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发展战略
   三种发展观的比较和启示      ★★★ 【字体: 】  
三种发展观的比较和启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7-05 18:47:33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一般地说,发展观是指人们对于经济发展目标和手段等基本问题的认识,如果说
发展是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那么发展观就是探讨发展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界和实践者对发展问题的不同理解往往源于发展观的差异。从思想承继的角度讲
,经济思想史中存在着三种影响较大的发展观,即增长的发展观、可持续的发展观和
自由的发展观。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评述三种发展观并比较其特征,进而揭示发展
观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启示作用。
        一、增长的发展观及其基本特征
    发展观最早可以追溯到经济学的开山鼻祖亚当·斯密斯密在《国富论》中不仅说
明了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国民财富的自然增长,而且探讨了国民财富的来源——增
加资本的数量、改善资本的用途以及提高分工的程度。其中,斯密将分工看作是国民
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相应的政策措施就是坚持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正是因为
如此,“亚当·斯密所谓的‘财富的自然增进’就是我们今天所谓的‘发展经挤学’
”(刘易斯,1990)。不难看出,亚当·斯密将经济发展理解为一个通过自由市场来
有效配置资源进而实现财富增长的过程,这可以看作是发展观、特别是增长发展观形
成的最初阶段。
    由于亚当·斯密将财富增长看成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因此其后针对经济增长的理
论探讨成为经济学界的一个核心论题。在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中,现代经济增长理
论起始于哈罗德(Harrod)和多玛(Domar)提出的资本积累模型,此后对经济增长
理论的探讨基本上是沿着两条线索进行的:一是以索罗(Solow)、阿罗(Arrow)、
乌扎华(Uzawa)、罗默(Romer)、卢卡斯(Lucas)等人为代表,他们在反思哈—
多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能够满足一般均衡条件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二是
以纳尔逊、温特、杨小凯、黄有光等人为代表,他们出于对新古典分析框架的系统性
反思,以演化经济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所谓的演化经济增长理论。在发展经济学的演变
历程中,20世纪40~69年代,结构主义经济学家刘易斯、缪尔达尔、纳克斯等人认为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原因是经济系统中存在着二元经济结构,市场力量难以迅速地调整
二元经济结构,因此就要通过国家计划筹集资金以推进工业化,即所谓的“工业化”
、“资本化”、“计划化”。20世纪60~70年代,鲍尔、迈英特、舒尔茨等人试图在
新古典主义的框架内解释发展经济学,新古典发展经济学反对国家干预,指出经济发
展的关键是实行自由贸易、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
    综上所述,增长的发展观认为:
    1.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国民财富的持续性增长,经济发展过程就是一个财富不
断增长的过程,在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难以跨越的鸿沟。
    2.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以采用不同的增长模式:
例如可以采用国家干预主义以实现赶超型发展,也可以采用市场自由主义以促进演化
发展
    3.对于经济发展的度量可以使用经济增长的指标来直接加以测度,例如GDP、GNP
或者人均GDP和人均GNP,而无须考虑其他的经济变量。客观地说,增长的发展观强调
财富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这点对于促进整个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
极意义,特别是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增加物质财富是维护人类生存的第一要
义。但是它将经济发展的内涵局限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其结果就可能忽略掉经济发展
的其他内容,激励人们为了增加物质财富而损害其他效用,例如环境的破坏和自由的
丧失,从而导致出现了“有增长无发展”的情况。这实际上为其他发展观弥补增长的
发展观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可持续的发展观及其基本特征
    增长的发展观诱发了人们以牺牲其他效用为代价而单纯地追求财富增长,其导致
的不良后果在20世纪下半期逐渐显露出来,例如(增长的极限)较早地对增长所产生
的人口、粮食、能源、资源和环境等问题予以关注,指出此类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环
境问题,而是影响到生态和社会的综合问题。在对增长的发展观进行系统性反思的背
景下,可持续的发展观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对可持续发展观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是
布伦特兰委员会发表的《我们的共同未来》,该报告不仅定义了可持续发展——发展
既要满足当代人需要的同时,又要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而且较为系
统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即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质量性、时序性
发展性。
    上述理解意味着可持续发展观直接回应着增长发展观的重要缺陷,是对增长发展
观的必要修正和补充。如果说增长强调的是社会总产品量的增加,它是一种物理上的
数量型扩展,其核心理念是把经济看作是不依赖外部环境的孤立系统,那么可持续发
展则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分
配的改善等内容,因此它是一种超越增长的发展,是一种质量上、功能上的改善,其
核心理念是强调经济是外部的有限生态系统的子系统。可持续发展观的基本特征可以
概括为:
    1.经济发展和经济增长是紧密相连但是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经济增长偏重于经
济总量的数量型扩张,经济发展则以物质增长为基础,侧重于质量的提高、结构的调
整和发展的持续性。
    2.人类从事经济活动的宗旨并不是仅仅追求物质财富的累积,而是追求比增长内
涵更为广泛的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包含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因此经济发展应该注重经济系统、环境系统、社会系统的协调,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
持续的发展目标,而不至于像物质增长那样遇到外部因素的制约。
    3.可持续发展观的实现需要相应的政策建议的支持,这里的关键是以可持续发展
的原则来修正传统的GNP或GDP指标,更准确地反映资源的损耗状况,更真实地评价社
发展水平。为此,可持续发展的代表人物H·E·戴利设计了一个“可持续的社会国
民生产净值”(SSNNP)系统来替代GNP及GDP,该系统将反映生态环境、社会结构等
的指标与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并列起来。显而易见,从思想演进的角度看,可持续发
展观比增长的发展观更能反映人类的多重需要及长远利益,它将会对不同国家的经济
发展目标和方式产生积极影响。但是,与增长的发展观相同,可持续发展观的着眼点
仍然在于通过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改善来提高人类的福利水平,相对地没有考虑到环境
改善与福利水平的转化关系,也没有涉及到人类自由与福利水平这种深层次的发展
题。
        三、自由的发展观及其基本特征
    增长可持续的发展观,侧重于从外部视角来探讨人类社会福利的增加,但对人类
自身发展与社会福利等问题重视不足。经济学家丹尼斯·古雷特认为,发展包括三种
基本要素或核心价值:生存、自尊、自由。就群体及社会而言,发展不仅包括了经济
发展的所有内容,而且还包括了文化的良性融合与交流、社会成员工作机会的增加、
人们能够在各种制度框架下享有更大自由等。相对来说,后者可能更接近于人类发展
所追求的终极意义。正是基于上述原因,后福利主义者认为,每个社会个体或群体均
享有发展权益,包括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权益。换言之,发展的状况不仅是一
种用经济指标衡量的物质状况,而且更是一种基于权益扩展而形成的精神状态。戴斯
盖普特进一步将人们所享有的发展权益分为基本性需求(维系基本生存所需的生物性
需求)和享受型需求(政治和民事权利)两个方面,不难看出,上述两个方面的发展
权益都可以归结为个体或群体自由度的扩张。因此,后福利主义的发展观实质上就是
所谓的自由的发展观。
    自由发展观的代表性人物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
)。森在其著作《以自由看待发展》中,论述了一种特定的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国外高新技术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 下一篇文章:中国转型期经济改革理论的发展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三种发展观的比较和启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三种发展观的比较和启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选择
  • ››加快发展县域民营经济政策方略
  • ››出让市场换来了技术进步?──对中...
  • ››WTO:中国低谷切入分析
  • ››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 ››城市化是“规划”不出来的
  • ››信息化:世纪之交的战略抉择
  • ››国际竞争的环境变迁与国有经济结构...
  • ››执行环保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 ››从战略高度看中国资本市场走向世界...
  • ››三种发展观的比较和启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