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九眼龙洞泉水,逦迤六七里,名七里堰,沿岸开田二千余顷,约出稻谷干余石⑧.此外清代时该府一些平坝地区排水不畅,因此进行了排涝工程.如奉节县南岸齐峨山坝地,巫山县坪垄坝和大宁县(今巫溪县)羊乔坝,四周为山环绕,溪流从暗洞排水于外,由于山地开垦后水土流失加重,使消水洞出现淤寒,清代多次进行疏浚工程。 川北、川南地区:川北水利多数地区从清代始兴。如龙安府石泉县:“民业山,唯种荞麦充粮”,乾隆中石泉知县姜炳璋,“因教以注水作堰法,民遵行之,始知有水田利”⑨。保宁府的阆中县。嘉庆二十四年。川北道黎学锦在城东北2里筑石坝.开通济渠,以灌负郭田;又制筒车引江入渠,济冬春之不足,“环阆旧无堤堰,兹渠成而水利始兴”⑩。东面大巴山区,“连山叠巘,绝少平原”。清代“巴(今巴中)属之民多楚黔流徙,善于开垦土山,无石则旋绕挖作水田,故梯田甚多。”乾隆时在南江县北大坝地方,筑坝开渠,营治稻田⑾。光绪《太平县志·风俗》称;“昔为老林,今虽多半开垦,然地气高寒只宜洋芋包谷,低处依山凿田引水作堰,故种稻者三,种杂粮者七。”可见川北地区清代多有开垦,还修筑梯田引水种稻。但因山多而高,粮食作物还是以旱作为主,主要在低处及平坝地方兴修水利。经营稻田。川南叙州府在清代也有开发,各州县多兴修塘堰灌溉,以宜宾、南溪修建较多。其南溪县合堰,光绪间修,可灌田万余亩,又有海棠堰,灌田6000余亩。此外兴文县除修堰外,还架设筒车灌溉,架筒车的河称之为水车河。因叙州府为四川边地,清代设屯兵守戌,屯兵亦从事开垦活动。雍正八年胡漪任雷波厅卫守备,令民开垦田畴,教以播种,又在北门外修筑堤堰,引龙洞泉水,灌溉大坝田数千亩,此处“初犹土也”,是种植旱作物的,兴水利后改种水稻⑿。川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山区清代水利亦得到发展。如乾隆元年改酉阳土司为 ————————————— ①乾隆《巴县志》卷2《水利》。 ②道光《永川县志》卷2,光绪《永川县志》卷2。 ⑧光绪《江津乡土志》卷1,民国《江津县志》卷l。 ④同治《涪州志}卷1,民国《续修涪州志》卷3。 ⑤道光《重庆府志》卷1《山川》。 ⑥《三省边防备览》卷9(民食》。 ⑦同治《万县志》卷9《地理志》。 ⑧光绪《奉节县志》卷8《水利》。 ⑨嘉庆《四川通志·政绩》。 ⑩道光《保宁府志》卷9《堤堰》。 ⑾《清高宗实录》卷733,乾隆三十年三月。 ⑿光绪《叙州府志》卷6《水利》。 酉阳直隶州,开发加快,乾隆十五年李光爽任酉阳州,“教民辟荒菁,兴水利”①。之后新修了一系列塘堰。该州秀山县巨丰堰筑于乾隆三十二年,永丰堰筑于嘉庆二年;黔江县据道光六年统计,旧有蓄水塘114口,新开塘58口,旧有堤堰101道,新修堤堰62道②。泸州的九姓乡是土司地,清代康熙初长官司吏目黄飞龙修土地岩大堰,灌田千亩;乾隆十三年长官司任户烈修得用堰,灌田5百余亩;嘉庆十六年长官司任清修太平堰,长15里。灌田6百余亩③。彝藏少数民族聚居的宁远府,原来多利用天然溪泉灌溉,清后期在官吏的提倡下亦修堰兴利。咸丰《冕宁县志》卷5称:“前此资挹尚少,近由官吏倡导渐多砌堰。” 明清时四川水利最发达的地区仍为川西平原,其他山丘区水利明代主要发展川中、川东塘堰水利,清代时四川各山丘区水利皆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山丘区地形起伏。修筑的塘堰规模小,灌溉面积仍然有限。清代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大力提倡种植水稻,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但四川气候冬干春旱,水稻插秧时期往往缺水,为了克服塘堰灌溉的不足,于是从雍正乾隆起开始推广“冬水田”种植制度。冬水田在秋季收获水稻后,即收蓄雨水,以备翌年春季插秧之需。冬水田实是一种大面积上的蓄水工程。冬水田田塍一般高1尺左右.但汇集径流多的地块,往往筑有2—3尺高的田塍。此类冬水田称为囤水田。它在春季可供附近二、三亩干田整田插秧需水.其放水后仍可种植一季稻谷。清代四川由于梯田开辟增多,冬水田在山丘区分布很是普遍。《三省边防备览·民食》谓:川东“楚粤侨居之人善于开田,就山场斜势挖开一二丈三四丈。将挖出之土填补低处作畦,层垒而上,绿塍横于山腰,望之若带,由下而上竟至数十层,名曰梯田。山顶不能作池则就各层中田形稍大者深耕和泥不致漏水。作高塍二三尺,蓄冬水以备春种之用。如平地池塘,然其泥脚深颇能耐旱.”道光时王培苟讲;四川“江流不经之处,甚多山田,层累而上,山上可种稻,遍山皆稻田。直至山顶,层层如梯”④。山田修筑水利工程不易,但“山田蓄积冬水亦可种稻”⑤,因此清代四川的梯田多发展成冬水田。冬水田“分散蓄水,分散用水”,弥补了山丘区塘堰等水利工程有限,分布不广的缺陷,适应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对四川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 ①嘉庆(四川通志·政绩)。 ②同治《酉阳直隶州总志》卷4规建志。 ③光绪《泸州九姓乡志》卷1《山川》。 ④邬庆时:《听雨楼随笔》卷5。 ⑤嘉庆《眉州属志》卷9《风土志》。 (四)粤桂丘陵山区 广东丘陵山区最早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