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总浓度降低63%~70%;重金属的可溶态浓度不会产生很大的变化,水体保持以吸附为主的水环境条件,不致因解吸而造成二次污染。 存在的问题: (1)需加强泥沙吸附污染物质机理研究,注意试验室条件与天然条件的差异,研究泥沙吸附作用对水环境容量的影响。 (2)根据需要,模型中既要考虑污染物迁移扩散,即常见的迁移扩散方程所描述的,又要考虑泥沙运动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作用。 以上三部分(对库区BOD5负荷的影响研究、对扩散能力和污染带的影响研究、泥沙对水质的影响研究)其本质上是想回答三峡工程建库前后水环境容量的变化,确定建库后水环境容量的损失。估算水质补偿费。水环境容量一般是指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的量。容量的大小与水体特征、水质目标、污染物特性有关。也与污染物的排放方式及排放时的时空分布密切相关。对不同的环境目标、污染物性质、降解机理、容量再生性、可分配件,有不同的水环境容量概念[8]。水环境容量作为资源,其所有权属于国家,而不是排污企业。要进行慎重、适度的利用,主要应该是指耗氧有机物(或易降解有机物),对于有毒有机物(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应消除其污染源,避免排放水体。即可更新容量才有一定利用价值。在三峡水库的水质研究中,是以建坝前后控制点和浓度变化比值来估算因扩散能力降低而引起的水环境容量的损失,使用的模型较为简化。应深化对三峡水库水环境容量的研究和认识。统一对环境容量的损失补偿的计算依据,使用更为接近实际的、先进的水质数学模型,进行污染源调查和试验确定的模型参数,合理确定水环境容量的损失。并根据功能区划。确定水环境容量保护利用的界限,并把容量分配给沿江各城市、各江段。 目前。在中国的国情条件下,库区污水要达到“零排放”还不太现实。应加强对污水排江技术的研究 和应用,适当利用环境容量。对日前库区沿江城市排污口的排放位置、方式、强度和排放水质进行优质规 划,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定出科学的污水“零排放”。 另外,三峡水库约有26条支流。建库后,支流的库湾水面将占库区总水面的三分之一左右。这些地方 容易产生局部污染和富营养化。对支流和库湾静水区密切研究还不够,要特别加强研究,防止局部污染加 重或富营养化发生。 三峡水库对重庆江段水质影响,目前还存在认识上的差异。根据现有的模型研究成果,从时间上看,水库初期蓄水位156m对重庆江段的水质无影响。水库终期正常蓄水位175m,由于回水顶托对重庆江段有一定的影响。从空间上看,越靠近坝前,水库对水质的影响越大。重庆正好位于库尾,水库水位变化的影响较小,因此对水质的影响也较小。但由于重庆属特大城币,排入长江的污水总量大,对此影响应予重。 2.4 水温预测 (1)水库分层 预测水库是否分层,在三峡工程中采用过两种方法[2]:一是“替换次数指标”α和β法;二是密度佛 汝德数(Fd)法。 用α值预测: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时库容约393亿m3,坝址多年平均径流量约4510亿m3,α=11, 略大于10。用α值判断,该水库不会形成稳定的温度分层结构,但不排除出现弱分层现象。 用 Fd法预测:有两种考虑,—是把全库作为一个整体。按水位175m,总库容393亿m3,最小流量3700m3/s计算,Fd=0.46,说明水库有弱水分层倾向,但冬季枯期气温通常低于水温,限制了水库的分层发展。二是把三峡水库分段计算。水库全长600余km,库尾与库前的水深相差较大,因此把全库分成185个单元分别计算 Fd。结果表明,枯水期Fd<0.1的区域较大。此时紊动动能小,具备水体层化的水力学条件。但由于此时水温高于气温,水体不存在层化倾向。仅在入库流量小于6000m3/s的4月份时,近坝段10km左右的 库段Fd值才小于0.1。有短时水温分层现象。5月以后Fd>0.1,不会发生明显分层。对10条主要支流的Fd值 计算表明,在磨刀溪、梅溪河和龙船河3条支流内的库水可能出现分层现象。且主要发生在支流河口附近。 采用一维温度模型,对近坝段分层水体进行分析。根据典型年1965年(平水年)和1966年(枯水年)的资 料进行预测。库内水温分层始于4月上句,至5月下旬逐渐消失,上、下层水温差为1.7~9.3°C。 (2)水库出流水温预测如前所述,三峡水库在4~5月可能出现短时温度分居。因此,需进一步分析可能出现下泄水温低于天然情况的温差,预测“冷害”产生。根据以流速分布加权计算的预测,4~5月出流水温虽低于同期天然河道水温,但已高于家鱼产卵所需温度18°C。 这里提出的水温预测是以典型年而得,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因不水量和水温的多变价,预测结果难以概括各种变化。为此,应进行水温监测和研究。另外,三峡水利枢纽为满足泄洪、发电和排沙等需要,自高程90m以上有多层泄水口,具有分居泄水的有利条件,以满足鱼类的产卵和灌溉的需要。 由于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每年3~4月份为腾出库容迎接汛期到来,增大下泄流量。每年10份开始蓄水,保证水库水位达到175m,又要减小泄水流量。这两个下泄流量变动阶段正好与坝下四大家鱼和中华鲟等鱼类产卵时间一致。长江四大家鱼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