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理工论文石油能源
   20世纪太阳能科技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 【字体: 】  
20世纪太阳能科技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09-01-11 12:06:01   点击数:[]    


几种中间物,然后加热到较低温度,经历不同的反应阶段,最终将水分解成氢和氧,而中间物不消耗,可循环
使用。热化学循环分解的温度大致为900-1200K,这是普通旋转抛物面镜聚光器比较容易达到的温度,其分
解水的效率在17.5%-75.5%。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间物的还原,即使按99.9%-99. 99%还原,也还要作
0.1%-0.01%的补充,这将影响氢的价格,并造成环境污染。
    (4)太阳能光化学分解水制氢
    这一制氢过程与上述热化学循环制氢有相似之处,在水中添加某种光敏物质作催化剂,增加对阳光中长
波光能的吸收,利用光化学反应制氢。日本有人利用碘对光的敏感性,设计了一套包括光化学、热电反应的综
合制氢流程,每小时可产氢97升,效率达10%左右。
    (5)太阳能光电化学电池分解水制氢
    1972年,日本本多健一等人利用n型二氧化钛半导体电极作阳极,而以铂黑作阴极,制成太阳能光电化
学电池,在太阳光照射下,阴极产生氢气,阳极产生氧气,两电极用导线连接便有电流通过,即光电化学电池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同时实现了分解水制氢、制氧和获得电能。这一实验结果引起世界各国科学家高度重视,
认为是太阳能技术上的一次突破。但是,光电化学电他制氢效率很低,仅0.4%,只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光
和近紫外光,且电极易受腐蚀,性能不稳定,所以至今尚未达到实用要求。
    (6)太阳光络合催化分解水制氢
    从1972年以来,科学家发现三联毗啶钉络合物的激发态具有电子转移能力,并从络合催化电荷转移反
应,提出利用这一过程进行光解水制氢。这种络合物是一种催化剂,它的作用是吸收光能、产生电荷分离、电
荷转移和集结,并通过一系列偶联过程,最终使水分解为氢和氧。络合催化分解水制氢尚不成熟,研究工作正
在继续进行。
    (7)生物光合作用制氢
    40多年前发现绿藻在无氧条件下,经太阳光照射可以放出氢气;十多年前又发现,兰绿藻等许多藻类在
无氧环境中适应一段时间,在一定条件下都有光合放氢作用。
    目前,由于对光合作用和藻类放氢机理了解还不够,藻类放氢的效率很低,要实现工程化产氢还有相当
大的距离。据估计,如藻类光合作用产氢效率提高到10%,则每天每平方米藻类可产氢9克分子,用5万平
方公里接受的太阳能,通过光合放氢工程即可满足美国的全部燃料需要。
2.2.4太阳能-生物质能转换
    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生物质能)并放出氧气。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
大规模转换太阳能的过程,现代人类所用燃料是远古和当今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目前,光合作用机理尚
不完全清楚,能量转换效率一般只有百分之几,今后对其机理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2.2.5太阳能-机械能转换
    20世纪初,俄国物理学家实验证明光具有压力。20年代,前苏联物理学家提出,利用在宇宙空间中巨大
的太阳帆,在阳光的压力作用下可推动宇宙飞船前进,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机械能。科学家估计,在未来
10~20年内,太阳帆设想可以实现。
    通常,太阳能转换为机械能,需要通过中间过程进行间接转换。
2.3太阳能贮有
    地面上接受到的太阳能,受气候、昼夜、季节的影响,具有间断性和不稳定性。因此,太阳能贮存十分必
要,尤其对于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更为必要。
    太阳能不能直接贮存,必须转换成其它形式能量才能贮存。大容量、长时间、经济地贮存太阳能,在技术
上比较困难。本世纪初建造的太阳能装置几乎都不考虑太阳能贮存问题,目前太阳能贮存技术也还未成熟,
发展比较缓慢,研究工作有待加强。
2.3.1 太阳能贮热
    (1)显热贮存
    利用材料的显热贮能是最简单的贮能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水、沙、石子、土壤等都可作为贮能材料,其中
水的比热容最大,应用较多。七八十年代曾有利用水和土壤进行跨季节贮存太阳能的报道。但材料显热较小,
贮能量受到一定限制。
    (2)潜热贮存
    利用材料在相变时放出和吸入的潜热贮能,其贮能量大,且在温度不变情况下放热。
    在太阳能低温贮存中常用含结晶水的盐类贮能,如10水硫酸钠/水氯化钙、12水磷酸氢钠等。但在使
用中要解决过冷和分层问题,以保证工作温度和使用寿命。
    太阳能中温贮存温度一般在100℃以上、500℃以下,通常在300℃左右。适宜于中温贮存的材料有:高压
热水、有机流体、共晶盐等。
    太阳能高温贮存温度一般在500℃以上,目前正在试验的材料有:金属钠、熔融盐等。
    1000℃以上极高温贮存,可以采用氧化铝和氧化锗耐火球。
    (3)化学贮热
    利用化学反应贮热,贮热量大,体积小,重量轻,化学反应产物可分离贮存,需要时才发生放热反应,贮存
时间长。
    真正能用于贮热的化学反应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反应可逆性好,无副反应;反应迅速;反应生成物易分离
且能稳定贮存;反应物和生成物无毒、无腐蚀、无可燃性;反应热大,反应物价格低等,目前已筛选出一些化学
                                        吸热                    
反应能基本满足上述条件,如Ca(OH)2的热分解反应:Ca(0H)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生物柴油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 下一篇文章:硬齿面齿轮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20世纪太阳能科技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20世纪太阳能科技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锅炉烟气余热回收利用分析与措...
  • ››燃油税政策的国际比较对我国的启示...
  • ››油气田经济产量研究综述
  • ››关于石油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几...
  • ››石油销售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 ››中国石油炼化业务发展的技术挑战与...
  • ››国有石油企业信息化管理研究
  • ››石油地质类型及其区域特征
  • ››烧石油焦GRECO燃烧器及其应用
  • ››石油天然气企业GIS系统应用研究
  • ››20世纪20年代中国三本《美学概论》...
  • ››20世纪中国西北开发思想比较论纲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汉工商业研究述...
  • ››20世纪西方政治学:形成、演变及...
  • ››20世纪西方货币金融理论研究的简要...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的外...
  • ››20世纪中国社会变革的可贵开端——...
  • ››20世纪西方宪政的发展及其变革
  • ››20世纪拉美文学的二重选择
  • ››20世纪中叶联合国关于“西藏问题”...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