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环境工程
   世纪之交的中国生态环境史(下)      ★★★ 【字体: 】  
世纪之交的中国生态环境史(下)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33:07   点击数:[]    

这些动物资
——————————
①文焕然:《中国历史时期植物与动物变迁研究》,重庆出版社1995年。
②何业恒:《大熊猫的兴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4期。周跃三、何业恒:《试论野生水牛、四不像鹿和中国鼍在黄河中下游的绝迹》,《第四纪研究》2002年第2期。
③何业恒:《中国珍稀兽类的历史变迁》,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年;《中国珍稀鸟类的历史变迁》,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4年;《中国虎与中国熊的历史变迁》,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中国珍稀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的历史变迁》,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中国珍稀兽类(II)的历史变迁》,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并参朱士光:《中国历史动物地理学的奠基之作——评《中国珍稀动物历史变迁丛书》,《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8年第1期。
 
源提供了经验与教训。①
    地表植被由植物变为沙漠景观则出现沙漠化。关于沙漠化的含义,董光荣等将其定义为,“原非沙漠地区出现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以及原系沙漠地区环境条件的强化与扩张过程”。②该方面在侯仁之等开创性研究的基础上,近年来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沙漠化在中国主要出现在北方,学术界分别就各区域进行探讨。例如,李并成通过对河西走廊个案分析,就干旱区域沙漠化的规律性问题展开探讨,指出干旱区域沙漠化主要发生在内陆河流下游,沙漠化过程的途径主要有就地起沙、风蚀绿洲、流沙入侵和沉积物掩埋绿洲四种,并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沙漠化土地可以发生逆转;河西走廊绿洲边缘的植被破坏在西汉大规模开发之前即已存在,唐与西夏破坏更大,明清时期的破坏也引起了严重的沙漠化。③陈育宁则探讨了宁夏地区的沙漠化情况,认为干旱多风、近百年气候干旱是土地沙化的重要因素。④熊黑钢等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南缘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分析,认为当地生态环境变
————————
①              蓝勇:《清初四川虎患与环境复原问题》,《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4年第3期;蓝勇:《历史时期中国野生犀象分布的再探讨》,《历史地理》第12辑;刘正刚:《明清南方沿海地区虎患考述》,《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年第2期;刘正刚:《明末清初西部虎患考述》,《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1年第4期;刘正刚:《明清闽粤赣地区虎灾考述》,《清史研究》2001年第5期。
②              苏志珠、董光荣:《中国土地沙漠化研究现状及问题讨论》,《水土保持研究》2002年第3期。
③              李并成:《沙漠历史地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以我国河西走廊历史上的沙漠化研究为例》,《地理科学》1999年第3期;李并成:《河西走廊历史时期绿洲边缘荒漠植被破坏考》,《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年第4期。
④              陈育宁:《宁夏地区沙漠化的历史演进考略》,《宁夏社会科学》1993年第3期。
 
迁的因子中,  自然条件决定了演变的特征与基础,并在早期起到了主导作用,而人类活动是最活跃的因素,在生态环境脆弱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①
沙漠化的主因是自然还是人为因素,学术界的分歧较大。一种意见认为是人类活动。如杨根生指出,中国北方的沙漠地区在历史上曾是植被繁茂之地或商贸通道,沙漠化除了气候因素之外,主要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如破坏植被、不合理使用水资源造成的。②有人分析认为,历史时期塔里木盆地环境恶化是由自然因素与人类活动引起的,但后者更居主导地位,主要表现为人为改变水资源的地域分布与对植被的破坏。③另一种则认为主要是自然界自身演化的结果。如乌兰布和沙漠等,有人认为是由于西汉时期屯垦造成的。牛俊杰等研究认为,该沙漠北部的形成是在西汉之前,并非之后,其成因是由于黄河改道与湖泊干涸,而不是人为原因。④贾铁飞等人也认为,历史时期以来乌兰布和沙漠风沙活动主要受自然环境变化的制约,沙漠化过程是自然因素为主,人为因素为辅,后者只是一个叠加因素而已。⑤而董光荣等人就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原因进行分时段分析,其观点是:一万年前,人类活动对生态
————————
①              熊黑钢等:《塔里木盆地南缘自然与人文历史变迁的耦合关系》,《地理学报》2000年第2期。
②              杨根生:《中国北方沙漠化地区在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或“林桑翳野”之地》,《中国沙漠》2002年第5期。
③              吐尔逊·哈斯木等:《人类活动对塔里木盆地历史时期以来环境变迁的影响》,《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第1期。
④              牛俊杰、赵淑贞、任世芳:《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的环境变迁》,《中国沙漠》1999年第3期。
⑤              贾铁飞等:《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风沙活动的沉积学记录与沙漠化防治途径分析》,《水土保持研究》2002年第3期。
 
环境的影响甚微,沙漠化出现或逆转主要是受万年以上尺度的气候变化所控制;近2 000年来,人类因素的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瓦斯事故频繁发生矿山安全面临严重挑战

  • 下一篇文章:清代至民国时期陕西南部的环境保护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世纪之交的中国生态环境史(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世纪之交的中国生态环境史(下)”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论锅炉烟气SO2污染及控制技术
  • ››试论现代城市住宅小区景观设计应遵...
  • ››生态观念的城市设计浅析——以天鹿...
  • ››试论当前室内设计的普遍趋势
  • ››广州历史建筑更新政策和管理模式探...
  • ››乡土景观在城市园林中的运用探析
  • ››浅谈沿海船舶防污染管理的现状与对...
  • ››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中社会因素的探讨...
  • ››滨岸缓冲带在水源地农业面源污染防...
  • ››鸭河口水库上游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对...
  • ››世纪之交欧洲社会党的变革
  • ››世纪之交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的...
  • ››世纪之交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回顾与展...
  • ››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家流派
  • ››世纪之交谈物理学发展的方向
  • ››世纪之交的中国生态环境史(上)
  • ››世纪之交的中国生态环境史(下)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