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高三语文教案



Tags: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群童抱茅”是败笔吗?      ★★★ 【字体: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群童抱茅”是败笔吗?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6:11:09   点击数:[]    

    这是一堂公开课,我抱着精心准备的教案,踌躇满志地走向教室。课堂上同学们一直兴致很好,沉浸在诗歌的魅力中。

    在讨论诗的艺术构思时,同学们意见出现了分歧。有同学说“群童抱茅”是个败笔。理由是:“南村群童”中“群”说明不是个别;“欺我老无力”欺一个年迈老人,不仁;“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作盗贼之举,不义。把儿童刻画得这么丑陋,说明杜甫缺乏爱心,一个不爱儿童的人还会爱其他人吗?这个情节使他“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显得太矫情做作了。这个问题的提出,如同平静的湖面投下一块巨石,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开始议论起来。怎么办?我把这位同学的观点转化成一个讨论题抛给大家:“群童抱茅”的情节与作者“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理想矛盾吗?它是败笔吗?同学们听了,立即热烈地讨论起来。两分钟后,陆续有学生站起来发表他们的观点。

    生:我认为这是个败笔,应去掉。记得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皇帝的新装》,安徒生让一个小孩揭穿骗局,社会那样黑暗,安徒生还是把希望留给儿童。可在老杜笔下,儿童简直是无赖的化身。试想老杜对儿童都不宽容,他的“推己及人,忧国忧民”难道不虚伪吗?难道不是言不由衷吗?所以我认为这个情节是败笔。

    生:(大声)我不同意,我不能接受这个观点。(挠头)可我又找不出有力的理由来驳倒他(堂下笑)。(迟疑地)好像是偷换概念吧!

    生:我认为不是败笔。因为那些小孩子可能和杜甫一样贫穷。同病相怜是人的天性,何况是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样诗句的大诗人呢?所以我认为他由自己想到别人应该是自然的。

    生:那也不应该用“盗贼”这样的字眼来写儿童,“诗言志”,说明他从心底里讨厌儿童,对儿童没有一丁点爱心,他可能爱天下人吗?不可能。

    (堂下出现短暂沉默)

    师:请大家跳过“群童抱茅”的情节,把课文读两遍,再体味体味。

    生:跳过去反倒真觉得老杜有点自私。因为这样一来通篇都是写他一家的情况,仿佛天下就他一家是穷人。

    生:我也认为不矛盾,因为如果老杜是为拔高自己的形象,只需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就足够了,为什么还要加“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呢?只是我依然不能理解他为什么把儿童刻画得这么令人讨厌?

    生:我认为在“群童抱茅”这个情节中,杜甫这样写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让大家明白小孩子都知道破茅草的可贵,可见当时穷困的人很多,这样才会有下文的推己及人,并不是前后矛盾,也不是丑化儿童。

    师:说得真好,这使我想起杜甫《又呈吴郎》中的一句诗:“不为困穷宁有此”(板书)如果不是十分困穷,杜甫会因风刮走茅草而心急如焚吗?如果不是十分困穷,群童会冒着狂风去抱被风刮走的茅草吗?这一切,都结尾的伏线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正是在“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杜甫的痛苦,深深地伸进了社会、历史的土壤,他是通过这样的描写来表现天下的苦难、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

    课结束了,然而留给我的思索却是长久的,石本无火,撞击发光;水本无华,击荡生波。教育的艺术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冲破思维的抑制状态,在极主动中获取知识。

                 2004-5-9 互联网络    来源:语文中考资源网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我的空中楼阁》教学设计6

  • 下一篇文章:议论,让空洞走开教案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群童抱茅”是败笔吗?”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群童抱茅”是败笔吗?”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三块钱国币》教案教案
  • ››“哀”字一线牵——春姑娘上《哀江...
  • ››我的呼吁.
  • ››《阿Q正传》教案
  •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
  • ››张开双臂,选择博爱 ——苏教版《七...
  • ››触龙说赵太后..
  • ››《我与地坛》学习要点
  • ››《明湖居听书》..
  • ››语文教案-阿Q正传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2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教案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改案例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后记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群童抱茅...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教案...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8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3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5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