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数学一年级数学教案
   让孩子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 【字体: 】  
让孩子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20:05:45   点击数:[]    

                          让孩子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认物体 》教学案例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的特征。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这几种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的特征为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初步理解概念的意义为教学的难点。
三、教具
      1、投影仪和相关的投影片。
      2、相关的图片。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一)感知物体的形状
      导语:小朋友们,今天有几位朋友要到咱们班来做客,咱们欢迎不欢迎?
               我们欢迎客人们上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四个小朋友分别拿着球、圆柱、正方体、长方体。
    (二)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
                 师 一一介绍给学生:
           ★球是圆乎乎的,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到处滚动。(学生在学具袋里找一个球,用手摸一摸、滚一滚,亲自感 知球的特性)
         ★圆柱是直筒筒的,上下一样粗,两头是圆圆的,平平的。如果躺在桌子上,它就能够滚动;但是如果立在桌子上,就不能滚 动了。像这样的物体,不管它是长的,还是短的;是粗的,还是细的,都叫圆柱。(学生找到摸一摸、滚一滚。)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的大小都是一样的。(学生拿一个正方体摸一摸、看一看)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也有6个平平的面,但是,这些面的大小不是一样的,有的大一些,有的小一些。(拿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
     (三)认识图形
            出示投影片
            你还能认识它们的照片吗?(学生分别说出图形名称)   
            这些朋友把它们家的照片也拿来了,你能认出它们吗?
           (学生戴着头饰进场,指名认,并说出名称)
           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这些朋友都很奇怪,那就是它们一家人都长一样,只不过高些,有的矮些;有的胖些,有的瘦些。你知道谁和谁是一家人吗?(指名来分)
     游戏:客人喜欢做捉迷藏的游戏,你想不想陪它们做?它们已经藏起来了,谁来找?学生按要求在袋子里摸出相应的物体,摸对的奖励一朵小红花。)
     (四)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出示各种图形的投影片(学生观察图形,说出名称,数出数量)
     (五)总结与迁移练习
          ★说一说(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概括):我们今天学习了四种图形,它们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现在请同学们对照桌子上的各种物品, 一起说说这四种图形分别上什么样子的。
          ★练一练(引导学生进行迁移性练习):请小朋友们回家以后,在家里找一 找,看看你家里有哪些物品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哪些是圆柱,哪些是球。
教学点评
 设计特点:以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关于具体概念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有关原理为指导,按照具体概念学习规律来确定本课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在呈现例子的时候,不仅要向学生呈现概念的正例(如圆柱的正例茶叶筒、易拉罐等),还应该向学生呈现概念的反例(如圆柱的反例粉笔、削过的铅笔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知觉辨别,以更明确地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本质特征。
本课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除了按照具体概念习得的一般规律组织教学以外,还充分兼顾了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和素质教育对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要求,将合作意识的教育、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意识的教育等教育理念渗透在数学概念教学之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思、在“赛”中比、在“比”中做,达到教学的预期目的。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第一册“统计”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参考教案二)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让孩子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让孩子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组图]求另一个加数的减法应用题(...
  • ››数学新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和提炼...
  • ››数学教案-可爱的校园 - 北师大版
  • ››数学教案-小括号
  • ››认识物体和图形
  • ››高矮教案
  • ››2.6.1 整十数加 减整十数人教课标...
  • ››分 类
  • ››《小猫吃鱼》数学课教学设计
  • ››小学数学第一册《10的认识》教学设...
  • ››让孩子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