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教案在线语文三年级语文教案
   《课间十分钟精讲精读 读写结合      ★★★ 【字体: 】  
《课间十分钟精讲精读 读写结合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0-06-14 19:20:19   点击数:[]    

精讲精读 读写结合

广东普宁市流沙镇第五小学 唐健美

  
  小学语文第七册最后一课《课间十分钟》是一篇阅读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据阅读课的教学要求以及这篇课文的特点,教学时我采取精讲精读、读写结合的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从整体入手,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生初课课文之后,我从整体入手,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让学生初步掌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接着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思考:这篇课文着重写了哪几项课间活动?并让学生找出写这几项活动的段落。在这个基础上,再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这样学生很快地理清了文章的脉络。

  二、精讲精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掌握读书方法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课间十分钟》时,浅显易懂的,尽量少讲或不讲,让学生以自学为主,我从旁指导、点拨,对重要章节,指导学生精读。

  ⒈精讲。在指导学生阅读“打乒乓球”这一段课文时,我采用“扶”的教法,引导学生思考:打乒乓球的活动在什么地方进行?小将们怎样打乒乓球?围观的同学情绪怎样?学生们通过读书思考,找有关的词句,教师提问检查,直到学生对这一段的内容已经了解掌握。进而我引导学生想想作者写这项活动的思路:先写在什么地方做什么?再写怎样活动,如何结合场上的观众写。让学生体会学习作者围绕一个意思、按一定顺序把内容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接着教“爬竿”一段时,我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前一段的方法进行自学。因为上下两段的结构相同,可组织学生认真读课文之后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加以适当的点拨、小结。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自学的实践中掌握读书方法。 

  ⒉精读。“丢沙包”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段,教学时,我紧紧抓住这个重点,指导学生精读。第一次集体读,让学生了解哪些句子描写“丢沙包”这项活动。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这项活动的特点,提出:作者抓住这个特点写了三层意思,是哪三层:学生带着问题第二次读,思考,回答。又提出:作者写这三层意思时,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用笔画出来),你能理解其意思吗?于是学生第三次读,点画,议论,回答。最后再集体朗读,进一步领会这段课文的意思,并说说作者的思路。这样学生通过有目的地、层层深入地读书,体会到这段课文作者抓住“丢沙包”的活动特点,有层次地写详细、写具体。读书时学生做到眼、口、手、脑一齐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拣”字用得好

  • 下一篇文章:28、古诗二首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课间十分钟精讲精读 读写结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课间十分钟精讲精读 读写结合”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语文天地七》教学设计
  • ››18《火烧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三...
  • ››语文教案-庐山的云雾
  • ››7《菩萨兵》
  •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
  • ››《暮江吟》教学设计之二
  • ››31《难忘的八个字》
  • ››菩萨兵
  • ››课文 19 赵州桥课标教材
  • ››《新年礼物》教学设计
  • ››《课间十分钟精讲精读 读写结合
  • ››《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之三
  • ››《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之二
  • ››《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之四
  • ››《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之五
  • ››《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之六
  • ››《课间十分钟》教学设计之一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