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八年级语文教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2      ★★★ 【字体: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2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0:40:06   点击数:[]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诗的内容及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
  二、培养诗歌朗读能力,在诵读中进一步感悟。
  三、培养关心他人、爱国爱民的优秀品德。
  重点、难点:
  一、重点:理解本诗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这种理解反馈到诵读之中。
  二、难点:对“长夜”的理解,对诗人忧国忧民思想的理解。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一课时。
  二、诵读讨论,师生互动,共同探究。
  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我们知道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我们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非常舒适、安逸的生活,身居华屋,锦衣玉食。可事实远非如此。“文章憎命达”,无数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难生活和悲惨命运的产物。对诗人杜甫来说,更是这样。他一生中,几乎没有享受过一天好日子。那是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费尽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盖起了一座茅屋,暂时结束了辗转飘零的流浪生活,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对似的,到了八月,一阵秋风掀去了屋顶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风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让人不愉快的事,可诗人却要歌诗一首,这是为什么呢?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让我们一同走进“茅屋”,用心聆听诗人的心声。
  二、师生互动,研读课文。
  1.教师范读。(演示文稿1,音效,配乐)
  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然后概括每一节的内容。
  3.研读第一节。
  第一节写什么内容?(生答)能否用四个字概括出来?(秋风破屋)
  这节中,你认为哪一词用得比较好?理由是什么?(怒,卷,飞……)指名朗读第一节,师生评议。
  这节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痛惜)你能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生齐读)
  4.研读第二节。
  指名朗读第二节。这节写了什么内容?用四个字概括出来。(群童抱茅)
  你认为群童抱茅的原因是什么?(修自家房屋,烧火,铺床……)
  “归来倚杖自叹息”,诗人叹息的是什么?(叹息自己遭天灾人欺,更叹息民不聊生,人情冷漠。)
  (提示:“不为困穷宁有此?”——《又呈吴郎》;“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陕西民歌:“唐朝诗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
  (课堂上来不及提这些了,关于叹息什么,只以“诗人究竟叹息什么,读完全诗,大家自然会有全面的理解”带过。
  5.齐读第三节。“长夜”仅指诗人笔下这凄风苦雨的秋夜吗?(“长夜”明指当时的苦雨长夜,暗喻当时动荡艰苦的时局。
  请概括这节内容。(长夜沾湿、长夜难眠)
  诗的前三节写出了诗人的不幸遭遇和沉重悲苦的心情,让我们再齐读前三节,体会诗人的感情。(生齐读)
  6.面对这重重的不幸——秋风破屋,茅草被盗,大雨连绵,屋漏床湿,长夜难彻——如果面对这凄风苦雨、漫漫长夜的就是你,你此时会有什么样的感慨?什么样的想法?
  7.而诗人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他仅仅是哀叹自己的不幸、发泄自己的不满吗?请同学们朗读诗的最后一节。
  这节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怎样的愿望?(忧国忧民)
  诗人从眼前长夜沾湿的痛苦生活,想到饱经磨难的千千万万的穷苦百姓,从风雨飘摇中的个人茅屋想到连年战乱中的整个国家。推己及人,由家到国。甚至为了天下苍生、为了国家社稷,甘愿牺牲自己,这是何等恢弘的气度,何等博大的襟怀,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杜甫的这首诗之所以光焰万丈,千古不朽,原因就在于此。
  (*可选环节:请同学们带着对这首诗的新的理解,饱含感情地朗诵全诗。)
  三、拓展训练:
  读诗,就是读作者的人,读作者的心。读作者的思想,读作者的人格。同学们,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光的隧道,回到一千多年前,站在诗人杜甫的面前。你想对这位可敬的老人说些什么?(演示文稿:杜甫像)
  四、小结:
  伟大的诗人,总是把自己的命运与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著名文学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他们是社会、时代、人类的器官和代表。”杜甫在这首诗里不是单纯地写自身之苦,而是通过个人的不幸来反映时代的不幸。在这狂风暴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跃然纸上,深深地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其实,具有这种伟大思想的又何止杜甫一人呢?从“哀民生之多艰”的屈原,到杜甫之后“愿天下无饥寒”的白居易,从“先忧后乐”的范仲淹,到“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陆游,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到“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从“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中国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一直秉承了这样一个优良传统。他们以天下人为念,执著追求着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这种思想,这种传统,使我们看到人性的闪光,看到了民族的未来,看到了人类的希望!
  (*可选环节:欣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朗诵。)(演示文稿:杜甫诗意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书法作品,链接瞿弦和朗诵录音)
  五、作业:课下背诵这首诗。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

  • 下一篇文章:《芦花荡》教学设计3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2”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2”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九...
  • ››《背影》教学设计5
  •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1
  • ››鄂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集第五...
  • ››《乡愁诗两首》
  •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6
  •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8
  • ››《背影》公开课教案
  • ››马说
  • ››9、纪念白求恩 教案(语文版八年级上...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2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教案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改案例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后记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群童抱茅...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教案...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8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3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5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