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英文标题】Foreign Countries' Hi—tech Policies andTheirInspirationfor China 【内容提要】世界各国采取兴办科技工业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选择重点优先发展、推进产官学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政策措施促进其高新技术发展。我国应尽快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培养人才,推行“促联育新”战略,强化政策的推动作用,以促进我国高新技术及产业的迅速发展。 【英文摘要】Allcountriesintheworldadoptvariousmeasurestopromote hi—tech industry development. These measuresinclude: establishtechnologyindustrypark; improve enterprises'innovationability; givedevelopmentprioritiesto keyenterprises; promote cooperation amongindustry, government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s, etc. China shouldformulatetherelatingindustrialpoliciesimmediately, increase capital input, train qualified personnel, implementthestrategyof/merger andinnovation/, strengthen the propelling function of policies to promotethe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tech industry. 【关 键 词】高新技术/政策措施/政策推动 Hi—tech/policy measures/policy propelling
【正 文】 一、世界各国促进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 高新技术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世界各国都采取许多措施来促进它的迅速发展,以抢占高新技术发展的前沿。这些措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府重视支持扶持 20世纪中期以来,各国政府为了依靠高新技术提高本国的国际竞争力,纷纷加强对科技发展的宏观指导和协调能力,出现了科技领导高层化的趋势。美国1993年初即开始大幅度调整科技体系结构,并加强政府对科技体系的干预。1993年11月23日,克林顿签署总统令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STC)并亲自担任主席,同时还成立了总统科技政策办公室(OSTP),以协调所有联邦机构在发展高新技术方面的工作,宏观上掌握美国科技战略,使政府计划与工业需求联接。俄罗斯于1995年成立了由总统叶利钦任主席的总统科技政策委员会和由联邦政府总理主持的政府科技政策委员会,以加强俄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宏观引导和组织。日本为了加快从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的转变,1994年底新设立了由首相亲自领导的“高度信息化社会促进本部”,以领导和协调日本信息技术的开发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此外,法国、新加坡、韩国、巴西等国家也成立了由国家最高领导挂帅的科技领导机构。同时,各国政府纷纷调整和制定新的科技发展战略,形成了以发展技术及其产业、促进科技为经济增长服务、提高综合国力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科技发展战略的新格局。1994年8月, 美国白宫发表了“为了国家利益发展科学”这一冷战后重要的国家科学政策研究报告。这个报告提出了美国科技发展的五个主要目标,即在科学知识前沿保持领先地位;加强基础研究与国家目标之间的联系;促进政府、工业和大学间的合作,以增加对基础科学和工程科学的投资并有效利用物力、人力和财力资源;为21世纪造就最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提高所有美国人的科技和文化。 日本80年代以后,高度重视创造性的科学技术,1992年4 月提出了新的《科学技术政策大纲》,确定信息/电子技术、新材料、生命科学、能源技术、软件技术、宇航科学技术、海洋地球科学技术、环境技术等高科技及其产业为重点发展科技领域。同时,由科学技术厅制订《新技术开发事业》和由通产省工业技术院制订《大望工业技术研究开发制度》、《产业科学技术开发制度》,并投入较多的研究开发经费。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R&D经费总额占GDP的比例为:日本占2.84%(1994年)、美国占2.36%(1995年)、德国占2.52%(1992年)、英国占2.19%(1993年)、法国占2.38%(1993年)。英国政府1993年5 月发表了题为《实现我们的潜力——科学、工程和技术的战略》白皮书,公布了其在90年代及世纪之交的科技新战略;在继续保持和发展英国杰出的科技能力的同时,建立更好的科学、工程和企业间的伙伴关系,最大限度发掘英国的科技潜力,为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创造国家财富和改善生活质量服务。一些发展中国家也纷纷调整自己的科技发展战略,提出新的科技发展计划。如韩国为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产业的国际竞争力,1991年底提出了“高级先进国家计划”,这是韩国政府为赶超世界七个强国而制定的为期10年(1992—2001年)的科技发展宏伟计划。该计划是韩国政府首次协调跨多个政府部门职责的大规模科技计划,预计投入60—70亿美元,其目标是到2000年把韩国技术能力提高到一流工业国家水平,并希望通过这一计划在21世纪初加入西方七国集团。新加坡政府1996年公布了新的“国家科学技术计划”,规划了1996—2000年新加坡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战略和措施。新计划与原“国家技术计划(1991—1995)”相比,更加着眼于未来,着眼于经济的持续发展,着眼于科学技术总体能力的建设,提出了要建立“技术基础设施”的战略措施。 (二)兴办科技工业园 科技工业园是诸多国家和地区的科学园、研究园、技术园、科技广场、创新中心、技术工厂、科学城、技术城等的统称。目前具有相当规模、产业特点突出、效益明显、世人公认的科技工业园已有1000多家,分布在全世界五大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机构集中、产业基础雄厚、人才密集的大都会和城镇。 在这1000多家科技工业园中,成为国际科学工业园协会(IASP)成员的1994年为490家,1995年为580 家。 其中科技工业园超过100 家的IASP成员有德国(162)、美国(131);超过20家的有英国(45)、法国(33);超过10家的有加拿大(15)、俄罗斯(11)、澳大利亚(16)、印度(15)、意大利(12)、瑞典(12)、西班牙(10)、芬兰(11);超过5家的有奥地利(5)、比利时(5)、挪威(9)、葡萄牙(5 )、希腊(6),其余26个国家和地区为1—4家,其中台湾省1家, 日本4家。 科技工业园经过半个世纪,尤其近20年的发展与建设,具备发展科技及产业的条件与环境,在高科技研究、开发、幅射和促进经济发展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其大致情形是: 1.以大学/科研机构为依托,保持技术优势。例如法国法兰西岛科学城占地400KM[2],高等院校占全国高校总数的60%,科研机构占43%,拥有3万多名科技人员,是知识、技术密集区,从事电子、生物技术、 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办公自动化、医药、食品、交通、能源等高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保证法兰西岛科学城开发项目的技术含量。日本筑波、韩国大德团地、俄罗斯新西伯利亚、加拿大卡尔顿等科学城的高校/科研机构在高技术研究、开发,促进成果转化、提高产值和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活动中显示出科研力量的聚集效应。保持技术优势,是科学城的技术源泉。 2.以企业为主体,壮大支柱产业。如瑞典希斯建电子城,集中了全国1/5的电子公司,生产完整的电子整机产品及附件。英国苏格兰科技工业园聚集了皇家科学院的科研机构和400多家高技术企业, 生产关联光纤通讯、光电子、生物和医药、激光与测量定位等产业领域里的集成电路,占英国同种产品的80%以上,计算机及软件、附件产品和电子仪表占50%以上。美国斯坦福大学创办的科技工业园,现有1400多家生产计算机、半导体的高科技企业,成为“硅谷”的中坚力量。 3.以市场为导向,占领世界市场。如意大利蒂布尔蒂纳国家高科技区,从事通讯卫星及其地面站设备的研究与开发,产品全部供应国际市场,迄今已为世界各国生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