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行业经济
   三网聚合,数网竞争——兼论发展我国电讯产业的政策环境      ★★★ 【字体: 】  
三网聚合,数网竞争——兼论发展我国电讯产业的政策环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22 21:30:51   点击数:[]    

规管。 1998 年 9 月,香港特区政府进一步全面检讨香港的电视规管政策,考虑开放电视和广播网络   经营的竞争,允许电视广播网络与电信网络的连接与多家投标竞争,并将全面修订香港电讯条例,确立在市场竞争体系中迎接三   网聚合技术时代的法律框架。

  香港由开放市话服务、增发固网牌照、允许“回叫”合法化,直到提前结束国际电话独家经营和国际线路和设   备的开放,每走一步都要支付若干“重复建设”成本。香港固定电信网络的投资是非常昂贵的,每一个地面接收站和微波站,都   要花费几亿到十几亿港币。港府增发固网牌照之后,新的三家固网商都重新建网,投资不菲。不仅如此,为了提前开放国际业务   、也就是提前批准“重复建设的权利”,港府还要特别支付巨额赔偿款 67 亿。这究竟是在图什么?香港资讯基建特别顾问艾维朗   一语中的:“开放市场将导致国际电话收费下降”。据他估计, 1999 年- 2006 年间,香港整体国际电话市场总业务额为 1200 亿港   币,以 14 %的收费下降计,即有 140 亿港币国际长途费的节省。按照美国经验, 14 %的竞争减价效果是非常保守的估计。同样根   据美国经验,长途收费的降低会引起长途通话业务的增加(这种效果在香港与南中国电讯业务的飞速增加中已经看到)。这样来   看,虽然香港电信开放竞争的具体路线是从市话服务竞争走向网络竞争,再走向长途电讯的服务和网络竞争,与美国先开放长途   、再开放市话的路径不同,但是包含的基本原则和逻辑完全一致,这就是“开放竞争-降低收费-扩展市场”。

  中国电信产业要全面持续振兴,只有沿着开放竞争的方向走。具体的步骤和路径可以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但   基本逻辑却不因为“国情特别”而有什么不同。美国如果不从 60 年代末就开始逐步开放电信竞争,其电信产业不会如此之强大。   香港电信业如果不从 80 年代早期分步开放,其电信业也达不到今天的水平。比来比去,基本的道理天下通用:独家垄断带来的低   效率和高收费,一定阻止电信市场的扩展,而在一个狭窄的电信市场上,即使所有投资无一重复,全部   “单一建设”,其投资也将“贵”得无从回收。中国电信的业务量不足,关键不是别的,就是垄断收费太贵。“政府管理的国家   基础电信网”之所以行不通,要害就是统一的政府垄断经营没有、也不可能内生一个竞争降价机制。为了打破垄断,就要鼓励分   立和竞争,就不可避免地要来一点重复建设。本文的论点是,只要重复建设的“成本”低于预期的竞争降价效果的“收益”,对   社会而言就是合算的。

  产权与重复建设

  实际上,社会并没有办法计算开放竞争以后总的“预期收益”。上文讲的“来一点重复建设”,或者方宏一讲   的保持“适度的重复建设”,严格推敲,含义都有模糊之处。在开放竞争的体制下,重复建设的成本由各个投资主体分别做出,   未来收益也由这些投资主体分别预期。因此,至少在理论上,加总以后的预期收益完全可能抵不上加总的重复建设成本。我相信   ,这就是人们大谈特谈的“过度竞争”。这种过度竞争,或者严格地说,预期收益低于竞争型重复建设成本,难道不是社会资源   的极大浪费,应该由政府严加管制吗?或者有人会问:你既然主张开放电信业的市场竞争,那么你怎么解决电信业昂贵无比的基   础设施投资中因为过度竞争而造成的巨大浪费呢?

  我的回答是:要害在于产权制度。如果投资主体的产权边界是清楚的,投资主体就必须承担投资行为的全部后   果。投对了,实现的预期收益大于投资成本,投资者就得到正的投资回报;投错了,血本无归,还要由债权人执行清算。这套产   权制度,就是用来约束分权投资体制下重复建设“无度”问题的。就是说,分权投资体制虽然不能完全消灭“错误的重复建设”   ,但它通过产权的责任约束着投资冲动:预期错了要承担错误后果。这套产权体制,加上学习机制,分权投资的“失误”就是收   敛的,就可以控制在一个社会可以接受的水平上。中央计划体制的办法是消灭产权,集中统一“计算”,集中投资和管理,但是   由于“统一计算社会总收益”的“不可能性”,所以中央计划体制造成的投资失误远比在市场体制下要严重。

  让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以上论点。根据统计资料,我国城市家庭洗衣机普及率在 90 %左右。站在一个   “合理的中央计划主义者”的立场上,每家拥有一台洗衣机是不必要的,完全可以每个单元、或每个楼层的数户人家,合用一台   洗衣机,以减少洗衣机的闲置时间,从而减少重复建设和投资。但是,好象没有人批评每家买一台洗衣机而任其在大多数时间里   闲置是一种不可容忍的重复建设。道理很简单,这里的购买主体都是产权清楚的私人家庭,他们用自己的钱在拥有洗衣机的便利   和闲置使用的机会成本之间寻求平衡点。无论对错,他们承担财务后果,与他人无关。什么是方宏一的“适度重复建设”,没有   人可以统一知道,但分散的购买主体在他们各自的家庭预算约束下知道。假设改一改游戏规则:每个家庭可以无偿用他们邻居的   钱为自己购置家电,我们可以设想在此约束下我国家电的“普及率”吗?

  目前我国国有部门的投融资体制,差不多就是“化别人的钱为自己买东西”的体制。“投资”投对了,收益归   本部门、本地方、“本企业”或者干脆归“本领导”。投错了呢?归银行,归财政,或者归股民。讲来讲去,缺乏有效产权约束   的投资活动,是没有办法找到那个“适度重复建设”的平衡点的。没有所有权制衡的“重复建设”(或单一建设),才是我们这   个发展中的经济不堪忍受的负担。既然中央集权计划的路线不再可取,剩下的就是重建投融资活动的产权约束。

  由此,我国电信产业的开放竞争,题中应有之意包括了电信业的产权改革,以便为一旦到来的竞争和重复建设   ,设置制衡机制。 1997 年,经过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等机构的工作,中国电信( China Telecom )在纽约成功上市。在我看来,这是中国垄断性行业通过上市融资跨出的民营化的重要一步。境外投资人对中国电信的   约束力,当然不会因为拥有 23 %的股权就有多么大,但是国际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规则,对于我国电信产业的长远发展来   讲,却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因此,我不同意《再论》对中国电信在境外融资就意味着“被国外大电信集团扼制”的批评。中国电   信境外上市也不是没有可议之处。我自己的看法有两条:( 1 )境外上市的安排形成国人缴付高价电话费,境外投资人分享垄断利   润的局面,这对中国电信的国内客户颇不公道;( 2 )上市而没有宣布开放竞争(哪怕时间表),对于熟知全球电信开放大趋势的   境外投资人而言,会产生一个“开放后垄断利润将减少”的预期,减弱中国电信的持续融资能力。

  当我将“为什么不让中国老百姓成为中国电信的股东”的问题,请教中金公司的一位朋友时,他的回答是中国  A 股市场太小,容不下 China Telecom 这样的大家伙。这一点,言之成理。因为中国电信此次境外上市,仅仅浙江、广东两省的手机业务,首次融资就达到 45  亿美元。 A 股市场哪里能有这样厚。但是,上市并不是中国电信产权改革唯一可做的一件事。在中国电信现存的产权框架里,其实   早就包含了民营化的因素,因为中国电信的相当一部分产权,本来就是客户的私人财产!

  了解情况的读者知道我指的是电话“初装费”。为了装电话,中国电信举世独创了“高额初装费”制度:每个   城市电话客户,要预付 5000 元(甚至 5500 或 5800 元)的初装费(早期还要外加排长队和托人情),才能得到装机机会。有了电话   ,还要承受高额营运费(例如国际长途比美国贵 5 倍)外加低质服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效益分析

  • 下一篇文章:工商资本和金融资本对中国传统农业的剥削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三网聚合,数网竞争——兼论发展我国电讯产业的政策环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三网聚合,数网竞争——兼论发展我国电讯产业的政策环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培育和发展水路运输市场
  • ››欧盟一体化进程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
  • ››在WTO架构下构筑中国汽车工业国家竞...
  • ››转基因植物商品化的前景展望
  • ››我国轿车消费市场分析
  • ››中国汽车及其附诸行业的简单分析
  • ››制造及其系统的创新与管理的发展
  • ››从汽车工业看日本的计划经济
  • ››家电产业过剩的分析-中国家电产业...
  • ››房地产拉动经济增长的原由及策略
  • ››三网聚合,数网竞争——兼论发展我...
  • ››三网聚合,数网竞争------ 兼...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