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八年级语文教案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8      ★★★ 【字体: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8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0:49:57   点击数:[]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体会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1探究式教学
2分小组讨论
学习重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流 程 图
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②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体会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新闻:即消息③,也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特点:④及时、准确、生动
结构:⑤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主体层次⑥
小结及作业:⑦
讲解链接

① 板书标题,稍微提一下作者
毛泽东,新中国的缔造者,伟大的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
② 板书学习目标,点出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课文。
③ 简介新闻的概念,提示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回答新闻的第一个特点,及时性,强调一个“新”字。结合课后第一题,使学生明确阅读新闻就要抓住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一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记叙文的六要素相一致。
④ 准确、生动这两个特点先不说,在分析课文的主体部分时有学生总结。然后要求学生阅读课文
⑤ 在学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看课后第二题,找出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并理解各自的作用。
标题:概括全文
导语:提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详细阐释导语的内容
背景、结语:往往暗含在主体中
为使学生掌握,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前一个学生随意说出一个来,后面的学生按顺序说出后一个,强化记忆。
⑥ 主体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中路军『抓住“首先”一词,明确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

二、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提示了为什么接着写西路军』

三、东路军

在分析层次的基础上,揭示新闻的语言特点,同时结合课后第三题,理解语言简洁、生动的表现手法。
“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经过了激烈的战斗;“渡至”有横渡和到达两层意思,语义丰富;“二十四小时既已”时间明确,速度快,作战顺利。
语言的感情色彩,在第二题中,体现明显,“不料”含讽刺意味,体现了解放军强大的攻势。
⑦ 小结
本节课结合课文我们了解了新闻的六要素及结构,今后在阅读新闻的时候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收集信息,获取更多的写作素材。为更好的理解掌握新闻的相关知识,请同学们课后完成练习册的1、2、3小题。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二)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
2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体会蕴含在文章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1探究式教学,以自渎为主
2分小组讨论
学习重难点
1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流 程 图
①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② 学习目标
练习所学新闻知识,找出本新闻中的六要素和导语,给主体分层次
③ 学生自渎课文
④ 师生讨论
⑤ 教师小结
讲解链接
① 板书课题,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上节课学习了有关新闻的知识,找部分学生复述所学内容,为学生自渎课文打基础。
② 提出本课学习要求,使学生有目的的阅读课文。
③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阅读课文,可以朗读,也可以默读。
④ 师生讨论
人物:中原我军 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地点:南阳
原因:蒋军溃败,弃城南逃
经过与结果:我军大量歼敌,扩大根据地,解放南阳。
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
主体:其余部分为主体
⑤ 小结
阅读新闻的目的,就是了解事情的原由,分析成败的原因,积累相应的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锻炼了能力,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写成新闻,报道出来,与人共享。



《新闻两则》习题(三)
字词积累
荻港( di ) 锐不可当( dang ) 逃窜( cuan ) 要塞( sai )

阻(è)遏 (kuì)溃退 (qiān)签订 (dū督战

揣摩加点字的含义
⑴西起九江(不含)
不包括,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去掉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了

⑵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糊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充满嘲讽的语气,显示出我军的神勇

课文中的电头精确到时,请你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暗示战役在迅速发展,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本文的导语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前两句话,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本文中的议论句是什么,起什么作用?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这处议论透辟的分析了我军胜利南渡的两方面原因,揭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发展趋势的关键,深化了新闻的思想性。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第6课理想教案(新课标)

  • 下一篇文章:《马说》教学设计12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8”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新闻两则》教学设计8”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九...
  • ››《背影》教学设计5
  •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五...
  • ››《乡愁诗两首》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6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8
  • ››《背影》公开课教案
  • ››马说
  • ››9、纪念白求恩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 ››《新闻两则》特色摭谈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4
  • ››《新闻两则》教案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5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3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8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7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6
  • ››《新闻两则》教学设计1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