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两点经验值得借鉴。一是要把握住卫生改革的方向和力度。应抓紧研究卫生改革的总体方案,理清政府、市场、医疗机构和个人的责任,明确改革的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政府负责不是医疗机构全部由政府承办,但一定要强化监管和调控的能力,规范医疗机构运行,尽量减少改革的成本,使卫生公平社会目标的实现有切实的保证。对大医院和一个地区全部医院的改制应采取审慎的态度。现阶段应结合社区卫生发展,对城市私人诊所适当放开。二是进一步改革完善医疗保险制度。要扩大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覆盖范围,目前仅以城镇职工为参保对象,不仅群众受益面有限,也无法形成对医疗机构的有效制约。应逐步扩大到职工家属,并适度提高保险水平。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国民普遍享有医疗保险(合作医疗),政府对医院的经常性补助应更多地通过医疗保险支付而不直接拨付给医院,通过支付制度更好地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有效控制成本,使群众从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在实行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鼓励和支持发展商业医疗保险,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 (二)加快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波、匈两国医院作为独立的法人组织,普遍重视经济核算工作,提高医院的效率。在我国卫生改革中,应很好地借鉴类似的经验,重视加强医院内部管理,降低医院运行成本,减少浪费,以控制医疗费用不必要的上涨。 (三)加大发展社区卫生的力度。波、匈社区卫生(家庭医生)服务主要是在近十几年内发展完善的,已在卫生服务体系中占居一定位置,主要原因一是定位明确,被赋予国家医疗保险制度守门人的职责;二是国家允许大医院医生到诊所兼职,有利于提高居民的信任度。我国发展社区卫生也已经多年,但在医疗服务上,仍难以与大医院争常见病患者;在公共卫生服务上,疾控、妇幼、计生等都有各自的服务范围,社区卫生也较难有更多作为,因此至今社区卫生的服务规模还不大,居民信任度还不高。 我们认为,加强社区卫生对于有效降低卫生费用,方便群众就医,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对于应对日益严重的老龄化挑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应成为卫生发展的战略重点。当前需要借鉴国际经验,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可行的政策措施。第一,要把促进社区发展与调整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紧密结合起来,明确社区卫生与大医院的服务功能定位,应适当缩小大医院的门诊规模,只开设专科门诊,明确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就诊。第二,社区卫生要与城镇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相衔接。落实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机构作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单位,将社区卫生服务项目中基本医疗部分纳入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报销支付范围的有关政策。第三,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多渠道兴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立,绝不能再由政府包下来,要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调动各方面力量兴办。政府的责任,首先是做出规划,制定准入条件和管理规范,监督运行,需要由政府承办的,主要是那些市场上没有组织或个人愿意办的机构。第四,办出特色,赢得居民的信任。重视社区卫生人员队伍的建设,应通过多种方式使一些高水平的人员到社区工作,如鼓励退休医生开办个体诊所,加强与大医院的纵向联合,允许大医院医生到社区兼职等。 (四)大力加强卫生法制建设 我们在考察中看到,波、匈两国卫生法制比较健全,依法管理有条不紊。当前,我国卫生法律法规还不完备,用以规范和调解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法律缺失,医患纠纷较多,同时监督不力、执法不严,即使有了法律法规也不能很好执行,卫生法制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学习和借鉴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卫生法制建设的经验,加快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立法步伐,并依法加强卫生监督和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