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基本经济
   县域保险:透过现象看本质      ★★★ 【字体: 】  
县域保险:透过现象看本质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27:48   点击数:[]    

兼得。我们再分析一下,当前商业保险服务县域经济的现状。
一是农作物保险持续萎缩。农民最需要的,保险公司却不感兴趣。据统计,全国每年平均有3亿亩农作物,2亿多农村人口不同程度受到各种灾害影响,财产损失在600亿元老派上。2004年初的禽流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0亿元。另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03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4.6亿元,仅占全国财产险保费收入的0.5%。从1982年我国开办农业保险以来的20多年里,农业保险累计收入仅为90多亿元。全国2.3亿农户,户均不足2元。农作物保险,目前已经陷入政府组织难、保险公司经营难、农民交费难的“三难”境地。一方面农业保险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农民财力有限,无法支付保险费。而保险公司承办农业保险无利可图,提高费率又超出农民的承受能力,降低费率又无利可图甚至亏本。2005年一季度,专营农业保险的安信农业保险和安华农业保险两家公司,总保费不过3168万元,占总财产险保费352.7亿的0.1%不到。
二是投资类保险销售居高不下。保险公司最感兴趣的,却成了农村金融的抽水机。2003年,处于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上海、广东的投资类保险占该地区寿险总保费比例分别达到59.38%、55.3%,而处在经济欠发达中西部省份的河南、青海,占比也高达59.15%和55.2%。河南、青海和上海、广东的城市化水平根本不在一个可比线上,但中西部保险业对投资理财产品的青睐力度绝不输于东部沿海。重投资轻保障的分红产品(部分短期投资类保险产品,保险费和保险金额之比仅为1:1.05),既没给农村人口带来多高的保障,反而,将大量的资金从农村抽走。截至2003年底,我们保险资金结构中,52.06%为银行存款,16.1%以上投资于国债,9.48%投资于金融债券,投资于证券投资基金的比例为5.23%,这种资金运用分布,能有多少资金可以直接反哺“三农”?目前,各寿险公司的资金运用回报率大体上在4%左右,即使是保险公司将这4%的赢利100%返还给客户,也低于农民从金融机构贷款的利率。可以说,继“只存不贷”的农村邮政网点后,投资分红保险,也成了农村资金的抽水机,大大影响农村金融体系的稳定。在国家制定限制农村邮政储蓄资金外流的同时,我们的保险业,又该为农村金融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三是医疗保险保障范围太小。农民与保险公司都认可的,风险控制又存在问题。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分析报告》, 2003年,全国未就诊人次为23.5亿人次,相当于患病总人次的47%,未治疗人次为6.3,占患病总人次比重的12.6%。有70%应该住院治疗而未住院的由于经济困难。再看看目前的重大疾病保险,能解决多大问题。即使是农民有足够的财力购买重大疾病保险,但该保险保障范围都是绝症,而农民医疗最关键的问题,不是绝症,而是小病。没有足够的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障,许多农村人口就病无法医,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最终拖成绝症。农村住院保险和门诊保险,因为农民的收入问题和商业保险公司考虑的风险问题,长期没有好的产品出台。即使是费率高、覆盖广的城镇补充医疗保险,超过100%的赔付率仍让一些公司顿生退出之意,又何来勇气着手农村商业医疗保险?
四是操作较为成功的两个产品,都来自于政府的直接财政支持。失地农民养老问题,已经被许多地方政府提上议事日程并开始操作,也有借助于商业保险公司进行管理。但是,解决失地农民的养老问题,前提是得有笔不小的征地补偿款,至于由哪家公司、什么性质的组织来管理这笔资金,倒是水到渠道的一件小事。2004年,商业保险公司参与了8个省市41个县的新型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超过800万元,这其中各级政府补助了约3亿多元,今年8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时间表从2010年提前到2008年,并承诺对参加农民在每人每年10元的补助标准上再增加10元。
尽管存在理解上的分歧,但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县域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已经得得政府部门、监管机构以及保险公司共同认可。县域保险注定要投入在先、赢利在后,而且这赢利的期望取决于县域保险面的提高、农村收入的提高。没有一定实力的公司,仓促参与到县域保险中去,不仅不能发挥保险业促进农村经济的作用,反而自身难保。那么商业保险公司服务县域保险,切入点在哪里?当前,我国保险业整体实力已非昔日可比,集中一定的财力,为“三农”提供一定程度的支持,为农民办一些实事,还是应该和能够做得到的。
一是在费率,如何做到城乡有别。说一千、道一万,农村保障低,关键是农村收入低、保险产品价格高。于是有业内人士疾呼,商业保险公司要针对农村开发低保费、高保障险种。这种想法听起来有点可行,实际操作起来,难度很大。保险业的产品定价,严格按照精算规则来进行的,一家公司各地分支机构销售的产品,一般都由总公司统一制定,费率基本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购买同样的保障,贵州山村农民和上海浦东白领的价格完全是一样的。商业保险公司既然是企业,就以赢利为目的,我们没有理由要求商业保险公司针对广大农村地区重新设计一套费率或是提高赔付比例,即使专为农村设计一套产品,保险企业又有什么理由不在城市销售?如果在费率上做不到区别对待,尽管保险公司的产品再适合于农民购买,农民手里没钱,也是枉谈。所以说,费率差异,是保险参与县域保险最大的挑战。
二是在费用提取上,如何返利于民。在产品价格没有明显区别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如果真正能为县域保险考虑,只能是自己节省营业费用,放松理赔设限,提高返还比例。从当前保险业的发展趋势看,业务推动的费用越来越高,这增加的费用,一是管理成本,二是销售人员的工资,三是通过回佣、礼品等方式回馈给了客户。能降低的,只能是管理成本和销售人员工资。保险业的分级管理,决定了哪家分支公司都不可以亏本经营,也没有哪个分支公司的管理人员,为了社会效益而放弃企业的自身成长机会和个人收入。所以说,商业保险公司如果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放弃,至少是放水养鱼,用一切办法将费用降下来。如果农村的网点不仅不挣钱,反而实行费用补贴,那县域保险就真的有希望了。
三是内部管理上,如何方便群众。农村交通不方便、农民文化层次低,保险公司能在人员配备、费用预算以及内控制度管理上,对基层公司给予适当倾斜?许多公司对于农村营销网点的投入都在加大,但这种加大,仅仅是在销售人员的办公条件上,在业务推动的激励上,对于如何方便农民投保、理赔,作的工作就太少了。比如说,各家公司业务管理早就集中了,集中到县城甚至到省城,能在农村基层网点现场签单、现场理赔、现场给付?据我了解,就是保险业发展最快的长三角地区,也没有哪一家公司将电脑网络、服务柜面延伸到农村职场。
四是险种设计上,如何找准需求。农村、农民需要什么险种,这个问题回答起来其实很简单,关键的是,保险公司想不想做。这几年,尽管农民非常需要,但种植业险种在萎缩,尽管资本市场不景气,但投资理财类产品层不出穷。说到底,还是一个“利”字在作怪。近几年,保险业的产品创新,一直盯着高端客户,盯着有钱人。分红险、万能险、投资连接险等等,甚至于传统的家财险,也派生出个投资理财功能。农作物保险的险种,从80年代初期的最多时的60个,下降到目前的30个。险种设计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费率问题。费率、费用、管理、产品,这四者关系到保险公司以何种心态参与到县域保险中去,如果在这四个方面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商业保险服务县域经济只能是一句空话。
平心而论,在当前的社会条件下,农业、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不符合市场规则--药品降价的计划经济之举

  • 下一篇文章:杨承训:《公有经济:科学发展最有力的所有制根基——与吴敬琏商榷》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县域保险: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县域保险:透过现象看本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二)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一)
  • ››拆迁的经济学分析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三)
  • ››浅谈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坚决支持国企产权改革,坚决反对掌...
  • ››十一五规划中的改革重点
  • ››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
  • ››李嘉图与詹姆斯·穆勒和马尔萨斯
  • ››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思路...
  • ››县域保险:透过现象看本质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