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教案在线 → 语文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
|||||||||||||||||||||||||||||||||||||||||||||||||||||||||||||||||||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17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5 00:07:25 点击数:[] ![]() |
|||||||||||||||||||||||||||||||||||||||||||||||||||||||||||||||||||
看云识天气 教学目标 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2、领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3、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 《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抓关键句,理清结构,把握说明事物特征。 一、激趣导入 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说明作者对这种自然现象观察得非常细致。因为天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直留心观察自然界,以图掌握规律,为人类服务。事实上,天气的变化也自有它的规律,自有它的征兆。 1794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 除此以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竹根、蚂蚁、潮气、云……) 对,我们还可以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二、整体感知 1、题目是《看云识天气》,那么云具有什么特点?云与天气是什么关系?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加以说明。(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 2、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云?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经验是什么?(用圈点勾画法划出答案,并给以分类。) (课文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睛天云和雨雪天的云,每大类下再各细分为四种,按云的光彩也可分为四种。) 3、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第三部分(第7段):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性。 文章第1段先概述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第2段是3、4、5段的“纲”:“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后面三段就是遵循这个“纲”展开的。第3段照应“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第4、5段照应“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第6自然段开始写“云的光彩同天气的关系”。最后一段总结全文。 三、研读赏析 1、分角色朗读:写云的形态及光彩部分由12位男、女学生个别朗读,除外段落由其他学生齐读。 2、请大家任选一种云,以第一称的方式作自我介绍。 介绍要求:①充分利用描写云彩的语言材料;②让别人明白你将会带来怎样的天气。 教师示例:“Hai !大家好,我叫卷云,我常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别看我身子很单薄,可我最轻盈,站得也最高,阳光可以透过我照到地面。我很受欢迎,因为我会给大家带来晴朗的天气。” 晴天云简表
雨雪冰雹云层变化图表
云的光彩简表
四、体验反思 1、观看各种图片,请学生看图识云,并指出出现这种云的天气状况。 2、学习本文后,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品味语言美。 2、收集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及文章片断等。 3、观察这一个月的云,并做好记录,来看看云与天气的变化关系。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美,感受准确性;尝试仿句,积累佳句。 一、导入 复习旧知,导入科普小品的语言美:本文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但也生动形象,尤其对云的描摹细致形象。 二、赏美句——生动 1、学生默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生动、优美的句子读一读,相互交流,并说明理由。 (侧重于比喻句) 2、变换表述,体会说明性语言与描述性语言的区别: 如:把第三段中对卷云的表述转换为“天空中最高、最薄的云叫卷云。阳光可以透过它照到地面。”好不好?为什么?(运用打比方,使卷云的形态更形象,让读者容易理解。) 3、仿句练习。 示例:天上的云……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 造句: 夜幕四合,周围的群山,…… 远处的霓红灯亮了,…… 月光照在地上,像…… 三、析佳词——准确 请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你认为运用得好的词语,并体会其作用。 如:①“招牌”指什么?用在这里说明云有怎样的作用? ②把“往往”和“常常”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③“躲藏”一词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④文中“一般”、“左右”、“有时”能否删去?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小组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云的谚语、成语、俗语、诗词等。 五、布置作业 留心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写一则观察日记。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