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探讨了闽赣边南部地区地形地貌与农田景观、地形水文与水利工程、社会生态结构与农具系统、气候条件与耕作制度、稻作农耕与水土五个问题。可以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是本地区清末民国的稻作农业受制于本地区地形地貌、水文、气候、土壤等自然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本地区稻作农业发展的历史也是生态的历史。稻作、生态、社会之间是一个复杂的互动关系。它们之间经过反复磨合,己构成了具有一定结构与功能的稻作一生态一社会系统。.
二是稻作农业是本地区的主要生业,经过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它是与本地区的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那么,发生在本地区的其他事件势必也与生态环境有密切之关系。我们知道本地区是著名的客家发源地和聚居地,明清以来发生了一系列与本地区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如农民抗租佃的斗争、客家人发动太乎天国革命、辛亥革命、共产党在这里搞土地革命等。我们要深入理解浮在表层转瞬即逝的事件时,必须深入到本地区社会历史“深层结构”内部。
三是通过本文的研究可更深一层地思考谁创造闽赣边南部历史的问题。过去,学术界谈及历史发展的动力或谁创造历史的问题时,一般都从人类社会内部去寻找,事实上这是漠视生态环境的表现。我们认为,如果从稻作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分析,生态环境也参与了闽赣边南部历史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