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经济论文基本经济

Tags:


   均衡利润与生产价格-转形问题的新思想1      ★★★ 【字体: 】  
均衡利润与生产价格-转形问题的新思想1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2-06 23:22:51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一 价格上下波动中的价值规律与价值本质规律
前面着重阐述的是个别物品的价值问题, 就象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着重阐述个别物品的价值问题那样(到《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则着重阐述社会生产整体上的价值问题)。个别物品的价值问题,首先表现为个别物品所遵循的价值规律,这个规律的基本点就是等价交换,即两个物品以相等的价值互相交换。而这种等价交换又表现为价格与价值的相符;在此,价值表现为价格,价格由价值决定。但是,价值规律容许价格绕价值上下波动。价值规律对价格的制约作用不是对"价格等于价值"的静态制约,而是对价格绕价值上下波动的牵制力的制约。这种制约力表现在:价格离开价值的程度越大,价值对价格的牵制力就越大,相反,价格离开价值的程度越小,价值对价格的牵制力也就越小;当价格完全等于价值时,已看不到价值对价格的牵制力。这种情况就象地球对地球物体的引力作用那样,离地球中心越远,物体所感受到地球的引力也就越大(这表现为物体由高空落下所产生的力量[势能]越强);相反,如果物体处于地球的中心,则它将不会"感受到"地球的任何引力的作用。在此,价值对价格的制约作用也表现为类似的情况。许多人不理解"价格偏离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必定表现出来的情况,总认为价格必须要不折不扣地与价值完全而静态地相符,否则价值规律便不成立。这是没有辩证运动观念的表现。
本书前面除了论述价值规律外,还论述了价值规律的一种发展形态---价值本质规律。这是个别物品(也包括个别物品所汇合形成的物品总体)所遵循的另一个规律。价值规律的核心是等价交换,而价值本质规律的核心则是价值(作为代价耗费)必然趋向最小化。这种价值最小化,不过是等价交换在越来越小的程度上的实现形态,因此它并没有根本违反价值规律的等价交换原则。比如,两个互相交换的商品原先以100元实现等价交换;生产率的提高与市场竞争,这两个互相交换的商品就可在90元、80元、50元甚至40元的更小交换价格下实现等价交换。这就是价值本质规律作用与意义的体现。它体现为社会生产率的提高,单位产量的成本得到下降;这样,如果存在市场竞争,每个商品所具有的交换价值必定随着下降。所以价值本质规律正好反映了市场经济的运动趋向,也反映了价值的本质属性:以最小的代价耗费获得最大的效用与效益。
价值规律承认价格绕价值上下波动,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实现等价交换。在此,价值显然被设想成一个固定不变的核心,价格则绕这个核心上下波动。而价值本质规律则揭示这个价值核心的变动性,它趋向下降,因为,人类社会生产率总是不断上升,而市场竞争也不断增加与深化,这使这个价值核心不断下降,使物品的实际价格随着不断下降。 所以,完整的价值规律意义应该既包括原先的价值规律,也包括价值规律发展了的意义---即价值本质规律。
价值本质规律使我们看到物品价值趋向下降的情况。那么,在这种趋向下降的价值中,又有什么因素可以(有资格)构成物品中的价值呢?显然,既然价值趋向下降,那么有资格构成物品的价值,从而使价值增大的因素,必定越来越少。比如,一个政府部门要缩减人员,那么,有资格构成这个政府部门人员的人数必定减少,每个人要成为这个政府部门的人员,必定更难;只有那些相当必要的人员,才有资格构成这个部门的人员。 在此,价值也存在这种情况:在价值趋向最小化的条件下,能够构成物品价值,从而使价值增大的因素必定越来越少。前面说过,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必要的人类劳动",才有资格构成物品中的新价值,其它因素,如资本、科技、管理等等,没有资格构成物品中的新价值。这就是新意义的劳动价值论,即马克思的"必要劳动价值论"。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劳动价值论---而不是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角度理解劳动价值论,才使我们更加确信劳动价值论之成立。不是"劳动创造价值",而是"劳动形成价值",并且只有"必要劳动"才有资格形成价值(新价值),这才是劳动价值论的真正意义。而这个意义,只有在揭示了价值的"代价耗费"属性,从而明白价值会趋向最小化的情况下,才能得出。这与物品的实际价格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率的进步而趋向下降相吻合,与物品在丰裕程度增大(稀缺程度减小)时其价值下降程度相吻合。前面曾多次强调:机器、科技等的作用,不是在增大物品的价值,反而是减小物品的价值含量,使物品只需耗费更少代价就可获得。因此,只有必要的人类劳动,才是有资格构成物品新价值的唯一因素。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杂谈•自由的垄断和贫穷的老板等

  • 下一篇文章:数学的滥用与规模收益概念的含糊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均衡利润与生产价格-转形问题的新思想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均衡利润与生产价格-转形问题的新思想1”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二)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一)
  • ››拆迁的经济学分析
  • ››宏观经济学50年发展与论争(三)
  • ››浅谈导数在经济中的应用
  • ››坚决支持国企产权改革,坚决反对掌...
  • ››十一五规划中的改革重点
  • ››市场经济的基本问题
  • ››李嘉图与詹姆斯·穆勒和马尔萨斯
  • ››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的基本思路...
  • ››均衡利润与生产价格-转形问题的新思...
  • ››均衡利润与生产价格-转形问题的新思...
  • ››均衡利润与生产价格-转形问题的新思...
  • ››均衡利润与生产价格-转形问题的新思...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