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环境工程
   关于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与生态农业的若干思考      ★★★ 【字体: 】  
关于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与生态农业的若干思考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34:37   点击数:[]    

祯农书》:“作者在前人著作的基础上可以说是第一次对所谓广义的农业生产知识作了较全面的、系统的论述,提出来一个中国传统的农学的体系"⑿。郭文韬指出:“王祯的农学思想,还贯彻了‘农林牧综合经营’的精神。……它给今日的大农业概念提供了有益的启迪”⒀。
    明末清初的《补农书》(亦称《沈氏农书》)虽是一部地方性农书,却进一步丰富了综合经营的思想和实践。它的对象地区正是本文所讨论的太湖流域的嘉兴一带。《补农书》里有作者张履祥为好友遗孀一家人策划的农业经营的记述,这是一般小农经营的规划。也有为地主经营所作的设计的,这些都体现了综合经营的思想⒁。综合经营一般都符合生态学原理的。上举经营设计都是根据当地、当时的自然、经济条件而产生的一种以粮、桑为主,粮、桑、鱼、畜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的雏型。
    明代嘉靖年间常熟的谭晓、谭照兄弟的圩田经营是有名的生态农业的典型例子,记载于《常昭合志稿》卷48《轶闻》,常为后人所引用。这或许只是传说,内容有所夸张,但其因地制宜、综合经营的规划还是有道理的。从内容来看,这是经济力量比较雄厚的经营地主的农业经营,在当时整个太湖流域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但是它体现太湖地区生态农业发展的一种可能性,因此,现抄录其原文并略予以分析:
    谭晓邑东里人也,与兄照俱精心计。居乡湖田多洼芜,乡之民皆逃而鱼,于是田之弃弗治者以万计。晓与照薄其值买,庸乡民百余人,给之食,凿其最洼者为池,佘则围以高塍辟而耕,岁入视平壤三倍。池以百计,皆畜鱼,池之上架以粱为发舍,蓄鸡冢其中,鱼食其粪又易肥,塍之上植梅桃诸果属,其圩泽则种菰茈菱芡,可畦者以艺四时诸蔬,皆以千计。凡昆虫之属,悉罗取而售之。室中置数十瓯,日以其入分投之,若某匦鱼,某匦果,入盈乃发之。月发者数焉.视田之入又三倍。晓照俱纤啬,悼费不纨綺服,非大故不宰割,于是资日益。
    从这条记载中可以看出,谭氏兄弟乘荒年以低价购买荒田一区,修筑一个万亩以上的大圩田,类似王祯所说的“亦有各处富有之家,度视地形,筑土作堤,……”⒂筑土、作堤、凿池等都是在已有的工程技术之基础上进行的。这些水、土工程固很重要,如不与因地制宜、用养结合、多种经营的原则结合起来,是很难收到“岁人视平壤三倍”、“视田之人又三倍”的成效的。谭氏兄弟买田、修筑大圩田,是投下一大笔资本的,这就是固定资本。固定资本一旦投下去就构成生产品成本的一部分,不管生产量多少,它的总额是一定的。生产量多了,每单位生产物内所包含的固定成本(另一部份是肥料等流动成本)就少了,反之则多了。因此,经营者要考虑尽量不让田地、水利设施等闲置着。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多种经营(或综合经营)的经济方面的理由。
为什么需要多种经营,除了上述经济方面的理由以外,另外一个就是生态学方面的理由。谭氏兄弟之所以要把养鱼和养鸡、猪结合起来,就是因为“鱼食其粪又易肥”。上引《常昭合志稿》文中没有提到的动植物资源循环利用的好处还很多,例如粮食的糠秕可用做饲料,鸡粪、猪粪、鱼粪和塘泥都可用做肥料,等等都是。
 
    三、用养结合的水田集约经营
 
    上个世纪初美国的农学家金氏(F.H. King)前来日本、中国和朝鲜考察农业,回国后写了一本书《四千年的农民》⒃。极力赞扬东亚的传统农业。这件事在中国的农史界经常被提起。金氏于1909年2月2日离开美国的西雅图,同年7月18日前后离开日本返回美国。这期间访问日本、中国和朝鲜,而在中国的时间最长,大约为4个月20天。在中国访问太湖流域的时间最长,前后两个半月。其余时间访问香港、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以及现在山东省的青岛和济南、天津市和吉林长春市。他观察中国农业时南北兼顾,既看到南方泽农和北方旱农的不同处,更多地注意到二者的共同特点一一那就是用养结合、精耕细作和地力常新。
    金氏在他晚年拖着老迈之身不远千里来东亚考察农业(当时他夫妻俩是坐轮船来的,从美国到日本的横滨花了20天时间),其动机和目的在哪里?读他这本著作必需要把这一点搞清楚,就是说要把他的问题意识搞清楚。他在著书的序文里说,他们早就渴望跟中国和日本的农民见面,用自己的脚走进他们的田园来考察,亲眼察看并理解世界上最古老的这些农民们所采用的若干方法、器具和习惯等。他说:“我们渴望了解经过二千年或三千年甚或也许四千年之久的今天,怎么使得土壤生产足够的粮食来养活这3个国家稠密的人口成为可能。现在我们得到了这个机会”。⒄
    显然,金氏最关心的问题是:为什么东亚三个国家人口那么稠密而其地力经久不衰竭?金氏之所以有这个疑问是有其背景的。虽然没有明确说出来,从他著作的字里行间看得出来,他对当时美国式的农业之前途是感到忧虑的。例如说美国农业使用大量的化学肥料;美国的农耕方法使肥沃的处女地不
到三代人就地力枯竭,等等⒅。
    其次,要想到金氏是一个受过西欧现代农学熏陶的农学家,特别专于土壤学、肥料学、农业工程学。他在中国实地考察农业的时间虽然只有4个多月,但可以想象,在他到中国之前,肯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草原生态与蒙古族的民间环境知识

  • 下一篇文章:全球变暖导致沙漠化不符合历史事实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关于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与生态农业的若干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关于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与生态农业的若干思考”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锅炉烟气SO2污染及控制技术
  • ››试论现代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遵...
  • ››生态观念的城市设计浅析——以天鹿...
  • ››试论当前室内设计的普遍趋势
  • ››广州历史建筑更新政策和管理模式探...
  • ››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探析
  • ››浅谈沿海船舶防污染管理的现状与对...
  •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社会因素的探讨...
  •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
  • ››鸭河口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
  • ››关于太湖流域的水环境与生态农业的...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