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教学宝典教学案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改案例      ★★★ 【字体: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改案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5:17:20   点击数:[]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杜甫的诗风,体会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境界;
2、培养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教学方法:朗读与讨论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师介绍本诗写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杜甫生于盛唐,长于安史之乱。写此诗前,诗人刚刚结束了动乱、贬谪、流亡的生活,在成都浣花溪畔经求亲告友才盖起一所草堂赖以栖身,不料又遭风袭,凄风苦雨之夜,诗人百感交集,遂吟此诗。

二、朗读(师范读、生自读):
1、注意语调、节奏、重音和感情;
2、注意个别字词的读音。

三、诗歌内容简析:
1、自读讨论后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前三节的内容(提示:前三节所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写了哪几件事?)[秋风破屋、群童盗茅、破屋漏雨]
2、诗中倾注了诗人何种感情?(自由发言)[焦急、无奈、叹息、痛苦等]
3、延伸: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学习更多的内容,也调动了学生的多向思维,还记得他们曾赋予孔已己“诚信君子”,范进“执着学子”的美誉。我就想借此机会测试一下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于是提问:假如生活中的你也遇到了类似杜甫这样的遭遇,你会怎么做?你认为诗人会怎么做?(有些学生的回答令我吃惊,甚至有些措手不及。他们的选择是“自杀”。听到他们如此脆弱的答案,我有几分心酸,又有几分震撼,于是就借此机会组织学生对这个问题展开了一场辩论。以下是辩论的有关内容。)
辩论双方:自杀派(甲方)和求生派(乙方)
辩论要求:陈述理由阐明本方观点,批驳对方观点。
精彩辩论实录:
甲1:一个人的力量相对于整个黑暗社会而言无疑于沧海之一粟,社会的变故,自然的无情已经让人不具备生存的条件和希望,与其苟且偷生,不如一死了之。
乙1:的确,一个人不可能改变社会,但是社会是由无数人组成的。面对社会的黑暗和黑暗的社会,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一定会迎来光明,历史上这样的例子还少吗?相反,如果人人畏惧困难,害怕挫折,个个都不“苟且偷生”,一死了之,我们岂不还在夏桀的皮鞭下饱受煎熬?
甲2:你能挡住暴雨?你能阻止狂风?你能为无米之炊?你能空手起家?你忍心看着一家老小忍饥挨饿?你不能,那活着还有何意义?
乙2:你虽不能抵挡狂风暴雨,但你可以凭自己的努力重建家园。古代愚公尚有移山精神,更何况生在新世纪,长在阳光下的我们!杜甫不会选择自杀,因为如果自杀,他就不是杜甫;如果自杀,早在多年前,他有太多的机会,太多的应该。
甲3:据某报纸报道:内蒙一女同学因老师对其错误核实不准,为维护“尊严”自杀;陕西一学生因估计自己中考成绩不好服毒自杀;另有某学生因与同学发生矛盾轻生;某中学生因父母的一顿批评自残等等。这些同学的境遇和杜甫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他们尚且如此,所以我认为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有很多脆弱之人都会做此了断。
乙3:不错,在生活中我们是听说一些学生因一些生活小事不如意而轻生,但这种情况毕竟寥寥无几,而且有很多人事后都为自己的一时冲动后悔不已。请问对方:你认为他们这样做对吗?如果人人遇到挫折都选择轻生的话,那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还能有几个生灵?我认为:畏惧困难是弱者所为,逃避挫折是懦夫之举。请问各位同学,有谁甘做懦夫呢?
……
师小结:生命之价值不在于你成功地做了几件事,而在于你尽心尽力地做了几件事。在实际生活中,拥有挫折是一笔财富,经受挫折是一种磨练,战胜挫折是一种成功。在有些时候,人活着需要勇气,而创造活着的机会则需要勇气和智慧,生命之可贵就在于用心去体验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很多事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不懂,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所以人生真正的意义在于懂得的过程。为此,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生命吗?(教师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为这场精彩的辩论,更为这节终生难忘的教育课)
( 趁机反馈)提问:这场辩论对你有何启示?(自由发言)
生1:懂得了生命的可贵。
生2:知道如何面队生活中的挫折。
生3:明白有阳光的日子真好!
生4:无论如何,我不会轻生。
生5:努力就有希望。
生6: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生7:笑迎困难!
生8:珍爱生活!
生9:善待生命……
4、遭遇这些之后,诗人杜甫究竟会作何感想?请速读第三节,用自己的话(或原文)回答。[由己之苦到大抒忧国忧民之情,感情得到升华。原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四、小结:
1、朗读训练
2、背诵
3、主旨及主旨句
4、启示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荒岛余生》教学案例

  • 下一篇文章:《济南的冬天》教学案例(网友来稿)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改案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改案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案例描述:“我要宴请孙膑”
  • ››《人是什么》教学案例
  • ››《乡愁》教学案例(语文版七年下)(教...
  • ››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雪孩子》...
  • ››《天上的街市》教学案例
  •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与广告“零距离...
  • ››一个以“白洋淀”为主题的开放式阅...
  •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 ››《说不尽的桥》活动课教学案例
  • ››牵一发而动全身----《行道树》...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稿2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说课教案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改案例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译文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后记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群童抱茅...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教案...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8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3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5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