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农学论文 → 农艺学 |
|
||||||||||||||||||||||||||||||||||||||||||||||||||||||||||||||||||||||||||||||||||||
我国胭脂鱼资源现状及其资源恢复途径的探讨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7:29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提 要 胭脂鱼为我国特有鱼类,已知仅分布于长江和闽江。目前胭脂鱼在长江水系中的资源量明显减少,数量已较国家一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中华鲟和达氏鲟为少;闽江胭脂鱼种群几近绝迹。造成胭脂鱼资源下降的原因主要与其自身繁殖力低,发育时间长,以及过度捕捞和水域污染等因素有关。人工放流是恢复长江胭脂鱼资源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 胭脂鱼;资源现状;致危原因;资源恢复 胭脂鱼 Myxocyprinus asiaticus(Bleeker)属鲤形目 (Cypriniformes) 胭脂鱼科或称亚口鱼科 (Catostomidae)。现知全世界约有该科鱼类 13 属 68 种[1],其中绝大多数种类分布于北美洲,仅亚口鱼 (Catostomus catostomus)分布于亚洲东北部和北美洲西北部;胭脂鱼分布于我国的长江和闽江,为我国也是亚洲特有种。因此,该鱼在鱼类系统分类和动物地理学上有着极为重要的研究价值;也由于其体型大,最大体重可达 40kg、体长 100cm 以上,以往在长江上游的数量较多,而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我国胭脂鱼由 Bleeker(1864) 定名。之后进行研究的有 Nichols(1925、1943)、Kimura(1934)、Nelson(1948)[2],以及我国鱼类学家张春霖 (1929、1930、1931、1933、1944)、方炳文 (1934)[3]、易伯鲁 (1949)、刘成汉 (1964)、伍献文等 (1979)、熊全沫和夏盛林 (1985)、丁瑞华 (1994) 等。由于胭脂鱼幼鱼和成鱼在体形和体色上存在着较大差异,又因其自然独立分布于长江和闽江两大水系,曾被定为不同的亚种。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我国的胭脂鱼为一个单型种,没有种或亚种的分化。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对在自然状态下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众多生物物种的生存,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造成很多物种的资源量下降,甚至灭绝,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胭脂鱼的资源变化就是一个典型例证。胭脂鱼曾在长江和闽江有过广泛的分布,并有较大的产量,但近年来资源量急遽下降,现已被列为国家二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 以往有关我国胭脂鱼的研究多集中在形态分类方面,近年来也有一些人工养殖工作的报道,但有关资源评价的研究还很少见有专门报道。为了使胭脂鱼这一珍稀鱼类资源得以很好的保护和恢复,我们开展了该项研究工作。 1 主要工作方法 工作区域主要在四川省宜宾市至湖北省宜昌市之间的长江上游江段,以及区域内一些主要支流。该区域为历史上胭脂鱼主要分布区。在区域内设置了 8 个长期观测点:湖北省荆州、宜昌,重庆直辖市的万州、涪陵、巴南区,四川省泸州、合江、宜宾等江段。它们基本涵盖了由宜宾至宜昌近千公里的江段和附属的主要支流。记录研究范围内 1997 年 4 月至 1998 年 10 月胭脂鱼误捕情况。同时,还沿江进行了标本采集,收集了区域内胭脂鱼渔业历年统计和记录资料。 1997 年 4 月和 1998 年 4 月,在重庆直辖市的万州区水产研究所对胭脂鱼胚胎发育过程和耗氧量进行了观察、比较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胭脂鱼的分布及资源现状 经实地调查和通信联系,胭脂鱼在闽江已多年没有采集记录。 在长江水系,1997~1998 年度区域内各观测点共记录误捕胭脂鱼 16 尾 表 1 1997-1998 年度胭脂鱼误捕统计记录
历史上,胭脂鱼曾为区域内较大型重要经济鱼类之一。据四川省宜宾市渔业社 1958 年的统计,胭脂鱼在岷江曾占渔获总量的 13% 以上[4];60 年代在宜宾扁窗子库区,胭脂鱼的渔获量还占 13%。但到 70 年代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以前,胭脂鱼资源量就已明显减少,70 年代中期已降至 2%[5],现今只有零星误捕报道。从目前记录的误捕量、出现频度和分布情况看,胭脂鱼在长江已处于非常濒危的程度,特别是上游误捕的胭脂鱼主要为体型较大的性成熟个体,又几乎全部在繁殖季节捕获。 据泸州、宜宾两市渔政部门的统计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996 年监测报告[6]:1984~1993 年在泸州江段共误捕达氏鲟 124 尾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