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经济上的负担。” 2. 2 文物部门与城市规划部门的协调 我国现行的城市管理制度中,文物主管部门除监 管文物保护单位外,在制定其周边区域的规划控制措 施时只是被作为从属、咨询的机构,而且对危及文保 单位安全或景观风貌的建设活动并没有直接监管的 权力。而城市规划部门所制定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和 修建性详细规划以及发出的“建设许可证”,才是真正 控制各地段、街区建设量的有力工具。此种做法无益 于旧城风貌的保护,因此本人建议在《广州市文物保 护管理规定》(1994年版)重修时,应加强和明确文物 主管部门的管辖范围,在文物保护单位或历史文化保 护区保护规划制定后,规定建设控制地带即城市紫线 范围,其规划的制定、执行和监管部门为市文物主管 部门,而市城市规划部门则负责保护区域与城市总体 发展的协调并提供咨询意见. 2. 3 利用“中调”,整合旧城 2006年12月,广州市政府提出在\"南拓、北优、 东进、西联\"的基础上,增加“中调”、把老城区“调优, 调高,调强,调活”的发展思路,改变了以往只关注开 疆拓土,一味地“撤市设区\"的做法,让老城区随着城 市格局的拉开,进行精细化的调整和提升,加以优化. 本人十分赞同“中调”的思路,对中调的实施提出一下 几点建议: 首先,广州的旧城区,在不断向新区拓展建设的 同时仍然保留了极大的活力,并没有出现像欧美发达 国家城市那样,在郊区化过程中出现衰落的现象。以 越秀区为例,其目前仍然是广州十区中人口最多、人 口密度最高、商业活动频繁的城市功能中心。也就是 说,我们的城市更新并不具有西方1960~1980年代 城市更新那种迫切性,不是复兴而是改善. 其次,广州的旧城区目前仍然是高地价的地段, 现实的地级差的目标将会导致具有更高效益的商贸、 办公、娱乐等功能置换出旧城居住区的居住或其他低 效益的功能,以及随着老城区环境的改善,低容积率、 低建筑高度的老城区将会导致绅士化进程,这些都是 从“从经济学角度实现较高成本基础上的更高效益”, 这是一种必然,我们必须坦然面对. 最后,改变以往一概而论的老城区改造首先要控 制开发强度的看法,中调战略并不是中空战略,而是 从城市长远和公共利益出发,透彻研究老城区发展规 律,制定详尽的规划,在规划控制下发展。如: 1、通过 盘活现有存量空置房,迁出安置危房改造中的公房住 户,从而疏解旧城人口; 2、细化保护区规划,加大旧城 区公共绿地规划、广场、停车场、学校等配套设施的优 化和建设. 2. 4 继续发展新区,疏导人口 90年代中后期开始,广州的一个重大变化是,以 高快速路、轨道交通为主构筑的城市交通主骨架和立 体化交通运输体系,至今已见雏形。继续加大新区基 础设施建设、加强新旧区之间地下轨道交通联系、疏 导旧城中心区人口、完成旧城区经济产业结构转型, 应是今后较长时间内广州针对旧城问题的主要解决 办法。同时,应当坚决制止旧城中心区内地铁沿线物 业的大规模开发。否则,交通建设不仅没有疏导人 口,反而会加大其他基础设施的压力.778论文在线www.qiqi8.cn 另外,在新区启动“新社区”建设,为符合条件的 拆迁户(如特困户、直管房租户等)提供类似成本价的 商品房或低租金的出租房,使政府除了按照规定给与 资金补偿外,采取更灵活的方式解决旧城拆迁问题. 参考文献: 1 郑力鹏.对广州近代建筑保护问题的一点思考 [A].张复合主编.中国近代建筑研究与保护 (一)[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 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 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999. 3 方可.当代北京旧城更新调查-研究-探索[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0. 4 方可,章岩.简·雅各布斯关于城市多样性的思想 及其对旧城更新的启示[J].城市问题.北京:北京 市社会科学院编辑出版社. 1998. 5 王世福.试论当前城市更新中的多元价值协调 [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编.中国城市规划学术研究进展年度报告2006[C].北 京: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 上一页 [1] [2]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