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优化升级。应当看到资源型是依靠工程创业,在工程型发展的基础上,向资源型转变,这是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必然产物。或者说,未来事业的发展不可能再靠传统措施,在工程数量达到一定量级的基础上,已不可能单纯依靠工程数量的增加来解决,从基础设施的存量和增量进行比较,不言而喻,未来事业的发展依靠过去已建工程的存量和质量仍然是主体。特别是是进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新时代,不能只是靠工程措施,而是要加强非工程措施,以及两者的有机结合。水资源开发在开源的同时,靠增量是有限的,重点是资源的配置、节约和保护,尤其是通过工程和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建立起节水型和集约型经济发展体系,才能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汪恕诚部长提出的资源的最重要的本质特征就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处理好这两者的关系,是保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的基础。 今年“6●5”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这一主题强调了水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作用。因此我们议论中国水危机问题,不能就水论水,我们必须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来认识水的问题,从全球环境的视角来审视水危机问题。比如,地球的气温到本世纪末有可能平均升高1.4∽5.8OC,温度升高势必对各国雨情和水情带来影响。另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化又会影响当地气候,城市灾害的风险随之增加。尤其是我国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每年几乎以一个百分点增长,这样城镇用水需求量将呈增加趋势。另据有关报道,目前全国有400多座城市属于资源型城市,所谓资源型城市是由资源开发而兴起,并以资源开采为主导产业的城市,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重基地建设,轻城市建设”,现在加快城市经济转型,这对水的需求会带来什么影响等等都涉及到未来对水的需求。 总之,从人类生存与发展而言,首先是生存,发展是为了更好地生存,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因此我们绝不能只局限于行业部门讲水,应放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大系统中,放在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安全高度来认识水危机问题,必须从国家宏观决策的高度,由国家进行统筹规划。在治水思路上,要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关系,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关键。经济建设必须首先考虑水资源条件,经济的高速发展有赖于资源环境条件,有赖于城市安全系统的生态支撑能力。因此在定性分析上主要是把握发展方向,在定量分析上主要是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在对策分析上主要是考虑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这是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部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已经确立在开源与节流,配置和保护,节水减污的发展战略,遵循这一战略,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广大工作者要从切实保障生活、经济、生态用水整体安全的视角,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法的价值取向,拓宽解决干旱缺水与水危机的思路。从非典疫情的突发性得到的启迪就是我们必须尽快建立健全大面积干旱缺水应急决策指挥系统,这个系统应当包括:一是制定城乡用水警戒线,要分类、分区、分级制定不同的警戒线;二是城乡干旱缺水全程监控信息体系;三是各业干旱缺水风险评估机制;四是建立防、控、治理,三位一体的干旱缺水决策支持体系;五是建立水源战略储备体制,尤其是干旱缺水地区,要严格控制地下水的开采,作为战略资源储备;六是应急调配和用水控制体系;七是社区公众参与服务与监督体系;八是对干旱缺水的防治减灾调配法规保障体系。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大国,又是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国情和水情决定了中国经济和用水,目前我国的经济:据2001年统计公报,全国国内生产总值95,933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占15.2 %,第二产业增加值占51.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33.6 %,大体上是1.5∶5.1∶3.4。而2001年我国总用水量5,567亿立方米,其用水,第一是农业(含林、牧、渔)占68.7 %,第二是工业占20.5 %,第三是生活占10.8%(含农村5.3%) ,关于生态用水目前尚无统计资料。与上年比较,全国总用水增加了70亿立方米,其中农业增42亿立方米,占60%,生活增25亿立方米,占36%,工业只增3亿立方米,只占4%。从2003年北京市用水变化及其来看,用水总量40.4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仍位居第一,但生活用水首次超过工业用水,其比例是农村占48%,生活占23%,工业占20%,其它包括河湖环境用水占9%。从非典疫情来看,未来生活用水肯定呈增长趋势。由于北京生活用水跃居城区首位,成为新用水大户,在2010年南水北调竣工前,北京采取的五项对策措施之一是将怀柔地下水,年开采1.2亿吨直供城区,同时明确对地下水开采利用必须在宏观上有效控制。这些对策措施在正常情况下,应该说是极其有效的,但遭遇特大干旱年,尤其是连续干旱有井皆枯的特殊年份,而又无外补水源怎么应对?总之,一方面未来城市用水及其变化,城市生活用水增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