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18、19世纪的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民      ★★★ 【字体: 】  
18、19世纪的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民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1:42   点击数:[]    

一种相当粗放的形式,却为整个珠江三角洲迅速的农业商品提供了大量的商品粮供应。这一情况是在单位面积土地的劳动投入相对较少、单位面积产量相对较低的条件下发生的”[55]。这个例证表明,在这襄,边际报酬递减的理论并不合适。    
 
        过密化理论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就是人口庞胀对农业造成的压力。其实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人多地少的矛盾,那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事,主要发生在传统农业区。那裹的一些农民为寻求土地,不断向边疆、山区、海岛以及海外流逦、可有趣的是人口最密集的沿太湖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农民们不但很少外迁,而且随着工商业的发达和城镇的兴起,还有不少外地人口流向此地,使该地成为当时全国经济最发达、人们总体生活水平最高的地区,这说明不能过分夸大人口压力对中国发展所起的阻滞作用。
 
        我们认为,18、19世纪之际的中国农业生产是有进步的,在农民队伍中所出现的某些变化是值得重视的,当然也有困难、有压力,存在着“过密化”的情况。总体来看,是发展和制约并存,如果不是外国帝国主义入侵打乱了这一进程,中国也有着向近代化迈进的因素和机会。
  注释:
 
[1]程含章:《岭南集》卷6,《兴水利二十六陂记序》,《新开恒丰陂记》。
 
[2]乾隆《宁夏府志》卷2。按:文中有田地以分计,每分合50亩。
 
[3]乾隆《重修肃州新志·肃州附载》。
 
[4]梁家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史稿》,农业出版社1989年版.47 I页。
 
[5]参见彭雨新、张建民:《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333—334页。
 
[6]乾隆《正定府志》卷4;《清高宗实录》卷211,页7。
 
[7]陈弘谋:《培远堂文集》卷29,《再申浚井泉檄》。
 
[8]王心敬:《丰川续集》卷18,《答高安朱公》。
 
[9]道光《河内县志》卷1 2。
 
[10]参见吴芳:《清代北方井灌的发展及其作用》,《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中华书局1992年出版。
 
[11]陈树平:《明清时期的井灌》,《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I 983年第4期。
 
[12]光绪《南昌县志》卷5。
 
[13]《明清长江流域农业水利研究》190-191页。
 
[14]孙廷铨:《孙文定公奏疏》卷8,《请开曲麦疏》。-
 
[15]《宫中档雍正朝奏折》第22辑,52—54页。
 
[16]闵宗殿:《清代的人口问题及其农业对策》,《清史研究通讯》1990年第1期。
 
[17]包世臣:《齐民四术》卷1。
 
[18]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中国农业出版社1985年版,185一187页。
 
[19]《清经世文编》卷37,高晋:《请海疆禾棉兼种疏》。
 
[20]光绪《余姚县志》卷6,载廷珠:《敕修海侯朝记》。
 
[21]许檀:《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5年第3期。
 
[22]史建云:《清代华北平原农村棉纺织业商品生产》、《清代区域社会经济研究》。
 
[23]黄可润:《畿辅闻见录》。
 
[24]方观承:《御制(棉花图)跋》。
 
[25]《荒政丛书》卷5,《救荒图说》。
 
[26]徐新吾主编:《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l 990年版,52页。    .
 
[27]《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210、211、212页。
 
[28]拙作《清代粮食生产的发展》待刊。
 
[29]上述数字分别釆自徐新吾主编:《江南土布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180页;《中国近代缫丝工业史》52页;《中国资本主义的萌芽》212页。
 
[30]严中平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史》,人民出版社]989年版963页。
 
[31]《明清时代封建土地关系的松解》,中国社科出版社1991年版,81 页。
 
[32]《清圣祖实录》卷215,页4。
 
[33]《人义觉迷录》,《清史资料》第4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31页。
 
[34]《清经世文编》卷39,杨锡绂:《陈明朱贵之由疏》。
 
[35]根据《明清时代封建土地关系的松解》79页所列表格计算所得。
 
[36]参见《中国近代经济史》801-820页。
 
[37]秦晖、苏文:《田园诗与狂想曲一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的再认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80页。
 
[38]王毓铨:《莱芜集》,中华书局1983年版,363页。  
 
[39]李兆洛:《养一斋文集》卷14,“《君赓赐家傅》”。
 
[40]《清经1U:文编》卷30,  盛枫:《江北灶J.T.说》。
 
[41]《清经世文编》卷30,盛枫:《江北均丁说》。
 
[42]《康熙初年江苏长洲三册鱼鳞簿所见》,《中国经济史研究》1988年第4期。
 
[43]《清高宗实录》卷175,页19。
 
[44]吴量恺:《清代经济史研究》,华中师大出版社1 991年版,265—266页,
 
[45]刘永成:《清代前期农业资本主义萌芽初探》,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65页。
 
[46]嘉庆《临安府志》卷19,陈为詝:《应诏陈事务疏》。
 
[47]《清经世文编》卷28,《闲民》。
 
[48]《清经世文编》卷29,《巴陵志田赋论》。
 
[49]乾隆《宝鸡县志》卷12。
 
[50]乾隆《孟县志》卷4上。
 
[51]乾隆《天门县志》卷6。
 
[52]道光《南宫县志》卷6。
 
[53]道光《宁都直隶州志》卷11。
 
[54]李伯重:《天地人的变化与明清江南的水稻生产》,《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4期。
 
[55]刘志伟、陈春声:《应重视传统农业发展的社会空间》,《中国经济史研究》1994年第1期。

上一页  [2] [3] [4] [5] [6] [7]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清代的蒙古牧区市场

  • 下一篇文章:明末清初(1620—1720年)中国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地租和土地集中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18、19世纪的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民”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18、19世纪的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民”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18、19世纪的中国农业生产和农民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