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用户登录  |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按字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按声母检索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数字 符号
您的位置: 5VAR论文频道论文中心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谈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      ★★★ 【字体: 】  
谈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
收集整理: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时间:2012-06-24 19:49:43   点击数:[]    

[本篇论文由5var5VAR论文频道为您收集整理,5VAR论文频道http://paper.5var.com将为您整理更多优秀的免费论文,谢谢您的支持]摘要:本文从“行为规范”、“精神实质”和“生态智慧”三个方面对中国古代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加以分析和阐述,指出在“行为规范”方面,儒家所主张的规范可以简略地归纳为主要是一种“时禁”,“精神实质”主要是一种“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的道德理性,而对环境保护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的生态智慧,则是儒家天人同源、道法自然的思想。
关键词:儒家 生态伦理 思想

    0引言 人类经济的迅猛发展固然带来了物质财富的巨大增长和现在活 着的人们的物质生活的改善,但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不仅 给人类的后代、也给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未来埋下了目前还难于逆料 的隐患。这不能不使人多方反省和思考,寻求对策和出路,包括重温 古人悠久的生存智慧.
    这里所说的“行为规范”是指人们对自然界除人以外的其他生命 及万事万物能做些什么和不能做些什么,指在人对待非人的生命和 存在的行为上有没有、以及有那些道德约束和限制,这些规范连同直 接支持它们的思想和精神就构成了生态伦理的基本内容;“精神实 质”则是指使人们遵守这些约束和限制的、属于终极信仰层面上的根 本精神和信念。而另一方面,这种精神信仰又很可能不仅仅是支持人 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的,同时也是支持人们对他人及社会的态度和 行为的,即它可能同时也是一种全面的伦理学、人生哲学或者宗教信 仰,是有关人的整个一生和所有生命的根本意义的精神信仰“;生态 智慧”则是指与上述两者,尤其是与行为规范有关的思想、理论和观 念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所做的充分认识和睿智选择.778论文在线www.qiqi8.cn
    1顺应自然、禁弛有秩的行为规范 古代儒家所主张的生态伦理行为规范可以简略地归纳为主要是 一种“时禁”。作为一种关注人间社会的维持和人类的普遍生存、而不 仅仅是个人修身养性的学说、古代儒家学说不是普遍地禁止或绝对 地非议杀生———猎兽或伐树,而是认为人们有些时候可以做这些事 有些时候不可以做这些事。人的生存固然离不开自然物,人在自然界 也居主体地位,但人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对它们做任何事情。在 此的要义不是完全的禁欲,而是节制人类的欲望。《礼记》“祭义”记载 说:曾子曰∶“树木以时伐焉,禽兽以时杀焉。”夫子曰∶“断一树,杀 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又《孟子·梁惠王上》“:斧斤以时入山林,材 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 无憾也”。我们可以注意这些话对时令的强调,以及将对待动植物的 惜生。不随意杀生的“时禁”与儒家主要道德理念孝、恕、仁、天道紧密 联系起来的趋向,意味着对自然的态度与对人的态度不可分离,广泛 地惜生与爱人悯人一样同为儒家思想中的应有之义。” 这种“时禁”的另一面自然是“时弛”,但我们注意到,它所直接根 据之“时”与其说是以人为中心,按人的需求来安排的,而毋宁说是按 照大自然的节奏、万物生命的节律来安排的,亦即按四季来安排的 人固然也在这大自然之中,同样服从这同样的生命的节律,但是,人 又毕竟通过文明的各种创制有了一些超越自然制约的可能,人的需 求和自然与其他生命的节律有了差距.
    对这些“时禁”的规定,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些特点:第一,它们 主要是一些禁令,是施加于人对自然的某些行为的禁令和限制,不包 括诸如现代社会如何采取一种补充、矫正性正义的积极搭救,以及如 挽救濒危物种的主动行为,也不包括与动物建立某种忠贞、信任关系 的命令,它基本上是一些消极性的限制。第二,它虽对人的行为施加 了某些限制,但限制的范围并不很大,并不是全面禁止,而主要是时 禁:在春夏生长季节和动植物幼小时的禁令。这些措施在今天的环保 工作者看来是相当弱式的,但也要考虑到古代社会也远没有今天这 样的生态危机,那时的人还相当程度上自身就处在一种生态相对平 衡的自然链条之中。第三,这些禁令看来不仅是对下的,也是对上的 不仅是对民众而言的,也是对君王而言的,甚至可以说,更主要地是 约束君主。甚至提出了对君主的严重警告:如果他们做出了诸如坏巢破卵、大兴土木这样一些事情,几种假想的、代表各界的象征天下和 平的吉祥动物(凤凰、蛟龙、麒麟、神龟)就不会出来,甚至各种自然灾 害将频繁发生,生态的危机也将带来政治的危机。最后,我们可以设 想,在儒家那里,在行为规范的方向上,除了人类之中的由父母、兄 弟、夫妻、家族到朋友、邻人、乡人、国人、天下人这样一个推爱的圆 圈,在人类之外,还有一个由动物、植物到自然山川这样一个由近及 远的关怀圆圈,前一个圆圈又优先于后一个圆圈.
    2“天人合一”、自然和谐的精神实质 儒家生态伦理的精神主要是一种“天人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 神,这种精神并非儒家所专有,而是古代中国人一种悠久的生活智慧 和对宇宙和自身认识的凝结。《庄子·齐物论》中一段著名的话“:天地 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同一。”就表明了人融自然从自我得道的一种 精神境界.
    儒家从大人、圣人,从人格的最高理想和最终境界来论述人与天 地的合一。而从人性,从人生之初的善端来说,人与天地也是相通的.778论文在线www.qiqi8.cn
    故孟子提出由人要由“尽心”、“知性”而“知天”,以达到“上下与天地 同流。”人只有如此,也才能称之为“人”,在此人是主动的,但却不是 僭越的。一般在这样的场合,亦不专提“天”,而是说“天地”。单提“天” 时有最高主宰,规律或命运的意思,而说“天地”则一般是指包容万物 的大自然。董仲舒认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并提出一种“天人感 应”的理论,宋儒进而把“天人合一”的思想发展出一套精致、全面的 宇宙哲学和人生哲学系统.
    鉴于当代生态哲学中的争论,我们如果问:古代儒家的生态伦理 思想是以什么为中心?是人类中心还是生态中心?从前面的叙述看, 儒家行为规范方面是紧密联系人事或主要考虑人的利益的,乃至具 有强烈的政治劝诫的意味;而其天人合一、生生不息的思想也并不是 独立的宇宙哲学,它是与一种人生哲学联系在一起的,并以后者为重 心的道德理性.
    3天人同源、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 人既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又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人类社会的 发展和进步总是集中表现在人的发展上,如满足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 需要,提高社会成员自身素质和能力等等。但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 展是以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因 此,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就成为社会发展和人民幸福的基本条 件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说明了天地人之间法 则的相通,而这种法则并非以人为依归,而是以天地、自然为依归。儒 家认为,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但它们在本源上是相同的,自然与人 类也是平等的关系,正所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因此,儒 家主张,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并尊重自然界的规律, 让宇宙万物“自足其性”,自然地得到发展,而不横加干涉;人类与天地 万物共生共存,就应与天地万物保持和谐。这样,才不会扼杀宇宙的生 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才会成为可能。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对自 然界过分掠夺,势必危害人类自身。儒家文化还把万物是否“皆得生 息”,也就是环境是否处于自然状态看作是否富足的标志“,天以万物 悉生出为富足”,非常强调保护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
    应该说,当今世界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就是人类为了自身的发 展而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进行过分掠夺而没有采取适当的保护措 施造成的,它正在破坏着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协调平衡发展的辩 证关系。要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这种矛盾状态,维护生态平衡,解决 人类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我们当然要依靠今天的高科技手段,但同 时也必须看到,中国传统文化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778论文在线www.qiqi8.cn
[1]列文森[美]:《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郑大华,任菁翻译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2000年5月第1版.
[2]唐凯麟,曹刚:《重释传统———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估》华东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第1版.

Tags: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5VAR论文频道 http://paper.5var.com。本站内容整理自互联网,如有问题或合作请Email至:support@5var.com
或联系QQ37750965
提供人:佚名
  • 上一篇文章:浅析宗教伦理的社会功能

  • 下一篇文章:三鹿事件的伦理反思与治理
  • 返回上一页】【打 印】【关闭窗口
    中查找“谈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中查找“谈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更多相关内容 5VAR论文频道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新闻
  • ››关于基于底线伦理的的道德判别研究...
  • ››关于“美德储蓄”活动的价值和问题...
  • ››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
  • ››李学林:毛泽东荣辱观与新中国道德...
  • ››和谐关系:毛泽东德育的内涵解析
  • ››现代人类学研究中深入访谈的运用与...
  • ››从汶川地震反思中外人生观
  • ››汶川大地震引发的人文思考
  • ››由"汶川地震"引发的思考...
  • ››三鹿事件的伦理反思与治理
  • ››谈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价值
  •   文章-网友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关于本站 - 网站帮助 - 广告合作 - 下载声明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6-2033 5Var.Com. All Rights Reserved .