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汉代河东郡农业状况初论      ★★★ 【字体: 】  
汉代河东郡农业状况初论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2:38   点击数:[]    


    小麦虽非黄土高原的原生驯化作物,但在河东地区的种植时间亦较早。春秋时期位于汾涑流域的晋国已经种有小麦,据《左传》记载:成公十年六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此“六月”为周历正是夏历四月[24],此时收获的当然是冬小麦;《诗经·魏风·硕鼠》中“硕鼠硕鼠,无食我麦”句也表明了河东是较早的产麦区。冬小麦虽不比粟黍高粱耐旱,但其秋种夏收,恰可利用八九月降雨,又使农田在冬春两季也有作物覆盖,减少风蚀及其所造成的土壤水份流失。汉时因统治者的重视在全国大面积推植起来,到了东汉时期,麦子在粮食生产中已占主要地位。东汉皇帝的诏令中九次涉及麦[25],而此作物在河东地区的推广种植也有考古资料作为证实:襄汾赵康古城出土的汉代器物中有一石磨[26],正是因为小麦的大量推广种植,其从粗食到细食的转化而使石磨成为小农经济下粮食加工的必需品;1987年在芮城的东汉墓葬群中出土了四件带有风扇车的釉陶磨房,其中的一件完整的磨房里,安装着舂米、磨、风扇车等三件粮食加工机械。其卧轮式手拐陶磨模型和解放前农村长期使用的石磨毫无二致[27],此加工机械不仅表明了河东郡在东汉时期的先进的粮食加工水平,也暗示了当时小麦和稻米种植的普遍程度。
    水稻是喜温湿的优质高产作物。虽然晋南主要是旱作农业,但在邻河近水的灌溉区是适于稻子生长的。《诗经·唐风·鸨羽》中写道:“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唐地在“河、汾之东”[28],就在今天的翼城一带,正处于河东境,可见春秋时此地就已经种稻。汉代河东郡汾涑流域水文情况良好,在近水处也可种植水稻。武帝时河东渠工程因“河徙”失败后,官府交予越人耕种,其用意是在于发挥越人“习水利”的特长,所谓的“习水利”即善于种植水稻[29],将汾涑下游的皮氏汾阴及蒲坂的“五千余顷”“河壖地”都种上水稻,可谓因地制宜。另外,新绛县出土的水田模型[30]也说明了东汉时期河东郡仍然种植水稻。《山西省经济地理》中记载现今晋南水稻种植区域为:临汾盆地的汾河下游沿岸一带,其中以临汾市龙子祠灌区金殿乡最为集中,其次为洪洞县霍泉灌区,以及襄汾、侯马、新绛、稷山、河津等汾河沿岸低洼地[31],与上文表述的古代水稻产地基本吻合。在农业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的前提下,河东郡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汉书·食货志》称代田法推广到河东郡后“民用力少而得谷多”,粮食有了更大的丰收。武帝时河东渠开始估计能得谷每亩四石,比三百年前战国李悝时期一亩一石半的产量提高了1.6倍[32];《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河东郡有“根仓及湿仓”;晋南的汉墓中大多数都有随葬明器陶仓的出土,且每座墓中的陶仓模型往往不止一件,这些都反映了汉时河东郡粮食丰收、囤积颇多的现实生活。京师长安亦从河东郡籴谷来供应其粮食消费:宣帝五风中大司农耿寿昌奏言:“故事,岁漕关东谷四百万斛以给京师,用卒六万人。宜籴三辅、弘农、河东、上党、太原郡谷,足供京师,可以省关东漕卒过半”,“天子皆从其计”[33]。   
    2、多种经营的产业结构
    两汉时河东郡不但有发达的粮食种植业,也有畜牧业、家庭养殖、果蔬栽培等多种经济形式,使其产业结构更加丰富完整。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将龙门碣石作为汉代全国农牧业区域的分界线,此线正好将河东郡的汾水以北地区划入了畜牧业区[34],实际上,汾北更确切地说是半农半牧区域。濒临汾水的“杨、平阳,西贾秦翟,北贾种、代”,成为农牧区之间的贸易中心,由于种、代人民“不事农商”,“故杨、平阳陈掾其间,得所欲”[35],两个区域的交易当是以北地的牧产换取河东地区的农产品或盐产。事实上,河东在古代植被条件良好,本地的畜牧业发展也较早。《史记·货殖列传》载:“猗顿用盬盐起”。《集解》“《孔丛子》曰……”一段记载了猗顿在此地因“大畜牛羊”而暴富的事迹。至汉代,此地仍然有相当规模的畜牧业。《汉书·酷吏传》载:“咸宣,杨人也。以佐吏给是河东守,卫将军青使买马河东,见宣无害,言上,征为厩丞”,可知河东马在汉时仍大量养殖。《史记·河渠书》中提到河东人民在汾阴蒲阪的黄河滩地“茭牧其中”,说明畜牧业在此地的普遍。
    另外,汉代河东人民也进行一定的家庭养殖活动。平阳卫青“少时归其父,其父使牧羊”[36];晋南曲沃苏村汉墓出土的两件猪圈(其中一件内有一小猪)[37],可以看出当时地主庄园内养猪的情况;平陆圣人涧出土的“望中池楼”[38]及新绛县出土的陶楼[39]下部当作池塘的底盘中的浮鸭和游鱼形象可以推知水产养殖的情形。东汉末年,杜畿为河东郡守,在此地大力发展家庭养殖业,“渐课民畜牸牛、草马,下逮鸡豚犬豕,皆有章程。百姓劝农,家家丰实”,以至于在汉魏间曹操“军食一仰河东”,成就了魏国的霸业[40]。
河东地区的果树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诗经·魏风·园有桃》中“园有桃”、“园有棘”句,说明桃和棘在此地栽培甚早。“棘”乃是人工种植的野生酸枣,枣即由它驯化而来[41]。枣树耐干旱,喜光照,宜种在土层深厚地区,适于黄土高原种植,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从汉画图像看汉代农俗

  • 下一篇文章:北朝仓廪系统探研*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汉代河东郡农业状况初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汉代河东郡农业状况初论”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汉代河东郡农业状况初论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