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环境工程
   含砷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 【字体: 】  
含砷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33:51   点击数:[]    

于热点研究探索中,又由于活性污泥具有的来源广泛,容易培养,处理后二次污染小等一系列优点,使其在工程上的应用成为可能,成为含砷废水的主要处理方法。此外,若对单纯活性污泥法进行工艺上的改进,如引进优势菌种,或掺入生活进行混合处理等工艺上的改进,都可能为活性污泥法的应用创造更为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杨力. 砷污染及含砷废水治理[J].有色金属加工,1999,154(4):28.
[2] 马伟,马荣骏,申殿邦. 从含砷废水中湿法回收砷的方法述评[J]. 湿法冶金,1996,59(3):59~60.
[3] A.A.Carbonell-barrachina et.al .arsenic chemistry in municipal sewage sludge as affected by redox potential and PH[J]. Wat.Res. 1999,34(1):216~224.
[4] 彭根槐,吴上达. 电石渣-铁屑法去除硫酸废水中的氟和砷. 化工环保,1995,15(5):281.
[5] 陆英英,林强,王科军. 含砷废水处理的研究动态. 工业水处理,1992,12(3):7.
[6] Nakarawa Hiroshi,Sato Hayato,Hasebe Shigeru,Shigen to Sozai. 1989,105(3):239.
[7] 赵宗升. 氧化铁砷体系除砷机理探讨. 中国环境科学, 1995,15(1):18.
[8] 马伟,马荣骏,申殿邦. 硫化法与磁场协同处理含砷废水的研究. 矿冶工程,1998,18(3):44.
[9] A.Carbonell-Barrachina et.al.the influence of redox chemistry and PH on chemically active forms of arsenic in sewage sludge-amended soil.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1999,25(5):613~618.
[10] 陈红,叶兆杰等. 不同状态MnO2对废水中的As(III)的吸附研究. 中国环境科学,1998,18(2):126.
[11] 胡天觉,曾光明等. 选择性高分子离子交换树脂处理含砷废水. 湖南大学学报,1998,25(6):75.
[12] 刘瑞霞,王亚雄,汤鸿霄. 新型离子交换纤维去除水中砷酸根离子的研究. 环境科学,2002,23(5):88.
[13] 刘壮,杨造燕,田淑媛.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的研究进展.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12(5):55~56.
[14] 蒋成爱,吴启堂,吴顺辉.活性污泥吸附重金属的研究进展.土壤与环境,2001,10(4):331~332.
[15] 许晓路,申秀英.活性污泥法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环境科学进展,1994,2(1):59.
[16] 许晓路.三价砷和五价砷对活性污泥几种酶活性的影响.环境科学学报,1991,11(4):447~449.
[17] 许晓路,申秀英.半连续活性污泥法对中五价砷的去除.环境科学与技术,1995(3):32~34.
[18] 王淑莹,丁峰等.低PH值与低有机负荷引起的活性污泥膨胀及其恢复.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2000,33(2):55.
[19] 周群英,高廷耀.环境微生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0] Edward .W.Wilde and John R.Benemann .bioremoval of heavy metals by the use of microalgae.Biotech Adv.1993,11:781~812.
[21] Obayashi A. W and Gaudy A F .J. WPCF. 1973.45:1584~1594.
[22] Patrick F M and Loutit M. Water Res.,1976.10:333~335 .
[23] Han-bin Xue and Laura Sigg. Water Res.,1990,24:1129~1136.
[24] Han-bin Xue,et al .Water Res., 1988,22(7):917~926.
[25] 廖敏,谢正苗,王锐.菌藻共生体去除废水中砷初探.环境污染与防治,19(2):11~12.
[26] 于忠民.生物处理应用微生物研究与进展.污染防治技术,1998,11(4):247~248.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严重的公害

  • 下一篇文章:高倍数泡沫灭火技术探讨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含砷废水处理研究进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含砷废水处理研究进展”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锅炉烟气SO2污染及控制技术
  • ››试论现代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遵...
  • ››生态观念的城市设计浅析——以天鹿...
  • ››试论当前室内设计的普遍趋势
  • ››广州历史建筑更新政策和管理模式探...
  • ››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探析
  • ››浅谈沿海船舶防污染管理的现状与对...
  •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社会因素的探讨...
  •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
  • ››鸭河口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
  • ››含砷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