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石油能源
   20世纪太阳能科技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 【字体: 】  
20世纪太阳能科技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2:06:01   点击数:[]    

年。 70年代兴起开发利用太阳能热潮,各地研制成多种热水器样机
并有小规模应用,1979年我国太阳热水器的产量仅之万m2。 1987年,我国从加拿大引进铜铝复合太阳条带
生产线;90年代,我国建立了全玻璃真空集热管和热管一玻璃真空集热管工业,使我国太阳热水器推广应用
上了一个新台阶。据不完全统计,1992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销售量超过50万m2;1997年达350万m2,其中
闷晒式热水器约90万m2,平板热水器约160万m2,真空管热水器100万m2。近来,真空管热水器销量增长
更快,平板热水器的销量有下降趋势。目前,我国太阳热水器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
    为了进一步扩大太阳热水器的应用,应在以下方面进行努力:将太阳热水器与建筑有机结合,完善太阳
热水器功能,提高大阳热水器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扩大太阳热水器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3.5太阳能建筑
  早在本世纪30年代,美国就开始太阳房的试验研究,先后建成一批实验太阳房。 70年代,一些工业发达
国家都将太阳房列入发展研究计划,到80年代世界上建成的太阳房超过万座。90年代后期,世界上又兴起
一股“太阳屋顶”热,一些国家相继提出“1万屋顶”、“10万屋顶”和“百万屋顶”计划,将太阳能建筑的发展
向一个新阶段。、
  太阳能建筑基本上有三种形式: (1)被动式,这是一种构造简单、造价低、不需要任何辅助能源的建筑,通
过建筑方位合理布置和建筑构件的恰当处理,以自然热交换方式来获得太阳能。 70年代以来,在相当长时间
内它成为太阳能建筑发展的主流。(2)主动式,这是一种构造较复杂,造价较高,需要用电作为辅助能源的建
筑。采暖降温系统由太阳集热器、风机、泵、散热器及贮热器等组成。 (3)“零能建筑”,这种建筑由“太阳屋
顶”提供全部建筑所需要的能量,一般在屋顶安装2~4kW太阳电池,且与电网井网。当晴好天气阳光充足
时,太阳电池可满足一个家庭全部能量需要,富裕的电能可输送给电网;当天气不好阳光不足时,则由电网供
电。有的建筑还装有太阳集热器,为建筑供热。由于目前太阳电池价格较高,普遍推广“零能建筑”还有困难。
  我国第一座被动式太阳房建于1977年,地点在甘肃民勤县, 1977-1987年间,我国建成各种被动式太
阳能采暖房约400栋,建筑面积10万m2。到1996年底,全国建成不同类型被动式太阳房约1.5万栋,建筑
面积超过455万m2。
3.6太阳灶
  世界上第一台太阳灶的设计者是法国人穆肖,他在1860年奉法皇之命开发抛物镜太阳灶,供在非洲的
法军使用。本世纪以来,不少国家对太阳灶进行了研究,有的还利用热管技术和光学原理研制室内太阳灶,但
从总体而言,世界上太阳灶使用量不大。
  我国第一台太阳灶于1956年诞生在上海。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目前全国太阳灶的保有量达到30余万
台,成为世界上推广应用太阳灶最多的国家。
  太阳灶基本上可分为热箱式和聚光式两大类:热箱式太阳灶结构简单、成本低、使用方便,但功率有限,
温度不高,只适合蒸、炯、烤食物,而且炊事时间长,使用上限制较大。现在绝大多数使用的是聚光式太阳灶,
其炊事功率大,温度高,炊事时间短,适用性强。我国在抛物镜聚光太阳灶设计中提出的“偏轴聚光”和“三圆
计算作图法”具有独创性,丰富了太阳灶的设计理论,提高了太阳灶的使用性能。
3.7太阳能干燥
  70年代以后,世界上建成一批太阳能干燥装置。到80年代未、国外建成面积超过500m2的太阳能干燥
器有7座,其中美国4座,印度2座,阿根廷1座。1978年投入运行的美国加州太阳能葡萄干燥器,是世界上
最大的太阳能干燥器,集热器面积达1951m2,有396m2岩石贮热床,每天可干燥6-7吨葡萄。此外,国外也
有一些小型太阳能干燥器,如巴西有一种商用小型香蕉干燥器,集热器面积3. 5m2,干燥箱体积1m3,干燥
500个香蕉两天后即可出售。
  70年代以后,我国太阳能干燥器迅速发展,尤其在农村,对许多农副产品开展了太阳能干燥试验。
1976一1986年间,各地建成60座左右太阳能干燥器,总采光面积达5000m2,但由于缺乏理论指导,这些干
燥器大部分设计不够合理,使用效果较差,有的很快不能使用。经过“六五”科技攻关,我国太阳能干燥的
研究和应用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尤其建成的多座太阳能干燥示范装置,起到了示范推动作用。目前全国建成
的太阳能干燥装置,总采光面积已达15000m2,但由于干燥物料的多样性和干燥工艺不同,农副产品的干燥又
有季节性特点,太阳能干燥器在实现产业化和商业化方面困难较大。
3.8太阳能制冷与空调
  1960年,世界上第一套太阳能氨一水吸收式空调系统在美国建成,制冷能力为5冷吨。 70年代以后,随着
主动式太阳房的发展,太阳能制冷与空调也得到了发展,如日本在1974年竣工的八崎太阳房,装有澳化卧
水太阳能吸收式制冷装置,制冷能力为1.3冷吨,1978年以后日本兴建了80座八崎太阳房。1984-1990年
在美国加州建成带贮热装置和辅助能源的三套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其中一套集热面积为149m2,以天然
气为辅助能源,制冷能力10冷吨。
  70年代以后,我国也开始进行太阳能制冷和空调研

上一页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生物柴油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 下一篇文章:硬齿面齿轮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20世纪太阳能科技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20世纪太阳能科技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分析与措...
  • ››燃油税政策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 ››油气田经济产量研究综述
  • ››关于石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几...
  • ››石油销售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发展的技术挑战与...
  • ››国有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
  • ››石油地质类型及其区域特征
  • ››烧石油焦GRECO燃烧器及其应用
  • ››石油天然气企业GIS系统应用研究
  • ››20世纪20年代中国三本《美学概论》...
  • ››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比较论纲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汉工商业研究述...
  • ››20世纪西方政治学:形成、演变及...
  •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简要...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的外...
  •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贵开端——...
  • ››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
  • ››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
  •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西藏问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