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明清南方山区的水利发展与农业生产*      ★★★ 【字体: 】  
明清南方山区的水利发展与农业生产*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1:34   点击数:[]    

江、烟江、清江、白河、白水、三江等河流“两岸,居民因势乘便堵筑堰坝,兼用筒车引水灌田不下数十万亩.”其他小涧支流皆足以资蓄泄,还凿有众多池塘,“塘田为最多,堰田次之”,塘田面积超过了堰田。故称“祁阳宜稻,农皆水耕”②。零陵县在明代由知县陈福山“修筑堰塘溉田二百余顷,民赖其利号曰陈公堰”⑧.湘东山地和南岭山地明清时随着大量开发山田亦兴建多种水利设施。清代平江县“重梯作垄”“半岭凿塘”④。醴陵等县“多山田,皆资于陂泽池塘灌溉,惟近河设筒车以荫”⑥.邑中陂塘不下5百余处⑥。攸县因有陂堰灌溉,多种植早稻,早稻收获后再种大豆、荞麦,形成一年两熟制。山上多开成梯田,种植一季稻⑦。郴州不仅修筑陂堰塘坝,还有“筒车之处动以千计”⑧。桂阳州“山顶上皆田,而顶上多泉,并无旱暎之忧”⑧。永州府明代山田增多.成化中扬崇任知府,“境内山田多旱,崇亲视渠堰,连岁有秋”⑩。清代时更“勤于垦荒,山麓皆治”,“垦山为陇,列植相望”。道光《永州府志》卷5载该府水利:“永明(今江永县)、江华皆赖有陂水,永明之陂五十,其水田较多,江华之陂十有四,其水田较少。……新田山丛地狭,然其南十都为陂五十,其北四都为陂二十有七,大半取资于潭山之春溪,故邑小而税额多。于永明至八属,山田可通笕引泉者,每种旱稻。法类区田。取水艰者,纯种包谷及杂粮,其用力也少,其收获也逸。”该府山田已多于平田,“郡境山田十之七,水田十之三。”山田多筑陂引溪河、泉源之水灌溉。
在资、沅、澧流域:明清时除偏僻的湘西一些山区外,多有兴修水利的记载。在资水流域,明洪武二十七年工部委官主持修筑邵阳县铁塘陂、代陂等⑾。北面的新化县筒车灌溉普遍,在12条资水支流“沿岸,民设筒车壅坝水激之使自环转,挹水以灌田”⑿。在沅水流域,明弘治间虞球任辰州府通判,“见高田水涸禾苗易涸,亲诣田间,相视水道.令民开凿
————————————————
    ①嘉庆《宁乡县志》卷8《风俗》。
    ⑧嘉庆《祁阳县志》卷4引旧志。
    ⑧雍正《湖广通志》卷45引(明一统志》。
    ④同治《平江县志》卷1《《赋役》。
    ⑤嘉庆《醴陵县志》卷4《水利》。
    ⑥民国(醴陵县志.水利》引旧志。
    ⑦顺治《攸县志》卷18《农事》。
    ⑧嘉庆《郴州总志》卷5。
    ⑨赵宗文:《教绥民多垦水田论》,同治《绥宁县志》卷36。
    ⑩正德《湖广图经志书》卷13。
    ⑾隆庆(宝庆府志》卷3《山川》。
    ⑿嘉靖《薪化县志》卷2。
 
陂塘潴水,民受其利”①。该府溆浦县早在三国时已开辟序溪(即溆水)一带良田数百顷,成为宜稻之地。明清时水利更加发达。明成化三年当地民覃希纯筑干工坝,灌区起湖田坪迄茅坪村袤三十余里,坝以石筑,至二十一年才成,“引射龙湾水灌田四万有奇。”清同治《溆浦县志》称“邑水利大矣”,所筑工程有球(即圳、渠)、有堰、有塘。除建平塘外,还修筑山塘,“因山为池,于两山中凿池使深引泉注之,而塞其口为堤使厚而坚,用以潴水。”如杉木塘等7个塘皆如此筑成,类似今之水库。山区的陂在溪流上筑坝,主要作用是壅水,而山塘在山谷中筑坝,能蓄积更多的水,山塘的增多说明山区水资源得到更多的利用。上游的沅州府水利亦较好。明万历末蔡心一知麻阳县,“麻阳多石田苦无水,心一相地势筑陂堰凡四十余所”②。清代乾隆《沅州府志·水利》载:麻阳县有塘堰130余所,芷江县有塘堰泉134所,黔阳县有106所。该府水利设施多样;府境之水“资以溉田者有二:曰山溪、曰洞泉。壅溪曰堰,引堰之水而入田者曰圳,亦有障堰而蓄水者日陂,通泉曰渠,刳木引渠之水而入田者曰枧,其凿地而潴水者曰塘,举具*[奭=斗]塘之水而入田者曰斛,转轮激水曰车陂,亦曰车堰。”以陂塘堰之利最大。澧水流域的澧州水利也有较多发展。如明成化间俞晝以御史出判澧州,大筑陂堰,“灌田可万顷”③。然而在永顺府、乾州厅、永绥厅和凤凰厅一带,史称“苗地山多田少,种稻谷者无几,俱种杂粮于山坡”④,还采用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塘堰沟渠很少,筒车和水车亦稀少。南部的靖州“荒山甚多”⑤。水利亦不发达。
    (三)四川丘陵山区
    四川西部属青藏高原,以牧业为主,东部为四川盆地,以农业为主。盆地在龙泉山以西为川西平原,中部为方山丘陵山,东部为平行岭谷区.盆地四周围绕着海拔1000—3000米的山地。明代之前四川主要在川西平原兴修水利工程,南起乐山。北到绵阳的水田农业区秦汉时已形成。其余地区多山丘,唐宋时得到较快开垦,但多开成畲田种植旱作物,只沿河两岸引水种稻,南宋时川中始修筑梯田植稻。明代人口和耕地均未超过唐宋盛期,开垦记载较少,但农业技术有所提高,在川中、川东丘陵区多有兴修山湾塘堰的记载。清代四川人口大增,大量开垦山丘地,提倡兴修水利,山丘区水利有了较快的发展
明代川中的合州(今合川)、中江、遂宁、富顺、井研等州县都有兴修塘堰的活动。合州在明洪武时修筑塘堰150处⑥.中江县于成化二十年由知县王皋主持兴修陂塘⑦。遂宁县在嘉靖时太史杨名撰有《劝农亭记》,称“陂塘沟港潴蓄水利各宜及时用功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永佃制下的田皮价格

  • 下一篇文章:明清时期山西农业生产方法的改进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明清南方山区的水利发展与农业生产*”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明清南方山区的水利发展与农业生产*”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明清南方山区的水利发展与农业生产...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