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基本经济

Tags:


   城市合作的现实意义及机制构建      ★★★ 【字体: 】  
城市合作的现实意义及机制构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24:37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以一个或多个大城市为龙头带动整个地区发展的城市区域正在形成。广为人知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城市区域已初具规模,目前正在积极构建的城市区域也初露端倪。在此背景下,如何认识和加强区域中的城市合作,是我国城市化面临的崭新课题。

  城市合作源自其经济意义。企业是城市经济的细胞,市场、资金、技术是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在不存在交易费用的前提下,企业实行分工与专业化生产能够带来效率;但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展和交易费用的出现,企业实行联合也能够带来经济节约,其经济性就在于它将原本发生在市场上的外部交易内部化,从而减少了交易成本对协调劳动分工的阻力。企业的联合产生了聚集经济,这是形成城市专业化职能的基本机制。

  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较充分的条件下,城市间的联系一般要经历自由交易和协调整合两个阶段。在城市之间经济互补性较强时,要素的流动往往并不产生区际利益矛盾,这时的城市间联系就是自由交易型的。随着分工和交易范围的不断扩大,不同区域之间专业化知识会越来越多,信息不对称程度也会越来越大,这就会造成交易费用的增大,并且由于区域内各城市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导致城市间费用负担和利益分配的不均,从而产生区际利益矛盾,滋生地方本位主义,阻碍分工与交易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地区间壁垒高筑,相互封锁,重复建设、市场分割等现象,就是这种无序竞争的具体表现。在区际利益矛盾冲突激烈或需要共同合作兴建项目时,一般就需要相关的利益主体进行协商讨论并形成共同协议,在这样的努力下,经济区域便进入了协调整合发展阶段。由此,加强区域中城市之间信息、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实现各城市之间的优势互补,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发展,便成为提高城市区域综合实力的现实选择。

  由于特定的制度背景,在我国,城市合作受到经济体制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合作理应通过企业与市场来实现,企业是主体,市场是媒介。但是由于历史和制度的渊源,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的制度和发展规模仍受行政干预的影响。由于城市政府的经济管理权力和责任主要仍依附和匹配于其政治地位,因此在政治规则之下,城市管理者往往通过各种手段,把促进他们任期内本地经济快速增长作为理性的选择。在追求该目标的过程中,往往发生市场规则和行政干预、长远发展和眼前利益的碰撞,而较量的结果常以长远利益和市场规则落败而告终。同时,现行的财税制度客观上也增加了城市管理者发展行政区经济的冲动。此外,城市政府还支配着数量可观的经济资源,这也为他们直接干预经济、设置市场边界提供了理由和手段。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行政性壁垒,使企业难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优胜劣汰机制,缺乏跨地区联合的动力与能力。

  区域内城市之间虽有优势互补的必要,需要加强联系,然而各个城市作为独立的利益主体客观上仍存在着在联合基础上的竞争。区域内自然条件的相似性会导致域内企业之间较大的替代性,在行政区经济原则指导下,难免导致工业布点分散、产业集中度低的结局;区域内同位次城市相近的消费结构将使其市场份额成为不同城市同类产品的追逐目标;在人才流动方面,各城市由于户籍制度和地方政府安排就业的压力,也会导致其对外来人口就业采取歧视性政策。这些问题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城市间的合作。

  城市区域是经济利益聚合体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其活力在于遵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采取市场运作机制来进行区域整合。有鉴于此,城市合作在微观上主要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通过市场自身的力量实现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宏观上则要依靠各省市政府根据全区域利益和各省市利益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协商达成共识,有计划地推进。当前重中之重是建立和完善城市区域内统一、开放、有序的大市场,使区域内各种经济资源充分转动起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增进整个城市区域经济布局的合理性。这就需要打破地方壁垒,大力整顿区域内市场竞争秩序,营造一个诚信和公平的市场环境,为城市间互利互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建立并完善城市政府之间的组织协调机制和产业领域管理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机制,也是城市合作发展中的当务之急。基于中国的现实国情,如何超脱于法定行政区划边界来综合考虑城市区域的组织和管理,已成为区域经济研究和公共管理研究的崭新视角。

  我国有着较为完善的垂直管理体系,可以在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国情建立多层次的经济区域公共管理战略联盟,诸如区域开发联盟(区域联合开发和约、授权或共同开发协定)、城际公共物品生产与运营联盟、多重事业联盟以及协会形式的多个政府机构之间的多部门的合作联盟,这些跨城市的合作组织或联盟的建立,将为区域内产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衔接布局和各项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提供整体性规划,并进行区域内发展政策和发展路径的协调。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公共领域的民主化和竞争领域的市场化

  • 下一篇文章:马广奇:制度变迁理论:评述与启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城市合作的现实意义及机制构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城市合作的现实意义及机制构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二)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一)
  • ››拆迁的经济学分析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三)
  • ››浅谈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坚决支持国企产权改革,坚决反对掌...
  • ››十一五规划中的改革重点
  • ››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
  • ››李嘉图与詹姆斯·穆勒和马尔萨斯
  • ››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思路...
  • ››城市合作的现实意义及机制构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