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江段,三峡建坝后,这一带水文环境不会发生较大改变;反而随着库区水位的升高,水面的开阔和水流的减缓,特别是在一些宽谷河段和库叉会出现一些透明度高的缓流区;另外,淹没区又多为农田、果园和居民点,淹没后底质肥沃,胭脂鱼所喜食的寡毛类等底栖无脊椎动物数量会明显增加。这些都可能为胭脂鱼成幼鱼生存提供众多较为适宜的环境,有利于胭脂鱼资源恢复与增殖。 (2) 目前宜宾至宜昌江段一些沿江渔业生产部门,胭脂鱼人工养殖已较为普遍,尽管目前在人工繁养殖技术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以往的工作无疑已为胭脂鱼人工放流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 区域内已建有比较完善的从事渔政管理和鱼类资源保护的机构,自然水域内无序的渔业生产已基本得到遏制。以往沿江工业垃圾、工业废水的乱排乱放,植被的人为破坏等,曾对区域内鱼类资源造成了相当严重的破坏,使包括胭脂鱼在内的很多鱼类失去了大量赖以生存的环境。随着各项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政策法规的实施和环保教育的加强,人们环境意识普遍提高,沿江水域污染有望尽快得到控制,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的程度会有所缓解,这也将对胭脂鱼资源的保护和恢复产生有利的影响。 当然,在进行人工放流的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特别要加强种质资源的管理,保证放流鱼苗的质量,提高种苗在野生环境下的成活率。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目前开展胭脂鱼人工放流的条件已基本具备。应该说胭脂鱼人工放流将是避免胭脂鱼资源进一步减少,并使其资源得以比较快地恢复与增殖的最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李思忠,陈星玉,陈小平,等译.世界鱼类[M].台湾:水产出版社,1994,129~132. 2 Nelson E M. The comparative morphology of the weberian apparatus of the Cato stomidae and its signifi-cance in systematics. J Morph, 1948,83:225~251 3 Fang P W. Notes on 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 in Chinese freshwater [J]. Sinensia, 1934,4:329~337 4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长江鱼类[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6,150~152 5 四川省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四川省长江水产资源调查资料汇编[R].湖北沙市:四川省长江水产资源调查组,1975,14 6 中科院水生所.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的报告[R].武汉:中科院水生所,1996,1~30 7 蔡仁逵.淡水养鱼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1 8 蔡明艳.胭脂鱼的早期发育[J].淡水渔业,1992,22(1):8~12 9 丁瑞华.四川鱼类志[M].四川:四川科学技术出,1999-02-23 10 余志堂,邓中,蔡明艳,等.葛洲坝下游胭脂鱼的繁殖生物学和人工繁殖初报[J].水生生物学报,1988,12(1):87~89 11 文东.四川将还岷江“清白”[N].科学时报,1999-02-23
上一页 [1] [2] [3]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