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农学论文 → 农艺学 |
|
||||||||||||||||||||||||||||||||||||||||||||||||||||||||||||||||||||||||||||||||||||||||||
我国胭脂鱼资源现状及其资源恢复途径的探讨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7:29 点击数:[] ![]() |
||||||||||||||||||||||||||||||||||||||||||||||||||||||||||||||||||||||||||||||||||||||||||
、白鲟 63 尾、胭脂鱼 90 尾;1994~1997 年在宜宾江段误捕达氏鲟 27 尾、白鲟 17 尾、胭脂鱼 36 尾;1996 年在宜昌江段误捕中华鲟 76 尾,1995~1996 两年误捕胭脂鱼 21 尾。由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虽然目前胭脂鱼被定为国家二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但其野生资源量已少于被列为国家一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的中华鲟和达氏鲟。 2.2 胭脂鱼致危原因的初步分析 2.2.1 过度捕捞 50~60 年代,区域内胭脂鱼数量较大,是产地重要渔获物的组成成分之一。随着近几十年来渔业生产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改进,捕捞工具的质量和数量以及渔业生产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对包括胭脂鱼在内的野生鱼类资源的捕捞强度越来越大。另由于胭脂鱼的捕捞季节大多集中在 3~4 月,而这一时段又正是胭脂鱼的繁殖期,被捕获的大多为性成熟亲鱼。因此,连年不断的大量过度捕捞繁殖期性成熟亲鱼,严重破坏了胭脂鱼亲鱼资源。 2.2.2 自身原因 胭脂鱼一般要 5~6 龄才进入生殖年龄,性成熟较迟,繁殖周期长,一旦资源受到破坏,数量就会明显下降,而且很难在短期内得到自然恢复。 与亲缘关系相近的已知绝大部分鲤科鱼类相比,胭脂鱼胚胎发育速度也非常缓慢(表 2),过长的胚胎发育时间使后代的死亡机会明显提高。 表 2 胭脂鱼与部分鲤科鱼类受精卵至出膜期发育速度的比较
注:表内有关数据依蔡仁逵 (1987)[7] 和蔡明艳 (1992)[8]。 在目前推测的可能为胭脂鱼产卵场的河段[9],有大量属于鲤科 (Cyprinidae)、鳅科 (Gobitidae)、鲇形目 (Siluriformes) 等以肉食性为主或单纯肉食性的鱼类与之同域分布,其中很多种类都以鱼卵和幼鱼为食。如依葛洲坝下 15.2~15.6℃的水温记录,胭脂鱼从卵受精到初次开口摄食的发育时间会更长,大约为 20d 以上[10]。自然状态下如此长的早期发育过程,无疑大大增加了卵和幼鱼被捕食的机会。 根据我们的试验结果,胭脂鱼的繁殖成活率表现得也不高。以 1997 年万州水产研究所胭脂鱼人工繁殖结果为例,对当年 5 尾雌性亲鱼进行人工繁殖,共获得受精卵 5.69 万余粒。其中 2 尾亲鱼的受精卵发育至开口期全部死亡;另两尾的合计成活率为 0.18%;只一尾成活率稍高,但也只有 8.25%(表 3)。这样,补充群体的数量会极为有限,致使本已日渐稀少的剩余群体得不到进一步的补充,种群数量状况日趋恶化。 表 3 1997 年万州水产研究所胭脂鱼人工繁殖记录
2.2.3 环境污染 60 年代以来,随着长江两岸工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水体污染日趋严重。仅以胭脂鱼主要分布区域的岷江为例,其主要污染物为含磷物,此外还有汞、硝酸盐、铅和锡等,仅在岷江中游就有 50 多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年排放工业污水上千万吨,加上生活污水、垃圾以及农田化肥的污染,致使岷江的水质状况日益恶化,大面积死鱼事件时有发生[11]。而从我们的实地调查和所做的有关实验来看,胭脂鱼对生活水体水质的要求较高。我们曾就胭脂鱼的耗氧量进行了实际测定,胭脂鱼适宜的水溶氧为 6.0mg/l 以上,明显高于四大家鱼所适宜的 4.0~4.5mg/l 的溶氧量,当水溶氧低于 2.2mg/l 时,50% 的实验鱼会出现浮头。幼鱼期对水质的要求更为严格,水质恶化往往会造成鱼苗的大批死亡;四川省水产所 1997 年胭脂鱼亲鱼池曾被电厂排除的污水灌入,造成大量亲鱼死亡,个别活下来的亲鱼当年也失去了繁殖能力。 3 胭脂鱼资源恢复与增殖途径的讨论 尽管近年来我国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对包括胭脂鱼在内的野生鱼类资源保护越来越重视,但由于胭脂鱼自身性成熟晚、成活率低,短期内依靠自然增殖使资源得以很快恢复的可能性不大。就目前胭脂鱼所处的环境和资源状况,我们认为,采用人工放流的增殖方式应是比较适宜的;目前开展胭脂鱼人工放流的条件也已基本具备。 (1) 目前推测的胭脂鱼产卵场主要在长江上游合江至宜宾以及部分岷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新闻 | ||
|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