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煤矿安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煤矿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同题,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该文针对福建省小煤矿安全评价的现状,分析小煤矿安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小煤矿安全评价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小煤矿;安全评价;问题;对策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和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开展安全评价,有利于了解煤矿自身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同题,提高煤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
福建省井田地质构造复杂,走向及倾向上的断裂、褶曲构造均十分发育,主要含煤地层是下二叠统童子岩组和上三叠统的大坑组、文宾山组和焦坑组。煤层稳定性较差,多为极薄、薄煤层,受地质构造影响,破坏了煤层的完整性。井田面积小、资源储量少、井型小,煤层倾角变化大、煤层厚度不稳定、煤炭开采难度大。由于多年以前受到“有水快流”经营思想的影响,小煤窑开采遍地开花,滥采滥拓,不仅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而且也给目前的煤矿整合留下不少隐患。
这些隐患表现为安全评价中所应表达的主要危险因素。诚然小煤矿的安全评价有相当的难度,其中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在评价中加以重视。
1我省小煤矿开发和安全评价现状1996年,在省经贸委领导下,通过生产系统完善、安全供电、机械通风、设备更新,提高了乡镇煤矿办矿条件,至2000年我省有423家乡镇煤矿取得了煤炭生产许可证。1997年,在省关井压产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全省开展以淘汰不安全、落后生产力矿井为主的关井压产活动,至1999年2月全省关闭非法和布局不合理煤矿240处(1237个井口),其中取缔87处(447个井口),关闭153处(790个井口)。2002年,全省开展关闭整顿小煤矿,全省一共关闭了1970个矿井,我省各类的个数由关闭整顿前的2376个,减少为406个。
2003年,我省首次开展煤矿安全评估工作,2005年执行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全面开展安全评价工作,2008年进行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换证工作。对不能满足煤矿要求的矿井通过技术改造、资源整合、联合改造等办法来改造、完善矿井的安全设施,达到安全生产的要求。实际上,我省小煤矿本身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一是小煤矿大多是乡镇企业或个体企业,经营者大多是当地农民,文化、技术和安全管理素质较低;二是矿井规模小、底子薄,在安全生产管理和设备上投资较少,在安全管理、采煤掘进、一通三防、机电运输及防治水等方面都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矿井防灾的能力有限。特别是工人文化水平低,安全生产意识不强;专业技术人员较为缺乏,有些矿虽然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但有些是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兼管几个矿,远远满足不了安全生产的需要。
由于我省安全评价工作起步时间不长,没有大量的实验结果和可靠的事故统计资料,因此,煤矿安全评价都是根据评价人员的经验和直观判断能力,对矿井生产系统的工艺、设备、设施、环境、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状况进行定性分析,得到的评价结果也是一些定性的指标;随意性较大;同时安全评价所采用的评价方法也比较简单,主要采用安全检查表进行评价,其依据是为国家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编制等。所以安全评价的深度往往难以达到相应的要求,错误时有发生,这是值得我们加以重视的问题。
2小煤矿安全评价存在的问题
2.1评价人员知识水平不够。评价人员未及时学习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未及时了解、学习监管机构的新的政策、要求,导致评价与新的要求不符,评价不到位。
2.2一些评价机构管理不规范,评价人员素质差。有些机构评价人员本身未经过培训,未从事煤矿工作,对煤矿生产不熟悉,仅仅根据煤矿提供的现有资料,对已有的评价报告等进行简单的剪切和复制,得出评价结论;同时有些评价机构为了争取业务,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强行要求评价人员出具合格的评价报告;或者评价人员在收受矿井的好处后,对评价工作降低要求,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井出具合格的评价报告。
2.3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千篇一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评价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但评价报告中未针对各矿井的地质条件、矿井涌水量、瓦斯涌出量、采矿工艺、通风状况、机械设备及电气系统等具体状况进行辨识,而是生搬硬套。
未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和预测性。
2.4安全评价方法单一。常用的评价方法有:安全检查表。
煤矿安全评价只采用单一的方法即安全检查表来完成,满足不了煤矿复杂的系统。具体地说几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①安全评价中的事故严重程度指标及其权值如何选取;②安全指标的如何选取;③生产的安全性多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多少?有多大的严重后果?都无法回答,不能给人以实质性的概念;④没有肯定的安全目标值,究竟作到什么程度才算安全问题解决得好?等问题。
2.5煤矿企业对安全评价重视不够。目前煤矿所做的安全评价,忽视了评价的真正作用。把安全评价只看作是领取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必要条件,安全评价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一些企业由于对安全评价的目的与意义认识不足,对当前安全评价工作表现出消极态度,“被迫”接受安全评价,“为申办安全生产许可证,不得不评价”,对安全评价机构的工作配合不够,对提出的安全隐患和整改建议深入研究不够,整改资金、整改措施落实慢,疲于应付,甚至个别企业对安全评价产生抵触情绪。煤矿企业为了能够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其关心安全评价的结果是否为合格,而忽视和轻视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
2.6安全评价报告质量较差,提出的整改意见和安全对策措施针对性不强。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都是规范性的,针对性差,具体性措施少,让煤矿企业难以实施。导致评价报告极其冗长,评价报告大同小异。
3搞好小煤矿安全评价的对策措施3.1正确认识安全评价的作用,提高评价机构人员的素质安全评价人员要认识到,对煤矿企业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对各种重大危险发生的可能性、产生的后果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分析,提出安全技术的措施和建议,是安全生产、消除隐患的需要。因此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评价导则》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评价;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不能为了让企业过关,在安全评价中放弃原则,就轻避重,不能按照煤矿企业的要求出具报告,而是要实事求事在进行评价。
要根据煤矿安全评价工作的特点,一方面对于从事煤矿工作多年的专业人才,加强安全评价的原理、方法的培训,迅速提高安全评价方面的素质;另一方面在高校采矿专业课程设置中增设安全评价方面的专业课程,培养小煤矿安全评价的专业人才。同时安评人员要加强学习,掌握运用多种评价方法对煤矿的系统进行评价,比如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定量风险评价法等,通过经验选取事故严重程度指标及其权值,计算出严重后果,对比安全目标值,直观的反应事故的危险程度。
3.2加强监管,实施安全评价质量保障机制根据新修订的《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监管机构应严格监管安全评价中介机构。打击低价、恶性竞争;严把现场督察关,对出具虚假报告者进行严厉处罚,让评价工作做到科学性、公正性、合法性、针对性。
各评价机构应建立严格的内部安全评价质最保障机制,从评价准备阶段开始到评价现场材料证据的收集、检测数据的获取、报告的编制和内部评审要做到“三审”等。要坚持“谁评价、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从程序上、制度上为安全评价报告的质量把好关。 [1] [2]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