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水利工程
   淤地坝的试验研究      ★★★ 【字体: 】  
淤地坝的试验研究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46:05   点击数:[]    

拦洪坝,拦住上游来的洪水;在坝地一侧开挖排洪渠,把洪水有计划地排走;同时在坝地上筑起滞洪围堰,将部分洪水有计划地引入坝地滞洪落淤。
在防治盐碱化研究方面,针对有常流水的沟道,因盐碱化的危害,坝地有1/3左右不能利用。从认识“盐随水来,盐随水去”的规律,总结出治理坝地盐碱化的根本措施是排水。即:开挖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打井挖泉,修池蓄水,排灌结合,变旱坝地为水坝地,降低地下水位;引洪漫地,垫土压碱,将沟洪、坡洪、渠洪引入漫淤坝地,淋洗坝地土壤,降低含盐量;种植水稻等耐碱作物。
——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研究,为淤地坝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
? ??自1986年起,山西省水保所,结合王家沟流域综合治理,开展了“坝地防洪保收技术研究”课题。采用定位观测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全流域防洪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对影响坝地防洪保收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观测、分析与研究;对坝地玉米、高梁进行了耐淹试验。提出了影响坝地防洪保收几个因素的量化指标:即坝地作物的耐淹程度;坝地防洪保收与洪水频率和坝地面积与其所控制区间集流面积之比的关系(首先满足坝地面积与其所控制区间集流面积之比大于1/50,分为三个阶段:比值大于1/50的坝地属初步利用阶段,比值为1/30--1/50 的坝地属基本保收阶段,比值小于1/30的坝地可实现水沙平衡达到保收。),坝地受淹情况下土壤入渗特征(坝地土壤入渗率的大小,与淹水深度呈正相关;相同土壤在同一水质情况下,从初渗到稳定入渗的时间基本相同;清水从初渗到稳定入渗所需时间为48h,洪水则为168h;清水的稳定入渗率为0.17—0.24mm/min,洪水0.17—0.023mm/min,清水时的土壤稳定入渗是洪水时的10倍),坝地防洪保收与涵洞泄量的关系。坝地玉米、高粱所允许的淹水深度和耐淹时间(在同一淹水深度下,淹水时间短的受害轻,淹水深的受害重;在同一淹水历时内,淹水浅的受害轻,淹水深的受害重。在同等条件下,玉米受害程度较重,高粱受害程度较轻,即高粱的耐淹性能优于玉米。清水和模拟洪水对作物危害较轻,天然洪水危害较重。结合七月上、中旬坝地作物高度,可将最大淹水深度80厘米、淹水时间7天作为坝地防洪保收的临界值,以此设计坝地排洪设施的断面尺寸。)。当坝地面积发展到适宜采取防洪保收措施时,在坝地一侧开挖排洪渠是使坝地达到防洪保收目的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坝地防洪保收技术要点》。
自1981年起,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在黄河中游淤地坝中进行了植物护坡土坝过水试验。1981年—1988年,山西省水保所,鉴于坝地建设中普遍存在防洪标准低,容易引起洪水漫顶导致垮坝问题,根据山区沟道洪水峰高、量小、历时短的特点,为探求有效又易推广的淤地坝护坡措施,在离石县、中阳县、平陆县开展了植物护坡试验。选用野牛草、羊草和柠条、紫穗槐、狗牙根等灌木和草本植物,研究其抗冲性能和防护效果,获得成功。
1986年水利部水科院和伊盟水利处合作,在武家沟坝的宽浅式溢洪道上分别铺设了三合土,水泥土和砖块,进行过洪试验,1989年先后过流五次,累计过流时间6小时40分,堰顶最大水深2.1m,最大单宽流量4.42m3/.s,溢洪道三种护面材料未被冲刷,且经受了四个寒暑的考验;1985年—1989年水利部水科院,山西水保局,黄河中上游局联合在岚县上明水库土质溢洪道上进行石灰土,水泥土护面过水防冲试验,1988年汛期每天过水,最大过水1.2m,溢洪道护面完好无损,在经过最底-20°C低温考验后也无冻胀、裂缝现象。
1956年,甘肃省定西地区水保站,在安家沟小流域内修一座高20.5m,库容35m3,淤地100余亩。坝地含碱量高,不能种粮食作物。1978年在坝地四周修防洪堤、挖排洪渠、排碱渠,并建造“隔离层”,进行隔离试验。在此基础上,坝地全部种红柳,取得成功。从70年代起,绥德水保站开始研究坝地盐碱化的解决办法,并进行了推广。
1989年宁夏自治区水保学会,在彭阳县阳洼小流域水坠坝中进行了聚就乙烯微孔波纹管网状排水试验,经自治区科委组织鉴定,认为该排水系统用于水坠坝排渗,在高含粘量不透水沟床中建造水坠坝,替代沙井、沙沟和褥垫等排水设施效果良好,属于首创,其成果具有国内领先水平。
1992年7月,黄河中游治理局开展《聚乙烯微孔波纹管网状排水系统用于水坠坝排渗》研究,在甘肃定西播山沟(中壤土、格网状排水)和庄浪堡子沟(重壤土、格网状排水)青海乐都干条湾(重壤土、束网状排水)及宁夏西吉高同、下坪(重壤土、盲管排水)进行对比试验,取得了予期成果。

上一页  [1] [2] [3] [4]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钢板桩在我国堤防基础防渗中的首次应用

  • 下一篇文章:河流的生态功能及水文变化的生物学效应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淤地坝的试验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淤地坝的试验研究”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布置方案的影响因...
  • ››浅论官溪水电站机组转速下降不到停...
  • ››浅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
  •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成灾与治...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 ››舟曲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经验
  • ››城市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方法探析
  • ››浅析舟曲县干旱与水资源利用问题
  • ››浅议水利工程投标报价评分的类型及...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
  • ››淤地坝的试验研究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