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的环境污染,给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其后又不得不回过头花大钱治理环境污染。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发达国家也不同程度走过一些弯路。一些城市在进行住宅建设和城市改造时,集中成遍地搞建设,造成城市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恶化的“城市病”现象,然后不得不向外疏散,再回过头来重新搞城市环境改造。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走过的“发展—污染—治理”的工业化发展道路,以及“建设—破坏—改造”的城市化发展道路,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战略上,可以汲取发达国家的教训,做到一开始就注意进行全面科学规划,有意避开一些能产生较大污染的项目,或事先采取防范措施,从而避免重蹈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旧辙,达到节省资源和时间的目的。甚至在设计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道路时,可以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一种有别于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方式和途径,不必完全依照发达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路径来走。在我国工业化发展方向上,党的十六大确立的走“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就是一条有别于发达国家工业化的道路,这不仅可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而且可实现我国工业化,乃至城市化的跨越式发展。
利用后发优势,能以较低成本加快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对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利用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的技术差距,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并加以消化、吸收、改造,能以较快的速度提升国家的科技水平,缩短同发达国家的差距,同时还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新技术发明,尤其是信息、计算机、医药等技术发明,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而且存在非常大的风险。如美国IBM、摩托罗拉公司2000财年的研发投资分别高达43.45亿和44.37亿美元。这是一般发展中国家无法承担得起的。研究表明,研发项目的95%不能产生任何结果,只有5%的项目最后才能成为可申请专利的技术。在申请专利的技术中又只有10-20%能最终投入商业生产。通常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只需付出大约新技术发明成本的1/3,就可以引进该项成功技术。至于超过专利保护期的技术引进,则不需要花费任何成本。
可见,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可节省我国大量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所花费的人力、经费和时间。这些节省下来的资源被用于基础研究、高技术研究和关键技术领域的创新,或直接用于基础建设和生产经营投资,可加速实现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和有力地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不仅如此,引进的新技术是成熟的技术,能即刻用于商业生产,提高资本回报率、资本积累率,并加速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变迁和升级。日本利用后发优势,通过引进技术进行科技创新,节省了从事基础性研究的大量人力、经费和时间,并后来居上,走了一条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捷径。可以说,日本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奇迹从一定意义上可归于科技上“免费搭车”。另外,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制度和经验,也可以节省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和试验的时间和资源。
利用后发优势,能以较低成本加速经济结构的变迁。经济结构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社会,一部分比较发达的现代工业与大量的传统农业并存,一部分现代化城市与广阔的传统农村并存,一部分现代工业与大量的落后手工劳动或半机械的企业并存,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与广大不发达和贫困地区并存。我国产业结构层次比较低,第一产业还占有很大的比重,第三产业发展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经济结构变迁存在一定的“路径选择”,在改变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方面,我们依照发达国家先行发展所给出的经济结构演进路径,在学习、比较和选择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可加快经济结构变迁的速度。另外,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体系完整而且联系紧密,具有强大的惯性,进行结构调整成本大。后起的中国可以在新的起点上,用全新的方式和更短的时间实现经济结构变迁。
三、发挥后发优势可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全面小康社会与总体上小康水平相比,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建设目标。党的十六大报告对总体上小康水平和全面小康社会有明确的界定,认为总体上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社会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强调的是“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可见,总体小康是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注重物质生活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更加注重社会意义上的全面进步,追求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社会和谐发展。利用后发优势,不仅能释放经济发展的巨大潜能,而且可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
发挥后发优势,可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实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在更高水平的发展。GDP 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综合性指标。目前,我国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属于中下收入国家水平。通过进一步发挥后发优势,充分利用我国在自然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管理制度及经验,可以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过去的24年中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增长9.3%的高水平,在21世纪的前20年,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科学技术和经济结构等方面的跨越式发展,我国经济完全有能力保持年均7.2%的增长速度。按这一速度增长,到2020年,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符合世界银行2000年关于世界各国收入水平四类划分标准的中上收入国家的水平。大体相当于日本1973年水平,韩国1987年水平。到那个时候,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有明显的提升,并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那时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发挥后发优势,可逐步缩小我国国内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相对平衡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平衡,地区之间、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200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800美元,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城乡和地区之间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人均GDP已经达到1400美元,而西部地区只有600美元。目前人均GDP最高的上海超过4500美元,而最低的贵州省不到400美元。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约为3:1,还存在较大是差距。发挥后发优势,吸收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以较低的成本加速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使我国二元经济结构有明显的改变,可以不断缩小工农差距和城乡差距。把我国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进一步作为后发优势的作用中心点,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可逐步缩小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目前,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基本上还是低收入阶层占主体的顶尖底宽的“金字塔”结构,中等收入阶层只占18%左右,离西方发达国家的40%还有不小距离。发挥后发优势,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将会改变劳动力的就业结构和生活状况,使更多的劳动者工作在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使更多的人生活在设施比较完备和社会保障措施比较健全的城镇。随着农业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农业的市场化程度会不断提高,农村生活设施和农民生活水平将有明显的改善。这样,中等收入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