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生态用水、生产用水、生活用水协调,都是长期总结的经验。同时,也要考虑一些跨流域的调水,加紧做前期工作,一些成熟项目可以开工。所以水在西部至关重要,西北地区是“有水则绿洲,无水则荒漠”,西南地区是“治水则成利,不治则成害”,所以水利放在首位。大家在西部办厂(规划中提出的)一定要把以水的制约、水的随能力作为经济、社会、项目立项的出发点。不考虑水的问题,搞什么东西你都不容易成功。特别是西北,交通这几年已经展开,公路建设、国道主干线、贫困线、油路到县,然后铁路,除了横贯东西的通道进藏,铁路,还要搞出境铁路(西北), 铁路继续向西延伸,西南的出境铁路昆明到新加坡叫 铁路,都在规划当中。除了公路、铁路外,5到10年在西部包括中部一些地方机场要搞40个直线机场,主要资源产地、主要中小城市、主要旅游地方都要有机场。都是按规划来做。交通这一块,西南还有航道建设问题。能源呢主要是两大工程,一是“西气东输”工程,好几条管道,除了主要管道新疆到上海,还有一条已建成是柴达尔到兰州,不准备开工重庆到武汉,陕北从 进到呼和浩特的输气管道,北京的陕气进京管道,总共五条管道,去年开工一条,今年开工一条,明年大概要开工两条,后年再开工一条。所以“西气东输”工程不仅是西部能源,也是全国能源改造的大项目,因为天然气既可用于城市居民生活,又可用于交通,最重要还是发电,化工原料,所以天然气利用在中国涉及到很多产业。第二个工程是“西电东送”,有三条大通道至黄河上中游的水电(北通道)加上陕西、山西、内蒙古西的火电联合向京津塘地区送电;中通道到长港督游水电包括正在建设的三峡,已经建成的二滩,三峡建成后继续在金沙江上游开发大水电向长江下游送电;南通道至(这是最急迫的)贵州、云南、广西水电加上贵州、云南火电向珠江三角洲送电,现在珠江三角洲已经缺电,国务院要求在2005年确保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所以加紧西电东送、南通道的建设一刻也不以耽误。为确保南通道能在2005年向广东送电700万千瓦,加上三峡向广东送电300万千瓦,总共向广东送电1000万千瓦,已立下军令状,要按时完成。至于通信,国家信息高速公路、宽带、信息网通到西部地区,主要是西部大城市,沿着长江、陇海线、珠江西江通进去,三条主要走向。另外在西部还有一条纵向沟通线,现在信息高速公路首先在沿海建,今后5到10年也要向西部通进去,同时提高西部农村广播电视普及率,还有过境地区广播电视的覆盖率,这是两头的任务,一头抓提高,大的网络投进去;一头抓普及使乡下农民看得上电视,听得上广播 第二就是生态建设也有几个大的工程,最大是天然林保护工程,在98年内蒙古、东北率先搞天然林保护,去年扩大到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规划国务院已经批了,10年内军事家补助投资900多亿元,将近1000亿元,中央拿700多亿元,地方拿100多亿元,支持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天然林不仅不能再砍了,而且还要把砍过的地方全部种上树,主要是地方林业局、林业厅的队伍:由砍伐的队伍变为种树的队伍,部分以砍树为生的农民也动员他们采用这个条子。这个最大的工程已经批了,已经在实施了。第二,退耕还林,国务院正在研究这个规划,首先加大明年力度,比天然林保护补助力度不小,粮食补助国家要拿钱,政策要调动千家万户。第三步,防沙治沙工程,这个更艰难。首先在环京津地区搞起,在内蒙古、河北坝上地区,如在整个西部同时推开,恐怕国力一时支撑不了。在西部,还是以往的防护林、陕北防护林、黄河防护林、还将有地区防护林、重点工矿城市的防护林,还是从这个事情抓起,包括牧区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一个工程正在研究论证,就是天然草原的保护,中国草原3/4在西部,可放牧的草原90%在西部,草原退化不容忽视。当然还有别的工程。比较大的西部开发以来提出的主要有这四大工程,以往搞的有水土流失的治理、生态建设重点地区的工程等。 第三个重点,加强加大科技教育的人才开发,科技是普及先进、实用的科学技术,这是首先第一位的。第二要开发共性关键技术,比如“西电东送”,高压输电装备我们还不能生产,结合这个工程我们要攻关这个技术,比如西气东输,大口径1000毫米以上的管道我们自己不能制造,所以要攻关。要搞国产化工程,比如在西北煤制油,西德、美国有,所以我们要跟它们合作搞示范工程。还要发展高新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特别是中医药、生物制药,西部有优势,这些要抓紧发展。 教育重点加强基础教育,特别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在全国九年义务教育的人口普及率已经达到85%,西部地区平均只有60——70%,贵州40%,西藏更少,所以在西藏提的是普及六年教育,不是普及九年,西藏只有200多万人,在全国普及率不受影响,人比较多的如贵州,普及率才40%,与全国平均的85%差距很大,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还要研究些政策。第二,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包括农民种田,国家去年、今年支持西部贫困县建职业技术中心,加强农民、工人包括干部的终身教育、再教育。再就是加强高等教育,有些地方还不错,西安、成都等省会城市都有基础,高级人才同样需要,高中低多层次的人才西部地区都需要,多层次教育都要办,重点是高等教育。人才方面也是三句话:是用好当地人才,合理引进外来人才,加快培养人才。不光是教育,要引进人才,培养人才。 最后一个重点,抓紧西部产业结构调整。国务院指示:基础设施是先导、基础,生态环境是根本。切入点,产业调整是关键环节,科技是保障,改革开放是动力。所以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环节,使西部真正具有自我发展能力还要靠产业结构调整,其他都为这个打基础。突出的是发展特色经济、优势产业,发展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不能搞低水平、重复建设。西部究竟哪些地方有特色经济呢?各地都不一样。概括起来有四条路线:最重要的是特色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这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密切相关的,西部能赚钱的多数在这个领域,下一步要发展的也还在这个领域。比如说云南烟草依托的是农副产品,新疆棉花、四川的酒、饲料能赚钱的也是靠的是农副产品,当然不是光靠农副产品,要搞深加工、精加工。比如新疆德龙集团搞了个蕃茄制厂,很成功,一下子成了世界第二大,很快就要成为世界第一。不是农民起来的,是上市公司搞好,企业龙头加基地加农户,所以有很多工作要做,朝着这条路线,有很多事要做,很多农产品有效益、有市场。 第二条路线是国家一直提倡的,西部地区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无论过去开发西部资源也好,还是现在“西气东输”也好,都是做这个文章。西部水能资源与全国的80%,目前开发程度不到10%,为什么加大“西电东送”,即开发了西部水电资源,又解决了全国能源问题。天然气占全国70%,在西部四大盆地,煤炭占全国60%,而且是优质煤炭。石油占40%多,稀土占全世界90%,光内蒙古占全国的90%,内蒙古则占全世界的81%.大磷矿在云南、贵州,钾肥90%进口,大的钾矿在青海、在罗布泊;铝在广西、贵州,铜在新疆找到比较大的铜矿,这个路线很重要。 第三条路线是特色旅游业,西部既有多种多样的自然风光,又有多种多样的民族社会风情、悠久历史文化积累,这三张牌打起来将成为西部支柱产业。东部不是所有地区都有这三张牌,东部有海水、江南风光多一些。西部有冰山、冰川、雪山、戈壁、高原、草原、沙漠,都是旅游资源。朱总理接见香港富豪团参观西部,说:谁率先开发西部旅游业,谁就会成为香港21世纪初新的十大富翁。香港还特别听我们政府说的事,说每次听政府的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