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晚清末年湖北农业改良述略      ★★★ 【字体: 】  
晚清末年湖北农业改良述略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0:50   点击数:[]    

查出该州县定干未便。”[5] 1893年春,第二批美国棉种100余担运抵汉口,随同译印“畅种美棉说”及“美棉种法”十条,从深耕、施肥、播种时节及间距、防治虫害直到收花,详细说明种植美棉的各种技术要领,免费分发给江夏、汉阳、黄冈、武昌、应城5县棉农,广为晓谕。在“札各营县续发美国棉子暨章程种法”中,张之洞详列了美棉比较土棉所具有的优势,明确指出:“上年歉收之故,实人事有未尽,非土性之不宜。”“所收新棉数千斤,绒长色美,确有明征可知。”[6] 要求种棉各户,按照章程种法“分投试种,小心培植。”[7] 并责成督标、抚标二人主持此事。由于第二次试种范围较小,准备比较充分,棉农对于洋棉种法开始有所了解,故所收洋花较第一次试种明显增加。1894年2月,张之洞饬令各营县再次试种美国棉子一年,“以资参考互证”。不久因甲午战争爆发,张之洞暂调两江总督,试种之事不得不有所停顿。

张之洞改良鄂棉的努力,对于近代湖北农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尽管受到时代和技术条件方面的限制,他三次引种美棉的直接效果都不尽理想,其中还包含着许多不懂科学,急于求成的成份,主要表现为引种之前未经试验驯化,散发给农户后又没有采取措施,防止混杂退化。但他“不惮烦费”,屡挫屡进的尝试态度开风气之先,不仅使湖北在清末各省中最早的大批引进陆地棉种,推动了近代鄂棉改良的历史进程,为湖北植棉业和棉纺织业在国内领先地位的确立创造了条件。同时,对于整个湖北传统农业向近代农业的过渡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湖北农业改良史上留下了可贵的一笔。

二、举办蚕桑事宜,改良茶叶采制各法

倡言各尽土宜,主张发展多种经营,这是张之洞改良湖北传统农业的一项重要内容。与一般封疆大吏督课农桑,重本抑末的传统作法有所不同,张之洞认为“中国生齿繁而遗利少,若仅持农业一端,断难养赡,以后日困日促,何所底止。”[8] 为此,他一方面提倡农工商贯通讲求,即“工为体,商为用,农为本”,从发展近代工商业的角度,正确估价农业在整个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在农业经营活动中则力主各尽土宜,讲求种植。以提高丝茶种植、加工技术为主要内容,构成近代湖北农业改良的重要方面。

湖北向称泽国,农民终岁勤于田畴,所入为利甚微,一遇偏灾,立形匮乏,“欲为代谋生业,广辟利源,酌地土之宜,筹经久之策,计惟有兴办蚕桑,籍以阜物生财,补农工之不逮。”蚕丝一向是中国传统的出口产品。湖北土产除茶叶远销外洋,岁获巨款外,殊少畅行之货,土性素亦产丝,而制造不精,销流不旺,除荆襄等地外,全省大半州县风气未开,蚕织未能盛行。“特以树艺饲养之法不逮浙人,多自诿于丝劣利薄。”“非极力振兴,无以广风气而浚利源。” 1890年,张之洞会同巡抚谭继洵,筹款开办蚕桑局于省城,多次派员赴浙江采购桑株,分发各属栽种,并采购浙省桑种,交江夏、汉阳二县辟地播种成苗,饬令各州县来省请领。为传播蚕桑知识,又特意刊印农桑简编,详列栽桑养蚕,摘茧缫丝诸成法,一并散发于农户,如法领植,不许取民一钱,“舆情均甚乐趣”。到1893年,计已发放桑苗一百余万株,“据报成活分数有十之六七者,有十之八九者,亦有全数成活者。”其后数年,复招募江浙工匠,制备应用器具,来鄂训授本省学徒剪接桑枝、饲蚕摘茧、缫丝织绸诸法,以开风气。每逢冬令时节,仍派员采运浙桑分发各属,广为种艺,并考察各州县劝课勤惰,随时分别奖罚。到1896年,全省统计发放桑苗已达一千数百万株。“先栽者业已成林,后植者亦皆灌溉,剪接得法,滋生畅茂,小民见利纷趋。不惟向所产茧之区推行益广,即历无蚕丝之处,风气亦已渐开。”各省丝商驻汉收购者,“岁计丝价不下百余万金,实已利源大开,成效共睹。”[9]

张之洞等人的锐意倡导,推动了湖北桑蚕业的发展。经过近十年的引种和改良,全省60余州县,“殆无县不有养蚕之家,而长江沿岸及汉水下游一带,交通便利,斯业尤盛。”[10] 全省每年产茧总额达15万担左右,成为国内主要的蚕茧丝产地之一。沔阳、天门、汉川、当阳、江陵、枝江、黄冈等州县养蚕户已占农户总数七成以上,养蚕业成为农户重要的家庭副业。随着省内桑蚕事业的发展,为避免丝茧遽难销售,张之洞除饬令各州县及时推广蚕织外,又令创办之偏僻地方,“暂令州县垫价收买解省织绸,俾蚕户见利勇为,其垫发价值由省局拨还。至丝茧畅销之外,即勿庸由外县收买,如以因势利导,免致观望迟疑,以期推行益广。”[11] 为了增强湖北蚕丝制品的竞争力,1894年11月,张之洞奏准创办缫丝局于武昌。随着厂丝输出的不断增长,丝茧贸易日益活跃。“汉镇蚕市现已告竣,各乡运来丝头茧衣甚多,西人收买亦甚踊跃,业此者以有利可图,复派人赴河溶沔阳一带收买。”[12] 各地农户种桑养蚕风气愈见大盛。为了进一步提高养蚕植桑技术,改良蚕种,湖北农务学堂特增设蚕科,以培养本省蚕桑技艺人员。1904年,张之洞又创办模范蚕桑试验场于武昌南湖,占地427亩,栽植湖桑,专事蚕桑良种的试验和推广。

茶叶向为中国出口货物之大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农村派”与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

  • 下一篇文章:宋代青苗钱利率考实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晚清末年湖北农业改良述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晚清末年湖北农业改良述略”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晚清末年湖北农业改良述略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