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黄省曾的农学贡献与吴地的农学传统      ★★★ 【字体: 】  
黄省曾的农学贡献与吴地的农学传统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9:51   点击数:[]    

野元之助称之为“确为园艺学上更进一步的著作”。

  黄省曾的《艺菊书》虽然是吴地花卉业繁荣背景下的产物,但却起到了开风气之先的作用。稍后,嘉禾梅墟周履靖所写的《菊谱》中,也非常注重栽培方法,其上卷,以“艺菊法”为题,分述了培根、分苗、择本、摘头、掐眼、剔蕊、扦头、惜花、护叶、灌溉、去蠹、抑扬、拾遗、品第、名目等十五目。虽然保留了品名等内容,但已不占主要地位。下卷则收录了黄氏的《艺菊书》。

  黄省曾的《芋经》是一本关于种芋的专著。全书包括“名”、“食忌”、“艺法”和“事”等4章,广泛汇辑了古代文献中有关芋的记载。“名”一章引用了《说文》、《广雅》、《广志》、《唐本草》等书中有关芋名及其种类的记载。“食忌”一章,则是有关食芋的注意事项,以及防止野芋中毒。“事”一章,引述了食芋充饥的一些历史掌故。对于农学而言,最有意义的是“艺法”一章,这章中除汇录了《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崔 (四民月令)》、《家政法》、《务本新书》和《物类相感志》等书的种芋之法以外,还叙述了当时种芋的方法,主要包括选种、整地育苗、栽种塘土等。这些方法多有发明,如为了防止芋种冻害,提出了窖藏越冬法;又如塘土,即在芋棵行间挖土壅在芋根上,使根上土壤保持疏松,以结出大而圆的芋头。黄省曾的《艺菊书》则是一部种菊专书。全书包括贮土、留种、分秧、登盆、理缉、护养等六目。本书重点放在种艺之法,与以记载花品为主的宋代菊谱不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五)《芋经》与吴地农业中的多种经营传统

  在黄省曾的著作中,似乎只有《芋经》是一本“空前绝后”的著作。芋在今天主要是当作蔬菜作物来栽培的。但是在中国古代却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芋经》“事”一章中,就引述了一些食芋充饥的历史掌故。因此,许多农书和古代文献都有关于芋的文字,如,《汜胜之书》、《齐民要术》、《四民月令》、《家政法》、《务本新书》和《物类相感志》等书,都有关于芋的记载,但是在黄省曾以前,还没有有关芋的专著的出现。而在黄省曾之后,随着甘薯的传入,芋做为粮食作物的地位被取代,而成为“蔬茹中上品”(徐光启语),人们对于芋的重视远不如从前,因此,黄省曾的《芋经》也就成了历史上唯一的一本关于种芋的专著。

  虽然说《芋经》是一本空前绝后的著作,但它的出现也与吴地的农学传统分不开。吴地的农学传统中有个非常值得注意的特点,这就是以农桑为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多种经营的经营项目更加多种。从张履祥的《补农书》及“附录”就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吴地的农民所从事的项目非常之多,除了种稻、种桑、养蚕以外,还要种豆、麦、芋、麻、苎麻、芊 、竹、果(如梅、李、枣、桔之类)、瓜、蔬,养鱼、养羊等等。

  多种经营的特点在吴地农学著作中也得到了反映。降了上面所提到的有关渔业和花卉等方面的著作以外,反映吴地种木棉的有徐光启的《吉贝疏》和褚华的《木绵谱》,种苎麻的有清黄厚裕的《种苎麻法》,蔬菜的有宋僧赞宁的《笋谱》、明潘之恒的《广菌谱》和清吴林的《吴蕈谱》,水果的有清褚华的《水蜜桃谱》和王逢辰《 李谱》等等,这样一些农书在吴地以外的地区是不多见的。而《芋经》也是这类绝无仅有的农书之一。

  实际上,黄省曾的《农圃四书》即是吴地农业多种经营的体现,而“四书”之外的《芋经》更反映了这一特点。吴地很早即已种芋,尽管到了明后期,它开始受到甘薯的冲击,但吴地的农学家还是给它予相当的重视,如《补农书》中不仅有一段专述种芋的方法,而且在“附录”中加上了“种芋”一节,并认为这段附录“可补农书之不及”。而在黄省曾写作《芋经》的时代,甘薯尚未传入吴地,其在吴地多种经营的地位就更加可想而知。因此,也可证明《芋经》的出现与吴地的农学传统是分不开的。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黄省曾的农学成就实乃吴地农学传统的一个缩影。


引文及注释

(1)吴,做为一个地理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吴地指的是春秋战国时吴国的疆域,以勾吴古国的国境为界;广义的吴地,则指的是以太湖为中心的宁、沪、杭三角地带。本文中所指的吴地即为广义的吴地。
(2)游修龄:“我国水稻品种资源的历史考证”,《稻作史论集》第122页。
(3)《太湖地区农业史稿》,农业出版社,1990年,第119页。
(4)高燮初主编:《吴文化资源研究与开发》,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152页。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清代北部边疆的官牧场

  • 下一篇文章:近代江南地区的土壤耕作制度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黄省曾的农学贡献与吴地的农学传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黄省曾的农学贡献与吴地的农学传统”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黄省曾的农学贡献与吴地的农学传统...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