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商代江西的农业经济与文明      ★★★ 【字体: 】  
商代江西的农业经济与文明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5:04   点击数:[]    

列传》中对南方的这一生产方式作了公允一些评价:"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果隋赢蛤,不待贾而足,地势饶食,无饥馑之患。"赣鄱地区优越的农业生态环境,为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这一地区文明的起源和发展,是以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为先决条件。

二、 农业起源

农业起源是一个全球性的研究课题,一般来说,农业起源是与新石器时代的出现同步的,新石器时代革命实质上是农业革命。

人类的原始农业,起源于人类对野生植物的驯化。赣鄱地区正好在中国稻作农业区,因而这一地区农业的起源自然就与水稻的起源联系在一志。关于水稻的起源,至目前为止,学术界已基本取得一致意见,认为起源于中国本土,至于起源于什么地方,则有云贵高原说(8)、华南说(9)、长江下游说(10)、黄河下游说(11)等4种不同的意见。黄河下游说主要是依据文字训诂,缺乏考古学、生物学方面的证据,赞成者极少;云贵高原说,主要是从生态学的角度,根据云南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以及丰富的野生稻资源来论证,但缺乏考古学方面的证据;长江下游说则更多地依靠考古学的材料以及文献记载中野生稻存在的史实来论证,应该是有说服力的,但也有人提出,考古学有一定的偶然性;华南说主要依据的也是生态学方面的证据和野生稻广泛分布的现状,但缺乏考古学方面的证据。总体上说,后三说的地点都集中在适合水稻生长的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来寻找中国稻作的起源地,争论各方都有其立论依据,但都还不够充分,以至形成鼎立局面。严文明先生在综合各家意见的基础上,从考古学、历史地理学、古生物学和文化人类学等方面作全面考察,提出水稻起源多元论学说:"既然适于栽培的野生稻在中国、印度和东南亚等许多地方都有分布,那么栽培稻也就可能在许多地方较早地独立发生。中国的水稻固然不必到外国去找根源,而中国本身也不必只有一个栽培稻起源的中心"(12)。我们认为这一观点很有见地,切中要害。

赣鄱地区气候、地理条件优越,适宜野生稻生长。东乡县至今仍有野生稻,经鉴定,系现代栽培稻的祖本(13),说明在比现在气温略高的新石器时代,这一带很可能生长着成片的野生稻,生活在这一地区的原始先民们很有可能在渔猎经济时代,已熟悉、认识并开始采集、食用野生稻,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长期采集野生稻的过程中经过仔细观察,逐步发现、认识了野生稻的生长规律,经长期的经验积累,将分散的野生稻移栽到住地附近,集中管理,掌握了驯化、栽培它们的简单知识,开始有意识地照料住地附近某一片野生稻。从简单地采集野生稻穗、到有意识地照料、再发展到人工移栽,很可能是赣鄱地区先民稻作农业革命的三步曲。

赣东北的万年县离东乡县不远,境内有一处属于旧石器、新石器时代之交的仙人洞遗址和吊桶环遗址,1993-1995年北京大学、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安多沃考古基金会组成中美联合考古队,对该遗址进行了二个年度的发掘,出土了大量文物标本,采集了一批供科学研究的样品。对该遗址采集样品进行孢粉分析,结果表明,禾本科花粉在仙人洞遗址普遍存在,自下而上数量明显增加;对吊桶环遗址进行植物硅酸体细胞分析结果表明,早在12000多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末期,这里的居民已开始采集附近的天然野生稻,到新石器时代初期,已出现了栽培稻,对野生稻的驯化从距今10000年一直持续到7500年前后,此后,栽培稻完全取代野生稻。这一系列考古遗迹、遗物,充分证明江西是中国稻作农业的重要起源之一(14)。遗址中还出土了石斧、石斫、骨铲、石磨盘、磨棒等与农业生产、谷物加工有关的生产工具及一定数量的原始陶片,可以辩明器型的有作为炊器的陶罐(15),也从一个侧面支持这一鉴定结论。一般都认为陶器是与原始农业差不多同时产生的,农业产生后,由于农产品的丰收,人类需要缸、瓮、罐等器具来贮藏粮食,由于粮食产品的剩余,人类开始酿出了醇香的美酒,从而推动了壶、觚等酒器的制造,这一切都表明,陶器的发明、发展与原始农业息息相关。安志敏先生认为:"陶器的产生是和农业经济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一般是先有农业,然后再发明陶器"(16)。 三、 农 具

生产工具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化形态,是认识该社会经济形态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农业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工具改进和革新,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重要前提。吴城文化诸遗址出土了大批农具,按质料来分,有铜、石、骨、木、陶5类,按器种来分,有起土、中耕、收割、3类12种:

1、 起土农具,有犁铧、耒、耜、锸、铲、锛、7种。

1)青铜犁铧2件,新干大洋州出土,三角形宽体式,两则薄刃微弧,三角形銎,銎部正中有一穿对通,以系钉固定犁铧,两面饰三角形云纹。标本342,长10.7,肩阔13.7,銎高1.9厘米,两刃夹角65°,犁面与犁背夹角10°;标本343,长9.7、肩阔2.7、銎高1.6厘米,两刃夹角65°,犁面与犁背夹角10°(17)。这种犁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山东史前农业考古研究的几个问题

  • 下一篇文章:中国小农经济的起源及其早期形态(2)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商代江西的农业经济与文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商代江西的农业经济与文明”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商代江西的农业经济与文明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