际做出相应的对策;同时要积极改善内部环境,为经济的发展创造适宜的氛围。 注释:
(1)道光《龙江志略》,《物产》。 (2)佛山革命委员会编:《珠江三角洲农业志》,1976年。 (3)顺治《九江乡志》。 (4)嘉庆《龙山乡志》:"乡田原倍于塘,近以田入歉薄,皆弃田筑塘,故村田不及百顷 。……塘基上则种桑,下则种芋,计其收入,鱼桑为利。……民舍外皆塘也。" (5)咸丰《顺德县志》:"其西南顺德桑麻蚕丝,视南海利厚,除黄连外,如勒流、北水 、逢简诸堡出产尤盛,男女皆专务于此。" (6)叶显恩:《略论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商业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7)谭棣华:《清代珠江三角洲的沙田》,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8)叶显恩:《明清珠江三角洲沙田开发与宗族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年,第4 期。 (9)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七,宫语,"祖祠"。 (10)民国《佛山忠义乡志》卷9,《氏族志·氏系》。 (11)嘉庆《龙山乡志》卷9,《氏族》。 (12)参阅刘志伟:《宗族与沙田开发--番禺沙湾何族的个案研究》,《中国农史》1992 年第1期;叶显恩等:《明清珠江三角洲沙田开发与宗族制》,《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 年,第4期。 (13)资料出自陈翰笙:《广东农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第14-17页。 (14)浙江《续修山阴张川胡氏宗谱》,《祭祀规则》。 (15)张研:《清代族田经营初探》,《中国经济史研究》1987年第3期。 (16)屈大均:《广东新语》卷16,"蒲葵扇";又见叶显恩先生收藏的新会土地买卖契约 。转引自叶显恩:《略论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商品化》,《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2 期。 (17)叶显恩:《略论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商品化》,《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2期 。 (18)《中国蚕丝业大观》,蚕丝业同业组合中央会编,东京,1929年,第76页。 (19)[加]魏安国:《清代华南地区"一田两主"的土地占有制》,《广州研究》1982年 第3期。 (20)[加]魏安国:《清代珠江三角洲的宗族、赋税和土地占有》,《明清广东社会经济 研究》,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21)新会县档案馆馆藏何世德大小公堂结案。 (22)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二,地语·沙田,52页。 (23)朱批奏折,乾隆四年八月六日,两江总督那苏图奏,转引自《康雍乾时期城乡人民反 抗斗争资料》。 (24)周远廉、谢肇华:《清代租佃制研究》,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5)高廷瑶:《宦游纪略》卷下,21页。 (26)顺德《水藤堡沙边乡厚本堂何氏事略》(民国14年刻本)。 (27)刑科题本,乾隆十八年五月十九日,广东巡抚苏昌题。 (28)卢子骏:《潮连乡志》卷六。 (29)屈大均:《广东新志》卷十六,器语·蒲葵扇。 (30)民国11年(1921)东莞《张氏如见堂族谱》卷二十五,祚恒《送田引》。 (31)谭棣华:《清代珠江三角洲的沙田》,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2)狭义的珠江三角洲(又称小三角洲)包括番禺、顺德、中山、斗门、珠海等县全部, 三水、新会、南海、东莞等县大部,高鹤、宝安、增城等县一部分,以及广州、佛山和江门 市区。 (33)嘉庆《龙山乡志》卷土重来,杂著;又卷2,墟市。 (34)陈经善《岭南蚕桑要则》(1911年刊本)。 (35)岭南《麦氏族谱》(乾隆35年抄本)。 (36)《雍正二年九月十七日广东巡抚阿尔松阿题》,转引自刘永成《清代前期资本主义萌 芽初探》91页。 (37)嘉庆《龙山乡志》卷首,大冈圩图说;又卷2杂著。
上一页 [1] [2] [3] [4] [5]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