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论先秦时期我国的竹资源及利用      ★★★ 【字体: 】  
论先秦时期我国的竹资源及利用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4:03   点击数:[]    

鱼鲂鱮”,《诗•邶风•谷风》也有“毋逝我梁,毋发我笱”,《诗••小雅•鱼丽》有“鱼丽于罶”,《尔雅•释器》曰:“嫠妇之笱谓之罶”,《诗••小雅•南有嘉鱼》曰:“南有嘉鱼,蒸然罩罩”,《尔雅•释器》称:“籗谓之罩”,郭璞注:“捕鱼笼也”。《诗•卫风•竹竿》有“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句,等等,都是对当时竹制捕鱼具的真实描述。

2.2.3 竹与手工业 我国在先秦时期就有手工业生产活动,如矿产的开采、编织、纺织等。竹就被作为生产工具和对象而得到了广泛使用。我国在商代就开始了对铜的开采。湖北大冶市铜绿山古铜矿遗址是我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古铜矿遗址,年代为商代晚期或西周早期。遗址中发现大量的竹木材料用于当时的开采设施和工具,出土了多件作为装载与提运的竹箢箕、竹筐、竹提篓等。[14] 先秦时期就利用竹制作纺织工具,江西贵溪战国崖墓发掘有许多竹制纺织工具,有整经具竹制齿耙3件、竹制杼2件、竹制导经管1件、竹制绕线框1件、竹制引纬杆1件、竹制纺缚1件。[15] 先秦时期还产生了以竹子为生产加工对象的竹器手工制造业,生产了数以万计的竹器物品。

2.3 文化用竹

竹对传承中国先秦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是竹制文具和竹制乐器。

2.3.1 竹制文具 先秦时期的竹制文具主要有竹简、竹质毛笔、竹算筹等。竹简是先秦时期记录文字的主要载体。在商代就得到了使用,西周中期成为书写的主要材料,开始了竹简文化时代,直至南朝时止,竹简作为书写材料流行了二千余年。春秋时期郑国的刑法刻在竹简上称“竹刑”。《左传•定九年》载:“郑驷歂杀邓析而用其竹刑。”《史记•孔子世家》中提孔子读《周易》而“韦编三绝”,是说三次把竹简上的丝绳磨断了。先秦诸子百家著书立说,都是书写于竹简上的。自1899年在新疆出土了竹简以来,到目前为止,全国发现有数万枚竹简。现发掘出土为先秦时期的竹简20多批,主要是春秋战国时代楚国的竹简,主要出自于湖北、湖南、安徽、河南4个省份的楚墓和楚王墓葬。目前考古发掘出土最早的竹简是1978年湖北随县曾侯乙墓(擂鼓墩1号墓),出土竹简240余枚,总字数达6600余字,是春秋末或战国初期的遗物。简文记载了楚曾两国的音乐、天文、葬仪、车马、兵器、官职,以及曾楚两国关系等内容,同时具有文字学史料价值,对研究当时的曾楚国文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15] 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出土的竹简是我们目前发现最早的原本书籍竹书。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15号楚墓还出土25枚空白竹片,并用丝线贯穿,当是供书写的空白简。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1号楚墓出土大批竹简,共804枚,计有墨书文字13000余字,保存完好,内容非常丰富,包括道家与儒家的著作18种,是我国考古史上楚简的一次重大发现。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收购了1200余枚楚国竹简,3万余字,主要内容是先秦古籍,涉及哲学、文学、 历史、政论等内容。[13] 因此,大量先秦竹简的发现,其内容涉及当时社会生活各方面,主要有关于楚国当时的社会状况、官职名称、司法制度、土地制度、户籍管理、埋葬制度、生活习俗,以及大量先秦古籍的重要发现,对中国先秦史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竹质毛笔是起源于史前时期的竹挺(用小竹棍削尖而成),殷商时期伴随着甲骨和竹简书写材料的大量使用而产生了竹质毛笔,西周时成为书写的主要工具。先秦时期竹质毛笔实物有两支,是楚国墓葬出土的。一为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15号楚墓出土的兔毫竹管笔,笔杆是实心圆竹制成。另一为河南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出土,形制相似于前支竹质毛笔。

竹算筹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最早的计算工具,是取用一些竹签或小竹棍制成。殷商时期已经得到使用,先秦时期的文献中均有提及。如老子《道德经》有“善数者不用筹策”之载,是说计算能力强的人不用算筹计算。1954年湖南长沙左家公山15号楚墓出土了竹筹40余根。

2.3.2 竹制乐器 我国先秦时期许多乐器是竹制成的。先秦文献《吕氏春秋•仲夏记•古乐》载:“昔黄帝令伶伦作为律。伶伦自大夏之西,乃为阮隃(昆仑)之阴,取竹嶰谿之谷,以生空窍厚薄钧者,断两节间,其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吹曰舍少,次制十二筒。”虽是传说,但反映了竹质乐器的史实。最早的竹乐器是籥,传说人们为颂扬大禹治水功德,举行乐舞《大夏》,用籥伴奏。甲骨文中有籥字的象形,形似编管,说明其是编管竹乐器。籥是商周时期排箫的前身,所以《尚书•益稷》有“箫韶九成,凤凰来仪”之句追述舜时的“箫韶”乐舞。周代乐器被分成八类: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史称“八音”,竹乐器已成为其中之一类。《诗经》中记载周代乐器有29种,其中竹乐器有籥、箫、管、篪、笙。春秋战国时出现的竹质乐器还有竽、筑、筝、篴等。先秦的文献多有述说。如《周礼•春官》载,笙师“掌教龢竽、笙、埙、籥、箫、篪、篴、管。”《诗•有瞽》有“箫管备举,喤喤厥声”之句,《诗•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农作物异名同物和同物异名的思考

  • 下一篇文章:稻作起源的考古学探索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论先秦时期我国的竹资源及利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论先秦时期我国的竹资源及利用”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论先秦时期我国的竹资源及利用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