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从汉画图像看汉代农俗      ★★★ 【字体: 】  
从汉画图像看汉代农俗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2:36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汉画像石(砖)是汉代的建墓用材,它的出土范围涵盖了河南、鄂西北、山东、苏北、皖北、陕北、晋西北、四川等广大地区,其中有许多是反映汉代农事风俗的画面,现结合考古新发现及文献资料对其中的农俗图像及所折射出的汉代农俗作一初步的探讨。
    汉代是农业生产迅速发展的时期,大片荒地的开垦利用,农田水利的兴修,使耕地面积扩大,农作物生长有了物质保证。汉武帝时把冶铁业收归官营,在全国各地设置铁官49处,范围遍及全国各地,而且,汉朝政府十分重视铁农具的冶铸,使得铁制农具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汉代耕牛的广泛运用及牛耕技术的改良,使得耕作技术更趋合理和精细。这样就使西汉农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到了武帝时就出现了“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⑴的富足太平的盛世景象。各地出土的汉画所反映的在这繁荣形势下农俗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汉代在农俗活动中最为重视的就是对关乎农业生产的神灵的崇拜祭祀,由于中国的宗教体系一开始就是与各种民俗事象结合在一起的多神崇拜,所以在农事方面供奉祭祀的神灵也就多种多样。如对决定农时的北斗的祭拜;对农神炎帝的祭拜;对能呼风唤雨的风伯雨师及河伯的祭拜;对引领万物复苏的春神的崇拜等。
    1、祭祀农神
    在远古传说的神话中,农神即炎帝,是人首牛身之神。《艺文》引《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人首牛身,长于姜水,有圣德,都陈,作五弦之琴,始教天下种谷,故号神农氏。”在汉画中炎帝神农氏已彻底人神化,例如在山东武氏祠西壁画像共五层,其中第二层自右至左为伏羲、女娲、祝融、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桀等古代传说中的帝王图像。画中神农氏头戴斜顶进贤冠,手拿耜作翻地状。左边隔栏上的题榜是“神农氏因宜教田,辟土种谷,以振万民”⑵《艺文》引《易》曰:“神农氏作,析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在徐州画像石中亦有炎帝之像,画左上方一农夫装扮之人,头戴斗笠,身披蓑衣,赤足,一手持耒耜。一手牵凤凰⑶。《淮南子·时则训》云:“南方之极……赤帝,祝融之所司者万二千里。”高诱注:“赤帝,炎帝也,少典之子,号为神农,南方火德之帝也。”而凤凰即朱雀,南方之神鸟,故而可知这牵凤凰、持宋耜者乃为南方火德之帝神农。
    到了汉代,祭祀农神已成为一种定制。“县邑常以乙未日祠先农于乙地……”⑷。“正月始耕,尽漏上水初纳,执事告祠先农,已享。”⑸注引《汉旧仪》曰:“春始东耕藉田,官祠先农,先农即神农炎帝也。祠以太牢,百官皆从,大赐三辅二百里孝悌、力田、三老帛。”
  2、祭拜风伯雨师、河伯
  在南阳汉画的“风伯雨师图”中,画像上部刻三神人,合力共曳一车,车上乘一驭者,一尊者,五星相连为轮,据考,五星为五帝星座,下刻四神人在泼水行雨;右端刻风伯,赤身,双手合十,作张口呼风状,其前云雾缭绕⑹。在“河伯出行图”中刻一水车,上乘一尊者,一驭夫。尊者为河伯,车前有三鱼牵挽,车后有四鱼随从⑺。
    由以上画像可以看到为了求得风调雨顺的丰收年景,汉代有祭祀风伯雨师和河伯之俗。史载“县邑常以乙未日祠先农于乙地,以丙戌日祠风伯于戌地,以已丑日祠雨师于丑地,用羊⑻”。“风师者,箕星也。箕主簸扬,能致风气⑼”。《独断》曰:“风伯神,箕星也,其象在天,能兴风”。“冯夷,华阳潼乡堤首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河伯”⑽。“冯夷得道,以潜大川,即河伯也⑾。《神异经》云:“西海之上有神乘白马朱鬣,白衣玄冠,从十二童子,驰马西海水上,如飞如风,名曰河伯使者,或时上岸,马迹所及,水至其处。所之之国,雨水滂沱,暮则还河。”“太原郡东有崖山。天旱,土人常烧此山以求雨。俗传崖山神娶河伯女,故河伯见水,必降雨救之,今山上多生水草”⑿。故河伯也有行雨的本领。
    3、祭祀春神
    祭春,就是迎接春天到来的礼仪和风俗,早在三千年前的周代,就在立春日举行“迎春”“出土牛”等活动。“出土牛以送寒气”⒀。“以青圭礼东方”郑玄注曰:“礼东方以立春,谓苍精之帝,而太吴勾芒食焉”⒁。据《礼记·乐记》载,周天子在四季之礼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之日,都要举行礼乐“迎气”仪式,认为不这样就会导致“寒暑不时则疫,风雨不节则饥”的可怕后果。
   到了汉代,在“阴阳”、“五行”和“天人感应”思想的作用下,迎接四季的礼仪仍被延续着,而迎春因象征着生命复苏的特殊价值而倍受重视,逐渐成为官方劝农的重要礼仪,民间农事活动的重要习俗。“立春遣使者循行风俗,宣布圣德,矜恤孤寡,问民所苦,劳二千担敕,劝农桑,勿夺农时”⒂。“季冬之月,立土牛六头于国都,郡县城外丑地,以送大寒”⒃。“立春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城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门外,以示兆民,至立夏,唯武官不”⒄。“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秉耒把锄,或立土牛,未必能耕也。顺时应气,示率丁也”⒅。而《白虎通·五行》论及立春时说:“

[1] [2] [3]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唐代官营畜牧业中的监牧制度

  • 下一篇文章:汉代河东郡农业状况初论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从汉画图像看汉代农俗”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从汉画图像看汉代农俗”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从汉画图像看汉代农俗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