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1912—1949年西北地区农业资源开发      ★★★ 【字体: 】  
1912—1949年西北地区农业资源开发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20:23   点击数:[]    

文档(铅印本)。

按《宁夏农政七年》所记载:1940—1946年宁夏共计植树33 548 173株(育苗l 992万株)。主要有沿公路造林、军队和农民工分工造林和贺兰山小滚钟口山地造林三部分。上述数字中未包括固原地区,该地区当时属甘肃省。仅就数字上看,以宁夏百余万人口的干旱小省,7年中植树3 000多万株,应当是不算少,不过成活率似可大打折扣。据1949年估算,从历史上接收的人工林494.2公顷,正是40年代前期军队和民工分区所造2 100公顷人工林的遗存,则成活率不过1/4,不过,如真能成活1/4,已属不少。①

按1948年民国统计年鉴:截止1946年,陕西省累积造林100 301 059株,这个数字似乎包括了民国期间的所有年分,因为该数字是民国31年、32年、33年、34年和35年五个年度和民国“30年以前”这一大时间段的总计数。②。据笔者所搜集到陕西省二三十年代不完整的统计资料来看,陕西省的人工林绝大部分为私有林并大多集中在陕南和渭水一带,由于私有林受到林主的有力保护,较少受到损害,加以气候适宜,成活率高。例如,据陕西省政府1928年统计:29个县共植树4 905 341株,占地192 042亩。①所统计的人工林主要集中在陕南和关中一带,且只有部分县。其中只有8个县有部分公有林(指村有),其余均为私有。由于是私有林,经济林占了很大一部分,所植树种涵盖了花栎、棕、杉、栎、柿、柳、核桃、柏、松、杏、杨、椿、栗、桑、漆、构、橡、桐、槐、李、榆、枇杷、麻柳、楸、枣、东瓜等27种之多,而不象青海、宁夏几乎均为杨、柳、榆(宁夏40年代初也建立了4处果园试验场,但面积仅30多公顷)。气候之差异自然是其所植树种多寡的主要原因之一。

① 转引自《宁夏森林》编辑委员会编:《宁夏森林》,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年版,第63页。
② 国民政府主计部统计局编:《中华民国统计年鉴》(民国三十七年),表51。

有的关于绥远的调查资料载有植树的详细记录,显见时人对此问题是重视的,现辑录部分资料(见表4),以窥一斑。

表4 绥远省各县植林调查情况简表
县别 数量(株) 面积(亩) 树种 所有权
陶林 32 500 杨、柳、榆
归绥 2 400 000 10000 杨、柳、榆
包头 170000
托克托 2 237 183 杨、柳、榆 公有4 500株,余皆私有
和林 306640 杨、柳、榆 公有32 270,余皆私有
五原 11 200 杨、柳、榆
临河 35 100 杨、柳、榆
安北 2l 600 桦、松、柏
丰镇 17 273 杨、柳、榆
固阳 2 000 杨、榆 天主教堂所有

资料来源:杨增工、郭维藩等编:《绥远省分县调查概要》,绥远省民众教育馆,1934年。

民国时期西部农业资源开发,以耕地的大面积开发最为显著,这已为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内经济史学界所逐步认识并取得共识(在此以前,国内甚至有著名学者也对此持否定态度)。本文则说明,在这一时期,西部水利和林业资源的开发也是有一定成效的,个别地区则比较明显,当然这种成效只是相对于民国时期以前而言。晚清以来,西北地区战乱不断,自然灾害也比较严重,特别是中国遭受了日本八年侵华战争的摧残,在这样的国际国内条件下,中央财政长年困窘,其对西北投资之可怜,势属必然。只是30年代以后,主要出于备战需要,逐步增加了一些对西北的投资,也十分有限,例如1935年全国经济委员会决定对西北基础建设增加450万元投资。西北地方政府投资少得更是可怜,在30年代,西北地方政府投资农林水利单项工程超过数万元的已属罕见。西北最大的两项水利工程,陕西的泾惠渠和绥远的民生渠工程,所投资额不过分别为100万元和70万元,而各自投资额的半数以上都来自华洋义赈会。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大背景下,西北开发能取得一些实效,主要依靠广大当地农民和内地移民的自身投入。广大东北西北耕地面积的开发,遍布大西北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以及植林工程,几乎完全依靠农民自己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的投入。其驱动力就是农民对自己开发的农田、水利和所种植的树木有所有权或收益权,这从历史上为我们提供了产权界定重要性的有力说明。

① 陕西省政府文档《陕西建设统计报告》(民国十七年),第41—46页。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清末放垦与鄂尔多斯东南缘土地沙化问题

  • 下一篇文章:论清末农业政策的近代化趋向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1912—1949年西北地区农业资源开发”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1912—1949年西北地区农业资源开发”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1912—1949年西北地区农业资源开发...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