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经济论文 → 国际贸易 |
|
|||||
多边贸易体制视角下的全球气候变化的应对策略分析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5 19:21:33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
彭水军/张文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
一、引言
从亚当·斯密开始,建立在分工基础之上的自由贸易就被普遍认为是一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人类福祉的经济活动。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到世界贸易组织(WTO),各国一直努力把自由贸易的理念法律化,以此来保障国际贸易充分发挥其促进增长、发展和减少贫困的作用。同时,与经济发展相伴随的诸多全球环境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蓬勃发展的国际贸易对全球环境的影响也成为讨论的焦点和热点,并由此催生了大量的多边环境协议(Multilateral Environmental Agreements, MEAs)。与贸易自由化一样,全球的环境保护也开始走向规则化。其中,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相应的《京都议定书》,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多边环境协议之一。
相对GATT,WTO更加关注环境保护问题,并把它作为其基本宗旨的一部分①。但是由于WTO和各种多边环境协议的中心任务有别,彼此之间的冲突时有发生(Eckersley, 2004;沈木珠,2003)。迄今为止,《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对国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潜在影响超过了其他任何多边环境协议(Chambers, 1999),它们与WTO可能存在的冲突也是不言而喻的,并且已经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之一。现实中,这种冲突也隐约可见。比如,由于担心减排行动会使其国内产业的竞争力受损,欧盟和欧盟国家多次主张对来自未履行减排义务的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边境调节税(Border Tax Adjustments, BTAs)②。而美国国会众议院2009年6月通过的《2009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也提出从2020年开始实施边境调节税政策。有些学者指出,欧美国家的这些单边措施是违反WTO规则的贸易政策(谢来辉,2008;沈可挺,2010),但也有人认为这些措施在WTO规则下有其合法性,并有可能被WTO所认可(Buck和Verheyen, 2001;李威,2009)。这些争论实质上都涉及多边气候协议与WTO规则之间潜在的冲突与协调问题。并且,由于富国集团和穷国集团的利益冲突,使得新的多边气候谈判进展艰难而缓慢③,这或许会进一步促使未来一些发达国家更多地采用单边减排措施,而且这些措施很可能与贸易紧密相关,到时相关的减排与贸易纠纷就会浮出水面。因此,对WTO规则与多边气候协议尤其是与各种减排措施存在的冲突与协调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贸易自由化与气候变化的内在联系
无论是理论还是经验研究上,经济学界现在普遍认为自由贸易对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④。气候变化被认为是当前最重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它与贸易同样有着密切的关联(Tamiotti et al., 2009)。贸易自由化与气候变化互动的诸多方面,都体现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短期利益与长期发展之间以及当代福利与后代福利之间的权衡关系。这种权衡关系,映射到相应的制度体系,就体现在WTO规则与多边环境协议之间潜在的各种冲突之上。所以在讨论后者之前,有必要先厘清自由贸易与气候变化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主流的经济学观点认为,贸易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各种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效应通常被分解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Grossman和Krueger, 1991; Copeland和Taylor, 1994, 1995)。2009年6月26日,WTO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共同发表了题为《贸易和气候变化》的研究报告,该报告通过文献研究和各国政策调查,从理论和政策层面系统阐述了贸易自由化与气候变化的内在关系,在理论上,其考察贸易对气候变化产生的影响,也主要基于贸易影响环境的三种效应来进行分析(Tamiotti et al., 2009)。第一,得益于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和自由贸易政策的实施,二战以后国际贸易规模迅猛发展。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张,导致了化石能源的大量消耗,贸易的这种规模效应导致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增加。其次,从结构效应上看,贸易自由化导致国际分工的出现和深化,而基于比较优势的世界生产格局调整对气候变化可能产生复杂的影响。如果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正是高排放的产业,而且是该国扩张中的产业,那么贸易使得该国的高排放产业扩张规模和速度提高,从而导致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反之则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最终结果取决于全球高排放产业在各国扩张和收缩的程度对比,以及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