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九年级语文教案 |
|
|||||
《陈毅市长》教案6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2:42:20 点击数:[] ![]() |
|||||
陈毅市长 一、课前预习。 1、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斋、羹、偌、撷、驽、踢。 (2).理解词语:深居简出、恕不接待、闭门羹、才疏学浅、自误、痛心疾首、伊始、礼贤下士、秉烛夜谈。 (3).了解文中表示第一人称“我”的词:鄙人、在下、吾、本市长、不才、老朽。 (4).了解话剧的基本特点。 2.列出情节提纲。 3.思考如下问题: (1)“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节选部分中出现过几次?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2)陈毅为什么要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这样比喻对推动故事的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3)齐仰之对陈毅从开始的拒之门外,到只有三分钟空闲,到可尽情尽意言之,再到谈上三天三夜,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4)这一场戏刻画了陈毅和齐仰之怎样的性格特征? 二、课前导入: (多媒体:出示陈毅市长的铜像照片)这是一座伟人的铜像,它矗立在滔滔的黄浦江边。 这就是为新上海的稳定和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上海市第一任市长——陈毅同志。 三、背景介绍: (出示解放前夕旧上海图片)1949年5月,上海解放,但形势十分严峻。外有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内有反动派的肆意破坏,上海面临着重重危机。就在这种背景下,陈毅出任上海市市长,他团结各界群众,解决了当时许多错综复杂的矛盾,稳定了局势,恢复了生产,百废而渐兴。 话剧《陈毅市长》展示的就是这一时期陈毅的高风亮节。 四、分析矛盾冲突和个性化语言: (一)、学习课文的高潮部分: 1、 下面,让我们把课本打开,思考在这场戏中,陈毅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议:陈毅说服齐仰之出山,请齐仰之主持筹建医药厂。) 2、 这个问题解决了吗?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3、 陈毅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这一矛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陈毅和齐仰之各自什么样的个性? 4、 带着问题,我们一起欣赏话剧《陈毅市长》的片段。(高潮部分) 5、 讨论回答第三个问题。 (陈毅用“宣传共产党人化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矛盾。陈毅是一个诚恳、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齐仰之是一个固执、急躁、清高、朴直的人。) 边讨论边出示“矛盾发展和个性展示的坐标图”。 6、 模仿朗读P165两节对话。 (二)、学习矛盾的产生、发展部分: 1、 为了解决请齐仰之出山这个主要矛盾,陈毅必须先解决哪两个小矛盾? (议:陈毅专程夜访,齐仰之闭门谢客;陈毅欲与齐商量大事,齐仰之限时三分钟。) 2、 陈毅用什么方法解决了第一个矛盾?从中可以看出陈、齐什么个性? (议:坚持法。表现了陈毅的自信、幽默、执着,齐仰之的固执、清高、急躁。) 3、 陈毅又用什么方法打破三分钟之限?请一组同学进行话剧表演,其他同学对此进行评议。 (评议标准:表演是否体现了人物个性。) 再议论学习的同时,逐步完善“坐标图”。 (三)、总结: 1、 再这三个矛盾中,哪一个更重要? 第三个。一方面它是矛盾冲突最激烈的地方,其他两个矛盾,都围绕它而展开,为第三个矛盾的解决铺平道路。从情节上分析,这就是高潮部分,其它两部分是戏剧的开端和发展部分。这三个矛盾的不断产生、不断解决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这也是人物思想转变的关键所在,是人物形象展示最完美的地方。陈毅的高风亮节和齐仰之的报国热情体现得最为充分。 2、 归纳特点:尖锐的矛盾冲突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描写展示了人物的个性。 五、问题讨论,落实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问题。 1.“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在课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点拨:“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起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是齐仰之坚持的原则,说明他潜心钻研,惜时如金。由于他门上的这张字条,使陈毅吃了‘闭口羹”,后来陈毅终于进了屋,但只有“三分钟之限”,但一谈便取得了“尽情尽言之”的胜利,随着剧情发展,最后愿意“秉烛夜谈”“三天三夜”。两人之间矛盾的产生、发展变化和解决,都与“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有关。 2.陈毅为什么把共产党人的革命比作“化学”!这样比喻对推动故事情节展开有什么作用!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点拨:这是陈毅高超的说话艺术的表现,把革命政治说成“化学”,非常切合齐仰之这个化学家的身份,能够引起齐仰之的谈话兴趣和极大注意,这样使齐仰之与陈毅交谈下去,陈毅也就巧妙地使齐仰之由“只有三分钟之限”到“尽情尽意言之”,再到“秉烛夜谈”“三天三夜”,这个妙喻推动了 剧情的发展。 六、理解“潜台词”。 设问1:陈毅进齐仰之的屋子后打量房间,说:“ 设问2:齐(看表)说:“还有两分半钟了。”其潜台词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拨:这句话的潜台词是:要讲就快讲,否则时间一到就不跟你讲了。 [提示:戏剧语言含有“潜台词”,这是戏剧语言的特点,分析其“潜台词”,是赏析戏剧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训练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故设计了这个环节。] 七、精段阅读训练。 选段:从“齐仰之:你们真的要办药厂!”到“陈毅:我的身上倒有不少碱性,你我碰在一起,不就中和了。”(详见课文) 阅读训练题设计: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只可就见 ②不可屈致 ③枉驾来访 ④礼贤下士 (2)“所以我才亲顾茅庐,如一顾不成,我愿三顾”,这句话出自典故_____一语,表现______。 (3)齐仰之一段话充分表达了他的性格,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固执急躁 B.自我醒悟 C.认识正确 D.爱国情感 (4)语段中“化学”比喻_____;“碱性”比喻_____;“中和”比喻_____。 (5)这段话在全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参考答案:(1)①接近,靠近;②达到;③旧时指地位高的人降低身分;④尊敬、礼貌。(2)三顾茅庐;陈毅思贤若渴、礼贤下士,以一片赤诚之心尊重知识分子。(3)A。(4)社会变化之学,改变、转移人心;陈毅关心国计民生,尊重科学;政治需要科学,科学必须为政治服务,政治与化学中和。(5)这是情节高潮部分,矛盾解决了。)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