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 |
|||
|
|||
按字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I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U | V | W | X | Y | Z |
按声母检索 | A | B | C | D | E | F | G | H | J | K | L | M | N | O | P | Q | R | S | T | W | X | Y | Z | 数字 | 符号 |
|
![]() |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 → 论文中心 → 理工论文 → 电子通信 |
|
|||||
金刚石合成控制系统中多串口通信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 |||||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0 22:23:51 点击数:[] ![]() |
|||||
[本篇论文由上帝论文网为您收集整理,上帝论文网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 关键词:串口通信;面向对象方法;多线程;PLC 1 引言 传统的金刚石合成机控制系统是由一个PLC和一个可显示终端构成。这种传统的控制系统一般具有如下缺点: (1) 系统所有的工作都由PLC完成,其控制精度较差,致使合成的金刚石质量较差; (2) 显示终端的平面尺寸过小,这一方面使得操作人员观察系统的状态很不方便,另一方面也常常会引起误操作; (3) 金刚石合成工艺复杂,需控制的参数很多,但原控制系统不能对参数进行保存,这样在根据不同产品和工艺要求对部分参数进行调整时,每次都必须重新设置所有的参数,操作非常麻烦; (4) 界面不友好; (5)不能通过控制系统自动考核操作人员的工作质量。 为了提高控制精度、方便操作,开发新的控制系统迫在眉睫。笔者针对以上问题,将IPC与PLC有机结合在一起,开发了一套新的控制系统。通过该系统可在上位机(IPC)和PLC之间通过RS-232与RS-485进行大量串口通信。 在32位Windows系统下使用VC开发串口通信程序通常有如下4种方法: (1)使用Microsoft公司提供的名为MSCOMM的通信控件; (2)直接使用Windows应用程序接口(API); (3)自行设计一个串口通信类; (4)通过开发一个ActiveX控件来实现串口通信功能。 在上述几种方法中,实际上还是使用Windows API函数,然后把串口通信的细节给封装起来,同时提供给用户几个简单的接口函数。上述几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在实际情况下,大多数编程人员喜欢使用API函数自行设计串口通信类。 用Windows API函数进行串口通信的编程流程如图1所示。其中打开串口是确定串口号与串口的打开方式;初始化串口用于配置通讯的波特率、每字节位数、校验位、停止位和读写超时等;读写串口用于向串口进行发送数据和从串口接收数据;关闭串口用于将串口关闭并释放串口资源(Windows系统下串口是系统资源)。 由于绝大多数控制系统中串口通信是比较费时的,而且监控系统还要进行数据处理和显示等,所以一般采用多线程技术,并用AfxBeginThread()函数创建辅助线程来管理串口通信,这样,主进程就能在进行串口读写的同时,处理数据并完成用户指令的响应,但是设计时一定要处理好数据的共享问题。 串口读写既可以选择同步、异步方式,也可以选择查询、定时读写和事件驱动方式。由于同步方式容易造成线程阻塞,所以一般采用异步方式;而查询方式要占用大量的CPU时间,所以一般采用定时读写或者事件驱动方式,事件驱动方式相关文献较多,故此重点讨论定时读写方式。定时读写方式就是上位机向下位机发送固定格式的数据,在下位机收到后向上位机返回状态信息数据。由于数据的传输需要时间,所有上位机发送数据后就调用_sleep()函数进行休眠,休眠的时间可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设置。这样,可以节省CPU时间,以使系统能够很好地进行监控工作和处理其它事务。 笔者在Windows系统下,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和多线程技术,并使用Visual C6.0作为编程工具开发了一个通用串口通信类CSerialPort,该CSerialPort类封装了串口通信的基本数据和方法,下面给出CSerialPort类的简单介绍。 CSerialPort类头文件中的主要成员变量和成员函数如下: Class CSerialPort { private: HANDEL m_hPort; DCB m_Dcb; COMMTIMEOUTS m_TimeOuts; DWORD m_Error; Public: CSerialPort(); //构造函数 virtual~CSerialPort(); //析构函数 //InitPort() 函数实现初始化串口 BOOL InitPort( char* str=“com1”, UINT BaudRate=9600, UINT Parity=0, UINT ByteSize=8, UINT StopBits=1, UINT ReadMultiplier=0, UINT ReadConstant=0, UINT WriteMultiplier=10, UINT WriteConstant=1000); DCB GetDCB(); //获得DCB参数 //SetDCB()函数实现设置DCB参数 BOOL SetDCB( UINT BaudRate=9600, UINT Parity=0, UNIT ByteSize=8, UINT StopBits=1); // GetTimeOuts()函数获得超时参数 COMMTIMEOUTS GetTimeOuts(); // SetTi Tags: |
提供人:佚名 |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
![]() |
5VAR论文频道 |
![]() |
5VAR论文频道 |
![]() |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