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水利工程
   三峡导流明渠通航条件浅析      ★★★ 【字体: 】  
三峡导流明渠通航条件浅析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12:45:38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摘要:导流明渠是三峡工期工程施工期的重要航运通道,中枯水期通航条件较好,可满足运量要求,根据施工通航历时长、运量大、技术难题多等特点,如何增加明渠通航时间、提高运量,是人们关心的重大问题、经研究,当整治上、下游口门连接段航道后,选择合适航线,采取绞滩换推等措施,可将通航流量提高到30000~35000m3/s,但同时应加强原型观测,注意通航水流条件的变化,以便采取措施保证顺利航行。

关键词:三峡工程 导流明渠 施工期通航

1 基本情况

1.l明渠型式及尺度

    导流明渠位于长江右岸中堡岛右侧,既是二期期唯一的泄水河道,也是该时期中枯水季的重要航运通道,设计最大通航流量为20000m3/s。导流明渠渠身中间顺直、进口为弯道、平面呈微弯的半月形。明渠左侧为轴线长度1191.47m的混凝土纵向围堰;右侧靠山坡,上弯道右边线园弧半径R1=777.6m、园心角θ1=3.6”,厂弯道右边线园弧半径R2=787.5m、园心角民θ2=56°,右边线全长4038.98m。明渠航道轴线长3427.79m;最小底宽为350m,进口段无高低渠之分。渠底高程为5958m;接近堰段时为有高左低的复式断面,右侧高渠底宽100m,渠底高程58m,左侧低渠底宽不小于250m,渠底高程从上到下分别为58m50m45m53m等四级。

1.2明渠通航标准

    导流明渠的设计通航标准,一直受有关各方关注,经论证审定的标准是:3×l00012640Hp2×1500t2640Hp的大型船队在流量小于20000m3/s时通航.要求明渠航道内此时流速、流态和水面比降等满足上行船队平均对岸航速大于1.Om/s;中小型船队在流量小于10000m3/s时通航,要求此时航道范围内的最大流速小于2.5m/s,且没有碍航泡漩和波浪等不利流态。

2 明渠水流特点

    非汛期导流明渠受葛洲坝枢纽回水影响,水流平缓,航行条件较好。汛期受混凝土纵向围堰上堤头作用,主流从左岸挑向右岸,在明渠上弯道下段形成右斜的高速区,在坝轴线及以上200m左右流速最大;三期碾压混凝土以下部位由于复式断面的调节作用,右岸流速减小。出口段受低渠底高程的抬高和卜弯道影响,在下弯点以卜的右侧又形成一个高流速区,其最大流速和比降值出现在坝轴线以下13001600m处。因此明渠水流有三个特点:高流速区履盖范围较广。当20000m3/s流量时,试验表明4m/s以上的高流速从坝轴线以上800m处一直延伸到坝轴线以下500m;在坝轴线以上100m的横断面,明渠中部高流速区分
布宽达250m受明渠边界条件特别是低渠底高程变化的影响,明渠沿程纵比降分布不均,且正负比降交替出现。在20000m3/s流量时,试验测得坝轴线以上840960m处纵比降为0.2%,而坝轴线以上720840m
范围内纵比降则为-0.233%明渠的流速流态较为复杂。明渠进口因受纵向围堰挑流作用形成斜流,渠身段由于边界条件特别是渠底高程的变化,引起水流能星的转换而产生碍航波浪,出口段受弯道水流惯性的影响形成强劲的扫弯水,并伴有泡漩产生等。而且随着流量的增大,流速和比降值明显增大,碍航波及泡漩强度急增,使上行船舶航行阻力增加,下行船舶控制困难。

3 大江截流前后明渠冲淤与通航条件分析

    导流明渠系凸向右岸的微弯型河道,具有弯道水流的特点,设计采用了左低右高的复式断面,其目的是调整断面流速分布,使明渠主流位于低渠,让高渠流速较小,以利船队上行。

    一定的水流条件可以形成一定的河床,而河床的冲淤变化,又使水流条件随之改变,据大江截流前后实测资料,导流明渠自19975月破堰进水过流后,渠内产生了淤积,截流期间又随过流量的增加而冲刷,水流条件也随之变化。

3.1截流前的明渠水流状态

    导流明渠进水后原大江仍处于过流状态,是主要的泄水通道,导流明渠的分流比小,流速低.经过一个汛期,渠内产生了大量淤积,1997102日~26日实测地形表明,总淤积量达292m3(1)。从河床地形看淤积物主要集中在混凝土纵向围堰一侧和坝轴线以下(l7-24断面)一定范围内,虽然没有碍航淤积。然而抬高了低渠河底高程,降低了复式断面对流速流态分布的调整作用,使进人明渠后的主流右移,造成高渠区流速增大。19971027日~28日,明渠过流量855Om3/s时实测了表面流速(2),从中可以看出,明渠上游连接段主流位于航道中心线以左200m附近,设计航道内为缓流区;然而到坝轴线以上1200m处,主流逐渐右移至高渠区,至坝轴线以下300m处高渠区流速最大,达2.9m/s,随后主流略向左移,沿明渠轴线下泄。

导流明渠流速实测值表


断面

至坝轴线距离/m

部位及流速


截流前Q=6150

截流后Q=6150


6

1043

1.90

1.93

1.8

1.18

170

125

45

140

7

955

2.22

2.5

1.67

1.37

1.42

140

90

45

270

107

11

490

2.18

2.08

1.94

1.00

1.13

45

20

70

135

32

16

坝轴线

1.95

2.12

2.71

2.44

2.29

1.52

1.50

1.54

1.38

155

85

25

45

90

137

15

0

25

18

-275

1.91

2.27

2.47

2.90

2.46

2.38

1.35

1.53

1.24

115

55

15

28

64

85

95

0

40

29

-1530

2.28

2.52

2.32

1.23

1.51

1.19

35

15

35

210

145

37

31

-1900

2.17

2.23

1.8

1.35

1.32

1.31

1.16

72

13

62

260

200

30

47


注:部位及流速一栏中,上面为流速值,下面为测点至航道中心线距离

  长江科学院曾在模型试验中实测了明渠10000m/s流量时的流速分布。将原型流量8550m3/s与模型10000m3/s流量时的流速对比可以看出:由于原型明渠内产生泥沙淤积,实测流速比模型试验值大。明渠进口至坝轴线以上350m处流速沿断面分面型式和试验相同,然而流速值比试验结果大0.20.7m/s,为1.133.6m/s(2),坝轴线以上300m至下弯道上部,高低渠的流速变化不一样,高渠的流速为2.012.9m/s,比试验值增大0.71.0m/s;低渠为1.92.27m/s,和试验值相近。明渠下弯道以下区域,实侧流速值为1.82.75m/s比试验值高0.40.6m/s

[1] [2]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三峡工程应用技术基础理论的研究

  • 下一篇文章:混凝土原材料与施工缝处理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三峡导流明渠通航条件浅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三峡导流明渠通航条件浅析”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水利工程施工布置方案的影响因...
  • ››浅论官溪水电站机组转速下降不到停...
  • ››浅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存在的问...
  • ››汶川地震次生灾害的成因、成灾与治...
  •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措施
  • ››舟曲县小流域综合治理成效及经验
  • ››城市园林绿地雨水利用的方法探析
  • ››浅析舟曲县干旱与水资源利用问题
  • ››浅议水利工程投标报价评分的类型及...
  • ››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招投标阶段合同管...
  • ››三峡导流明渠通航条件浅析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