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综合性学习教案
   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      ★★★ 【字体: 】  
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3:43:54   点击数:[]    

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

1、问 初中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基础知识包括几部分?内容有哪些?

 

   明确:三大部分。

 

   (—)汉语知识

 

   1.语音:汉语拼音规则。

 

   2.标点符号:复习巩固标点符号知识。

 

   3.汉字:在小学基础上扩大识字量,达三千五百个汉字。构字常识。

 

   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

 

   4.词:词的分类

 

   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词义的褒贬。

 

   5短语:短语的结构(并列、偏正、动宾、动补、主谓)。

 

   6.句子:单句的成分(主、谓、宾、定、状、补)。

 

    复句的主要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和常用关联词语(复句不超过二重)。

 

   7.修辞: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句式的变换和选择。

 

   简明、连贯、得体。

 

   (二)文体知识

 

   1.记叙文(要素、人称、顺序、中心、详略)

 

   2.说明文(对象特征、条理、方法)

 

   3.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

 

   4.应用文(书信、电报、规则、计划、总结等常识)

 

   (三)文学知识

 

   1.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

 

   2.基本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2、问 除了汉语拼音方案外,使用汉语拼音时还应注意什么?

 

   明确:

 

   1.y、W的使用规则,了解y、W的使用规则

 

    应懂得一个道理:一个音节里至少有一个元音。那么,“衣、乌、因、英”的正确拼法就是:yi、wu、yin、ying。

 

    当一个开头有y、w的音节里有其他元音时,i、u就可以不用了。

 

    如yā(鸭)就不能拼为yiā。

 

   2.标调的位置

 

    汉语有四声,加上轻声就有五声了。轻声不标声调,其他四声的声调符号应标在元音上。如果音节中只有一个元音,可以标在元音上。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就要看哪个元音在声调方面起主要作用。哪个元音在读音时最响亮,哪个元音就起重要作用,声调符号就标在哪个元音上。一共有六个元音(ɑ、o、e、i、u、ü)。ɑ最响亮。所以,凡有ɑ就标在ɑ上,没有ɑ就标在o或e上,o和e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音节里。如果音节里没有ɑ、o、e,那么就会有i、u、ü,如仅有其中一个,标在那一个上就行了,如果i、u、并列,谁在后面就标在谁上面。

 

   3.大写

 

   人名、地名开头的字母和一句话开头的字母要大写。

 

   3、问 怎样区别顿号、逗号和分号?

 

   明确:逗号是表示句中的停顿,在一个句子的意义上,结构上可以断开的地方,可用逗号。如主谓之间,主语是主谓短语且较长;复指成分之间;主谓短语做谓语和宾语等,都可用逗号隔开。

 

   顿号是表示句中词或短语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停顿时间短于逗号。

 

   分号主要是表示复句中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其中一个分句中已用了逗号,并列分句之间一般用分号,其停顿时间长于逗号。

 

   例孔子、司马迁、鲁迅之所以为千秋万代传颂,是因为他们为民族文化宝库增添了财富;屈原、岳飞、郑成功之所以载入史册,是因为他们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伟大的爱国精神;李自成、洪秀全、孙中山之所以名垂千古,是因为他们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蔡伦、毕昇、祖冲之之所以永远被人们纪念,是因为他们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科学技术领域留下的发明创造,使后人享用不尽。

 

   (1)孔子、司马迁、鲁迅等是并列词。所以中间用了顿号。

 

   (2)除复句的分句之间用了逗号外,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谓之间也用了逗号。

 

   (3)四个复句之间因是并列关系,所以用了分号,构成一个大的排比句。

 

   4、问 在使用冒号和破折号的时候应注意什么?

 

   明确:冒号中总说与分说的用法容易和破折号中表示说明或解释的用法相混淆。如,给下列各句方框处加上标点。

 

   ①用表格整理材料的优点是口容量大,直观性强,眉目清楚,便于对材料作进——步分析。

 

   ②冰心的“问题小说”大致可分为三类口——是抒写对封建社会和封建家庭的不满,二是揭露军阀混战造成人民如处水火的惨痛生活,三是从人道主义立场表现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③我国的四大发明口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伟大贡献。

 

   ④这四种权力口政权、族权、神权、夫权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缚中国人民特别是农民的四条极大的绳索。

 

   ①②句使用冒号,③④句使用破折号。其用法的主要区别是:

 

   (1)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分项叙述,应用冒号如①②,若分说部分是总说部分的注释,则用破折号,如③④。

 

   (2)凡是用破折号表示注释的,可以把注释删去,句子内容与形式仍是完整的,如③④,而用冒号表示总说与分说的句子则不能把分说部分删去,

 

   如①②。

 

   5、问 怎样区别省略号前后点号的用法?

 

   明确:

 

   (1)省略号前面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就用句末点号。如:“我去钓鱼的时候,不就干脆放你们一天假吗?……”

 

   (2)省略号前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一般不用点号,例如:“同志,你真是……”

 

   (3)省略号后一般不用标点,如:“他把小刀塞在我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但省略号后,后边还有话,省略号后要加标点,如:“那是, ……实在, 我说不清……其实, 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6、问 对话时标点怎样使用?

 

   明确:对话时标点的用法要注意两种标点:一是引号,一是冒号。

 

   请看下面例子:

 

   ①梁赞叹似地轻轻说:“你瞧这群小东西,多听说。”

 

   ②双喜说,那就是有名的铁头老生,能连翻八十四个筋头。他日里亲自数过的。

 

   ③“都回来了!那里会错。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忽而大声的说。

 

   ④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

 

   “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 ……”

 

   (1)在语段中对话的前后要加引号,如①;如是转述的话,可以不加引号,如②。

 

   (2)如先引用某某的话,再指明“某某说”,不再用冒号,如③;如果是在叙述中的引用,引文前可以用逗号,而不用冒号。如④。

 

   7.、问 句号与逗号怎样辨别?

 

   明确: 句号,表示一句话说完了之后的停顿;逗号。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一句话中间的停顿”,既指单句中间的停顿,也指复句中各分句间的停顿。例如:

 

   A.他,是语言的巨人。

 

   B.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

 

   A句中逗号,是单句中间的停顿;B句中逗号,是复句中分句间的停顿。有个顺口溜,谈到逗号,除了“表示一句话中间停顿’’以外,还有表示强调的作用:单句中间用逗号,哪里强调哪里逗。强调主语,就在主语后面用逗号;强调宾语,就在宾语前也用逗号。

 

   8、问 问号与叹号怎样辨别?

 

   明确:

 

   例l.你不党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吗?

 

   例2.我的身体已经残破了,大脑再坏了,拿什么为人民做事情呢!

 

   显而易见,用问号侧重于表达反问的语气;用感叹号,侧重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也有人在反问句结尾既用问号又用叹号。这是既表达反问的语气又表达强烈的感情。

 

   9、问 破折号与括号如何辨别?

 

   明确:句中的插入成分常用破折号标明。例: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碴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

 

   ——只是无端的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破折号的这种用法和括号很相似,但是有区别:破折号引出的话较为重要,是对正文的补充说明,而且是正文的一部分,可以和正文

 

   一起连着读;而括号中的话较为次要,只是对正文的注释,不能和

 

   正文——起连着读。例:

 

   他又要所有的草灰(我们这里煮饭是烧稻草的,那灰可以做沙地

 

    的肥料),待我们启程的时候,他用船来载去。

 

   这里的括号不能改为破折号,上一句的破折号不能改为括号。因

 

   为括号引出的话,不是插入语,不能上下文连着读,破折号引出的

 

   话,是插入语,能和上下文连着读。

 

   10、问 如何辨析同义词、反义词?

 

   明确:在辨析同义词时,首先要把握几个词是否为同义词,其次要辨析它们的细微差别。可以从词义的轻重、范围、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词的使用对象、搭配习惯,词性和语法功能上把握,还可以从语素分析上找出其细微差别。但要注意不能脱离具体语境。

 

   在辨析反义词时要注意:一是词性必须相同;二是词和短语不能看作反义词;三是一个词和它的否定形式不能看作是反义词。在一般情况下,形容词中反义词最多,其次是动词,名词和一部分意义较实在的副词中也有一些反义词。

 

   11、问如何辨析褒义词、贬义词?

 

   明确:词语的感情色彩跟人们的道德观念有密切关系,往往随社会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如“清高”一词,旧时指不慕名利,洁身自好,是褒义词; 现在往往指为人自傲,不通时务,难以相处,而带有贬义。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词语的感情色彩常常取决于一定的语言环境,褒义贬用和贬义褒用的现象,有时还能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

 

   因此,在解有关褒义词、贬义词的题时,首先耍弄清词的本义,带什么感情色彩;其次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加以考虑,然后才能进行正确的判断、选择。

 

   12、问如何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明确:解这种题,首先要明了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然后要分析具体语境,所谓语境,就是上下文,看上下文说的是什么,以此来推定词语使用的范围、对象、程度、褒贬义等;再选定某一含义,并把这一含义放回语境加以检查,看前后是否一致。

 

基础知识复习(二)

 

   1、问 怎样区别词、短语和句子?

 

   明确:词是构成短语或句子的语言单位,作为词,必须兼顾“最小的”和“自由运用”的条件,二者缺一不可;短语是由词和词组合而成的语言单位,是构成句子的基础,它不仅可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而且大多数短语带上一定的语气、语调,就成为一个句子;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它是由短语或单个的词构成的,一个句子可由一个短语充当,也可由一个词充当。

 

   一、词与短语的区别

 

   1.根据语音来区分。词的内部各语素之间语音上一般是连续的,也就是说语素之间没有停顿,如“艰苦卓绝的斗争”就是由四个词构成,“艰”与“苦”、“卓”与“绝”、“斗”与“争”之间不能停顿;短语的内部成分之间在语音上大多是停顿的,如“雄伟壮丽”、“聪明漂亮”等,中间都可以停顿,所以是短语。

 

   2.根据意义来区分。一般来说,词的意义有整体性,即它的意义不是它的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如“苦瓜”是指一种蔬菜,而不是“苦”和“瓜”的意义相加;可短语的意义就不同了,它一般是由组成短语的几个词的意义相加,如“思想感情”是“思想”和“感情”的意思相加。

 

   3.用扩展法来区分。即在两个音节之间插入成分,插入后意义不变的是短语,意义交了或不能插入的是词。如联合式的组合可插入连词来检验,“聪明伶俐”可扩展为“聪明”和“伶俐”,所以“聪明伶俐”是短语,而“壮观”等组合不能插入连词,所以是词。

 

   二、短语和句子的区别

 

   1.句子有语调,句终加标点。如“看书!”因为有了“!”号,所以标志着这是个句子,如果去掉“!”,就变成一个动宾短语了。

 

   2.句子具有表达性,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完成一项简单的交际任务。如“他哭了!”短语不具备这个特点。

 

   2、问 怎样区分单句和复句?

 

    明确:首先要把结构和意义结合起来作为辨认单句和复句的标准,其次借助关联词语和语音停顿。在结构上,构成复句的各个分句互不包含,互不充当成分;这些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其中包括省略句、无主句或独词句。在意义上,几个分句必须有逻辑联系,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看着这情景,将军觉得十分快意。”这个句子,从结构和意义的结合上来分析,分句互不充当成分,且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复句。“他们思考着,判断着,探索着,寻找着(自己)的路。”这个句子的谓语是一个联合词组“思考着,判断着,探索着,寻找着”,其后同带一个宾语“路”,属于单句。又如:“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这是称代复指做主语的句子,也属于单句。复句往往以关联词语来表示分句间的各种关系,但关联词语不一定都用于连接分句,也可以连接词、短语;因此,辨认单句和复句,需要在弄清结构和意义的前提下,抓住关联词语来考察。如:“由于得到了新鲜的血液,伤员饮食增加了。”“得到了新鲜的血液”虽是动宾短语,但可以视为蒙后省主语“伤员”的省略句,“由于”是连词,连接的是一个分句,全句视为复句。而下面的句子则是单句:“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会看见他那忧郁的目光。”“只有”这个关联词在于强调介宾短语“在这个时候”所充当的状语。至于语音停顿,也有辨认单句与复句的作用。几个动词做谓语,倘若中间没有隔断,就是单句;中间隔断了,则是复句。如:“他每天都在沙发上看会儿电视。”这是单句; “他努着小嘴巴,指着对面的工地。”这是复句。

 

   3、问 怎样找句子的主干?

 

   明确:所谓主干,是指把句子的所有定语、状语和补语都压缩掉摊以后剩下的成分,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综合性学习:献给母亲的歌

  • 下一篇文章: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布置校园》教学设计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初中语文总复习基础知识与运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综合实践活动课《水的调查》教学设...
  • ››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第一课时
  • ››文言文复习课教案
  • ››综合性学习《我爱我家》——老照片...
  • ››综合性活动《莲文化的魅力》教学设...
  • ››古诗词分类积累汇集
  • ››对联教案
  • ››“成长的烦恼”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
  • ››“漫话探险”综合性学习教学设计
  • ››《长江三峡》教案
  • ››初中语文第六册第一单元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升学指...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升学指...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升学指...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
  • ››初中语文课内阅读之升学指导
  • ››初中语文第五册基础与课外阅读第一...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升学指...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升学指...
  • ››初中语文小说复习之《龙典》部分5...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