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数学 → 九年级数学教案 |
|
|||||
正切和余切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6 05:43:14 点击数:[] ![]() |
|||||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能够正确地用 2.逐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运用类比法指导学生探索研究新知。 2.学生学法:运用类比法主动探索研究新知。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了解正切、余切的概念,熟记特殊角的正切值和余切值。 2.难点:了解正切和余切的概念。 3.疑点:正切与余切概念的混淆. 4.解决办法:通过类比引出概念和性质,再通过大量直接应用,巩固概念和性质。 四、教具准备 投影机、投影片(自制)、三角板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什么是锐角
2.填表
3.互为余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有何关系? 4.当角度在0°~90°变化时,锐角的正弦值、余弦值有何变化规律? 5.我们已经掌握一个锐角的正弦(余弦)是指直角三角形中该锐角的对边(邻边)与斜边的比值,那么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比值与锐角的关系如何呢?在锐角三角函数中,除正、余弦外,还有其他一些三角函数,本节课我们学习正切和余切。 (二)整体感知 正切、余切的概念,也是本间的重点和关键,是全章知识的基础,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或工作都十分重要,教材在继第一节正弦和余弦后,又以同样的顺序安排第二节正切余切,像这样,把概论、计算和应用分成两块,每块自与一个整体小循环,第二循环又包含了第一循环的内容,可以有效地克服难点,同时也使学生通过对比,便于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正切、余切概念
①本节课我们研究两直角边的比值与锐角的关系,因此同学们首先应思考:当锐角固定时,两直角边的比值是否也固定? 因为学生在研究过正弦、余弦概念之后,已经接触过这类问题,所以大部分学生能口述证明,并进一步猜测“两直角边的比值一定是正切和余切”。 ②给出正切、余切概念。 如图,在
即 并把 即 2. 请学生观察 3.锐角三角函数 由上图, 锐角三角函数概念的给出,使学生茅塞顿开,初步理解本节题目。 问:锐角三角函数能否为负数? 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很容易。 4.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①教师出示幻灯片
请同学推算30°、45°、60°角的正切、余切值。(如下图)
通过学生计算完成表格的过程,不仅复习巩固了正切、余切概念,而且使学生熟记特殊角的正切值与余切值,同时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0°,90°正切值与余切值可引导学生查“正切和余切表”,学生完全能独立查出。 5.根据互为余角的正弦值与余弦值的关系,结合图形,引导学生发现互为余角的正切值与余切值的关系。 结论: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即 练习:1)请学生回答 2)把下列正切或余切改写成余角的余切或正切: (1) 6.例题 【例1】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解:(1)
练习1.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 (3) (4) (5) 2.填空: (1) (2)若 (3)若 学生的计算能力可能不很强,尤其是分式,二次根式的运算,因此这里应查缺补漏,以培养学生运算能力。 (四)总结扩展 请学生小结:本节课了解了正切、余切的概念及 结合 六、布置作业 1.看教材P12~P14,培养学生看书习惯。 2.教材P16中习题6.2A组2、3、4、5、6. 七、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巩固正、余切概念,学会用正、余切来解决问题. 2.通过例题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归纳、概括,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指导探索研究法。 2.学生学法:主动探索研究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用正、余切解直角三角形。 2.难点:灵活运用正切、余切。 3.疑点:学生可能对正切、余切概念掌握不牢,导致出现 4.解决办法:通过教师精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研究发现,及练习巩固解决重难点及疑点。 四、教具准备 投影机(或电脑)、自制投影片(或课件)、三角板 五、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结合图,说出什么是
请班级里较差学生回答,以检测其掌握情况. 2. 答: 3.互为余角的正切值与余切值具有什么关系? 答: 3.互为余角的正切值与余切值具有什么关系? 答: 4.在0°~90°间,正切、余切值随角度变化而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通过以上四个问题,使学生对新学的知识有了系统的认识,便于应用. 对概念的巩固最好的途径是配备练习题.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有关概念后,应出示练习题(投影片). 1.在 ①若 ②若 2.比较大小: ① ③ 3.计算题: ① ② (二)整体感知 本课安排在本小节末,运用本小节的知识去解决一个简单问题,再次为本章第二节解直角三角形做好准备.当然,这个问题只用上一小节学过的正弦、余弦也可以解决,不过那样做,就要先求出斜边 (三)教学过程 1.讲授新课 【例】在 这个题是本大节知识的综合运用,考查知识点面面俱到,是检查全体学生是否全面达到教学目标要求有效途径,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全体参与,积极地探求各种解法,然后加以比较,优选出最佳方法,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分析:本题已知 请学生比较一下,哪一个关系计算更简便呢?答:若选用 解: ∴ 解完例题之后,应引导学生小结:本题显示了“除法与乘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其中“条件”是 2.巩固练习 本节课实际上是对前面课的综合,通过对前面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因此例题后应安排练习题如下: 在 (1)已知 (2)已知 (3)已知 (4)已知 (5)已知 (6)已知 教法说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引导学生讨论、研究,筛选出最佳关系式使计算简便,既培养学生计算能力,巩固所学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参考答案](1) 3.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引导其读教材P15想一想.使学生对正弦、余弦间的关系,正切、余切间的关系以及弦、切间的关系有所了解,保证知识的完整性,为高中三角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教师板书 (四)总结、扩展 引导学生总结:1.要认真分析直角三角形中的各边与角的三角函数关系.2.因为同一个角的正切和余切可以互相转化,所以在选用关系时昼选择乘法使计算较简便. 六、布置作业 1.看教材P1~P17,培养学生看书习惯。 2.教材P17习题A组7、8,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选做B组题。 七、板书设计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