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农学论文农艺学
   逐步丰富的祖国农业学术遗产——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简述      ★★★ 【字体: 】  
逐步丰富的祖国农业学术遗产——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简述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09 23:16:28   点击数:[]    

当大。在先秦以前,通过三个社会发展阶段,一般农业生产,逐步发达。当时虽没有专著遗存,但从上述一些资料看,其中保留下来的实践经验,已不简单。此后,演进到高度集权的封建社会,历时逾两千年。其时可考见的资料,包括“农业专著”和“非农业专著”更不胜枚举。单就上所述及的“农业专著”来说:在两汉、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元明清等每一阶段中,都各有不少种类,有其显

————————————————————
① 所述农产加工,包括粹精、酿造、制糖、制油等。其中述制油的植物,多达16种。
② 此系近人丁文江的跋语。按这书在日本颇流行,版本不少。并有三枝博音的解说。
③ 同文馆成立于同治元年(1865),初设英文馆,第二年增设俄文馆、法文馆,光绪二-t-2g(1896)增设东文馆。至光绪二十七年,归并京师大学堂,改组为译学馆。所译书颇多。
④ 江南制造局设馆翻译西书,起于同治六年(1867)。所译以天文算学为多,并包括物理、化学、博物、植物学等书。据统计:已刊的有98部,未刊的有45部。
⑤ 系英教士威廉臣、李提摩泰等所组织,成立于光绪十三年(1887),初名督教普及学识传布会,后改名广学会。
⑥ 系文廷式、康有为等所组织。成立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该会章程所列“最要者四事”:首先是译印图书,次是刊布报纸,次是开大书藏,次是开博物馆。
⑦ 系罗振玉、徐树兰等所组织。成立于光绪--t年(1896)。亦名务农会,亦名江南总农会、出版《农学报》,译刊农书。
——————————————————————————

著特点,有其伟大贡献。此外,上未述及的、特别是散见于“非农业专著”中的农业资料也很多。这些资料,一方面纪录在史书、地志、政典、类书、训诂书中,另方面常常有意或无意地为其他所谓诸子百家以至笔记诗文集所反映出来,当然,其例证是说不尽。这里特别指出这么一个事实:“在人所不注意的一般性文献中,原来包括不少极其重要的农业资料”。例如关于“绿肥”、“堆肥”、“中耕”、“培土”、“畦作”、“牛耕”、“铁耕”、“接枝”、“促成栽培”、“土壤改良”、“土壤指示植物”……等若干重要技术的最原始资料,谁也不容易料到会为二三千年前的一些诗歌,或其他非农业的古书所“偶然”保存。因而,这里应该提到一个问题:在这浩浩无边际的文献中。仿佛像一大块混杂“金”和“沙”的沙滩。其中很多沙,但也不少极宝贵的金。今后是否容许像过去一样,置之不闻不问呢7事实答覆是否定的。这就是说:由于愈来愈亟的客观需要,对运用科学方法,把古代农业文献及其他有关的文献,全盘而又有重点地进行搜集、整理和继续发扬的工夫,确是目前所急不容缓。因为这是对自己祖国应负而必须负的任务。毛主席说过:“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①。同时,也因为这是对整个世界文化应负而必须负的任务。斯大林说过:“每一个民族,不论大小,都有它自己的根本特性,都有那种只能为它所有而为其他民族所无的特性。这些特性,是每一个民族带到共同的世界文化宝库中使之充实及丰富起来的贡献”②。

最后,转录最近全国高等农林教育会议所指示的一个方向作为本文的结束语:“我国农业有悠久的历史,广大劳动人民在几千年从事农业生产实践和向自然界进行斗争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它反映着中国气候、水土、作物品种的特点,这是我国人民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遗产都为广大劳动人民所继承下来或记载在史料和农书里。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这份遗产,运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加以整理和总结,提高到科学理论的水平,丰富农业科学的宝库,指导农民的实践。这是我们科学教育工作者一项十分光荣的任务。

————————————————————————————
①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667--668页,人民出版社,1967年。
② 见1948年斯大林欢宴芬兰政府代表团演说词。

上一页  [3] [4] [5] [6] [7] [8]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中国农业考古的主要收获·农业的起源(2)

  • 下一篇文章:近世中国农业研究机构概况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逐步丰富的祖国农业学术遗产——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简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逐步丰富的祖国农业学术遗产——中国古代农业文献简述”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灭螺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 ››从玉蟾岩与牛栏洞对比分析看中国稻...
  • ››十六、十七世纪江南的生态农业(2)...
  • ››曲氏高昌和唐代西州的葡萄、葡萄酒...
  • ››不断完善的明清茶政
  • ››清代至民国甘青宁地区农牧经济消长...
  • ››盆景园规划设计浅谈
  • ››景观园林规划设计领域的首席人物杰...
  • ››一学两名--园林和景观
  • ››设计公司的发展策略
  • ››逐步丰富的祖国农业学术遗产——中...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