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教学宝典教学案例
   牵一发而动全身----《行道树》教学案例片段(网友来稿)      ★★★ 【字体: 】  
牵一发而动全身----《行道树》教学案例片段(网友来稿)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15:24:02   点击数:[]    



杭州萧山衙前初中 何卫江

一.导言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更多的是从原来的传授知识、技能转变为教会学生一种甚至是几种学习方法。教师要从单纯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这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点,一个难点,更是一个亮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文章的内容,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思维方式,笔者在教学《行道树》的时候作了一点尝试。

二.课堂实录片段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几张行道树的图片,并出示一个问题,即( )的行道树,让学生结合文章内容填空。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行道树》这篇文章,请大家结合文章的内容做好这一道填空题,并大胆输出你的理由。(给学生五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文章)

(给学生阅读的时间,是要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达到整体把握的效果)

生1:我认为可以用“痛苦”这一个词语来填空。

师:请说说你的理由。

生1:文章写到了行道树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感到孤独,同时自己制造清新,却不被人们珍惜,所以我觉得是痛苦的。

师:有道理,你很好的抓住了文章的一些内容,确实证明了行道树的痛苦。

生2:我觉得可以填“奉献”这个词语。我的理由是行道树虽然痛苦,孤独,但仍然在固执的制造清新,制造清新是为了人们,自己却得不到好处,所以行道树是在奉献。同时我还有一个疑问,那就是在这里为什么要用“固执”这个贬义词,而不是用执着这些褒义词。

师:你的理由很充分,而且提出了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说明你在阅读的时候对课文是有一定的研究的。你是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好学生,不知道哪位同学愿意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生3:我以为“固执”用在这里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它就是执着的意思,但我觉得要对自己表达执着这一个意思,用固执比较好,如果是对他人的评价,则用执着比较好。可见,对象不同,就要用不同的词语。

生4:对,而且这也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谦虚嘛。(众生笑)

师:这两位同学的分析很有见地,还涉及到了我们的传统美德。我个人在补充一点,我觉得用固执更能体现行道树的奉献精神,所谓“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生5:我觉得我们没有必要到外面去找词语,其实文章最后一句就是我们这道题目的最好答案。那就是忧愁而快乐的行道树。

师:那你为什么要说它是最好的答案呢?

生5:我觉得“忧愁而快乐”这个短语很好的体现了前面两个同学所说的两个方面。行道树离开家乡,忍受孤独,制造清新却不被珍惜说明很痛苦,很忧愁。但文章或作者的用意应该是侧重在快乐的,所以用了一个“而”字,行道树快乐的原因就在于奉献。在文章中说事业是神圣的,我们有最自豪的时刻,我们固执的制造清新,都表明了快乐。所以我认为是最好的,如果我是行道树,我就要大声的说,“我奉献,所以我快乐”。

(师鼓掌,众生鼓掌)

师:非常精彩的发言呀,文章把握的很到位。

三.后记

这一课堂实录片段的精彩在于教师很好的引导学生自主的探究文章的内容以及文章所蕴涵的问题。之所以达到了这样的效果,笔者以为在于设计了一个主问题,它就好象是一个串珍珠的丝线,只要把这根线抓住了,那么珍珠也就到手了。在这一个片段中,学生真正做到了自主的去学,快乐的去探究。可以说,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的轻松。真正达到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学生之间的合作几乎没有,这个有待加强。

作者邮箱: wjhe7576@163.com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新课程 新理念-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

  • 下一篇文章:《说不尽的桥》活动课教学案例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牵一发而动全身----《行道树》教学案例片段(网友来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牵一发而动全身----《行道树》教学案例片段(网友来稿)”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案例描述:“我要宴请孙膑”
  • ››《人是什么》教学案例
  • ››《乡愁》教学案例(语文版七年下)(教...
  • ››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案例集-《雪孩子》...
  • ››《天上的街市》教学案例
  • ››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与广告“零距离...
  • ››一个以“白洋淀”为主题的开放式阅...
  •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案例
  • ››《说不尽的桥》活动课教学案例
  • ››牵一发而动全身----《行道树》...
  • ››牵一发而动全身----《行道树》...
  • ››牵一发而动全身----《行道树》...
  • ››牵一发而动全身——《行道树》教学...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